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体育 >综合体育 >健身减肥 >正文

向“体校or学校”说不 青少年体育不是非A即B的选择

2021-11-24 05:58    

向“体校or学校”说不 青少年体育不是非A即B的选择

当21岁的韩国球员郑泫在澳网晋级男单四强,当越南男足闯入U23亚锦赛决赛,当美国加拿大的花滑选手一代接一代不断冒头,我们忍不住思考:中国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如何?中国青少年的体育需求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了吗?素质教育和体育消费升级构建起科学的联系了吗?职业体育和社会体育人数的金字塔结构是稳定的吗?

本月22日,由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和网易体育共同颁布的《星火指南》——全国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调研报告()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当前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一定要降低原来的决策压力。原来就是非A即B型,要么去体校走专业队道路,要么放弃体育继续学业。每一种选择都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风险很大,我们需要有一种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数字?超三亿青少年培训市场

作为体育产业链条上基础性的一环,社会培训机构和校园体育共同组成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承载着培养更多体育人口的使命。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数据,体育培训与教育在2015年总产出为247.6亿元,增加值为191.8亿元,占当年体育产业增加值的3.5%。

在人口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7)》的数据,2016年中国0至4岁、5至9岁、10至14岁和15至19岁四个年龄段的人口分别占总人口比例为5.91%、5.51%、5.22%和5.32%。按照2016年13.8271亿人口计算,这四个年龄段的总人口分别为8171.8万、7618.7万、7217.7万和7356.0万人,总计近3.04亿。

在青少年占我国总人口21.96%的情况下,加上目前家长对于子女身体素质的日趋重视,青少年体育培训显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