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500元VS21万,义务兵优待金地域悬殊症结在哪?

2018-04-23 23:44    

不患寡而患不均

文中有些说法不太准确,可能引起大家的误解,笔者在此多叨叨几句:

01

补助金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这21.4万准确的说应该叫义务兵优待金。

莫小看两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

我国《兵役法》第58条规定,“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庭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优待,优待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之前,很多媒体在宣传上没太注意,有叫补助的,也有叫补贴的,还有叫津贴的,有的甚至干脆把地区和义务兵这些关键词都给省略了,如:《为国效力!最高补贴21.4万元,还可能落户北京!》,又如:《北京大学生入伍补助津贴提高2.8万元,其中本科生21.4万元,专科生20.6万元!》等等。

这些语焉不详的新闻让很多人以为只要到部队就能有这些待遇,或者在哪入伍都能享受这么高的优待金。

事实上,除义务兵外,士官、军官和考军校的小伙伴们是享受不到这些优待金的,更不用提优待金标准的巨大地区差异。

02

肯定有人要问:军校生为什么没有这笔钱?

原因就在于这笔钱叫做“义务兵优待金”,是公民在服义务兵役时才享受的优待,而转成士官(志愿兵)或者当上军官(或军校学员)后,这个优待金自然也就不再享受了。

要问为啥?因为义务兵服役保家卫国是尽基本的国防义务,相应的,义务兵领取的津贴也不会太高,所以,国家才会给义务兵家庭一定的优待以作为“补偿”。而选择留队、考军校,则是把保家卫国的重任当成自己的志向和志愿了,与此同时,大家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也发生了转变,你不再是义务兵,而是士官、军官或军校学员了。所以,家庭也就不享受义务兵优待金了。

03

下面来说说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差异的事。

《21.4万元义务兵补助,会炸痛年薪10万军官?》一文其实有失偏颇,义务兵优待金和军官工资缺乏可比性,一个是国家给的仅限两年的优待金,另一个是军官每月都有的工资,性质大不相同。

这件事真正的痛点在于地域差异。

同年当兵,如果你来自二三四线城市,捏着几百或几千优待金的你该如何看待“北上广”以及很多发达地区高得吓人的优待金,以及其它种种福利待遇。

以2014年的人均优待金为例,山西某地为74022元,云南某县为500元,相差近150倍!

也有人认为,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生活水平高,收入高,适龄青年入伍服兵役的“经济损失”可能比三四线城市大,优待金高可以理解。

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优待金的差异不仅是地区经济水平决定的。当前我军义务兵优待金由地方政府承担,各地把握标准不一样,导致兵役支出负担不均衡、谁出兵多谁负担重问题突出。2015年,河南全省优待金支出11.2亿元,占财政收入3.7%。

04

不患寡而患不均。

以北京为例,事实上,从北京当兵的适龄青年大多是外地考学来的,这些年轻人多数会在两年后选择退伍,大笔优待金、北京户口等令无数外地年轻人垂涎的福利,足以让他(她)们潇洒地挥别军营。

而这支军队的大多数仍然会是二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适龄青年。义务兵优待金政策是件小事,也是个难题,军人不会只为钱当兵,但“不均衡”的矛盾却需要我们更多的智慧与担当去解决。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