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大V观点 >正文

中俄联合研制的重型武装直升机资金全部由中国出?其中另有原因

2021-11-26 15:46    

中俄联合研制的重型武装直升机资金全部由中国出?其中另有原因

中国先进重型直升机

俄军事网近日报道,中俄共同开发的重型直升机项目的所有资金将由中方承担,而俄罗斯和乌克兰将承担大部分的技术工作。这个消息出来后,不少人担心这种合作会不会步入印度的后尘——掏了钱,关键技术却被挡在门外,毕竟俄印合作一直劣迹斑斑。不过事情其实另有原因。

重型直升机在空运大型武器装备,如大口径火炮、车辆等方面的能力是其他直升机无法替代的;在平时抢险救灾之中,也可以执行大规模人员撤离、大吨位物资运送、大型机械吊运等任务。近些年,随着我国陆军转型的加快,我国对重型直升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2008年的汶川地震,则凸显出我国民用方面对重型直升机的需求。我国也租赁了几架俄罗斯的米-26重型直升机,但对我国来说,米-26显得体格过大而缺乏灵活性,操作难度也很高,因此我国希望能够发展一型级别稍小的直升机。同样的,俄罗斯在90年代初期也开始发展相对较轻的米-46型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30吨,载重10-12吨。但可惜的是,前苏联的解体给后继的俄罗斯造成了太大的创伤,米-46也就一直存在于设计中了。

航展上的米-46宣传页

2008年左右,我国开始与俄罗斯就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进行谈判。当时俄罗斯希望我国以米-46为基础,以俄罗斯为主导进行研发,但我国在许多关键的技术指标上有自己的要求,而且在关键技术转移上俄罗斯也限制较多,所以一直进展不大。显然,如果当时我国答应了,还真有可能步入印度的后尘。

2010年后,随着我国在直升机技术方面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开始具有“以我为主”的发展一型重型直升机的基础,而俄罗斯若再坚持己见,则将丢失一个新型的巨大市场,于是双方联合研制逐渐现实起来。2015年,中俄正式签署联合研制协议,在项目的技术方案、分工、合作模式等关键要素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时,中国还拉了个小伙伴进来,那就是乌克兰。乌克兰由于资金的窘境,在对我国装备出售和技术转让方面一直“不遗余力”,这次又被我们拉来“做贡献”了。项目规定,这款“中国先进重型直升机”面对中国市场,中方承担组织工作,负责直升机的研发、测试、认证和批量生产;俄方负责转让技术,提供技术建议和个别系统的研发工作;而乌克兰则负责提供发动机。俄罗斯和乌克兰由于战争原因本来不合,但对于中国这个项目,俄罗斯称,此项目由中国负责,“决定取决于中方”。

米-26所使用的D-136发动机

米-26所使用的D-136发动机功率达8300KW,最新型号更是高达9200KW,而“中国先进重型直升机(AHL)”则使用其发展型——AI-136T涡轮发动机。AHL最大起飞重量38.2吨,最大巡航速度300公里/小时,实用升限5700米,航程600公里,机内载荷10吨,外部吊挂15吨。对比米-46,AHL发动机功率要大的多,因此最大起飞重量更大,载重更多,升限更高。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所以我国对直升机的高原性能要求很高。当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也就越小。军事专家称,当海拨超过3000米时,发动机功率下降约30% ,当超过4500米时则下降约40% ,所以直升机要具有良好的高原载荷能力,则需要较大的功重比(功率重量比)。米-46由于功率小,实用升限只有2300米;米-26功率虽大,但重量也大,所以在在高原条件下,米-26的载荷只有2吨;而AHL则凭借优异的功重比,高原载荷高达5吨左右。

AHL的优秀当然不止发动机,据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黄传跃称,中国在直升机航电和复合材料技术方面已经超越俄罗斯,所以AHL将使用我国先进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玻璃化座舱和复合材料旋翼系统,并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减轻重量。ALH采用七叶旋翼,翼尖有明显的后掠角,这样可以增加翼尖速度,进一步降低主减速器的体积和重量。AHL从设计之初就注重降低成本,这使其具备良好的性价比;若进行人员运输任务,在标准座位布局下,可以容纳60人,在紧急情况下,则高达100人。综合来看,我国AHL重型直升机,性能将接近美国计划2018年服役的CH-53K先进重型直升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