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保健 >正文

滨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急救“战场”中炼出扎实“基本功”

2018-04-27 12:39    

11月1日至3日,全省首届院前急救知识竞赛在我市举办,经过紧张激烈的预赛和决赛,最终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刘国强、高鹏、王鹏组成的滨州市代表队从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团体一等奖,刘国强医生获得个人风采奖。

如今竞赛已结束一周,三人在谈话中已少了那份紧张,多了一份坦然和轻松。说起竞赛中的种种,他们说得益于“抢答快准狠”;说起日常工作中的黑白不分、饮食和睡觉不规律,他们说“还长了20斤”;不过说到这份荣誉,他们非常郑重地说,“属于全市急救工作者”。

竞赛过程异常激烈,他们扎实的“基本功”是取胜关键

此次竞赛17地市都派了代表队参加,每个代表队分别有1位医生、1位护士和1位司机,这可以说是急救团队的“标配”。17支队伍通过抽签分为了3组,滨州市代表队预赛分在了第二组6号台。

“你是不知道,抢答环节听到‘6号台犯规’,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回想初赛的场景,刘国强医生有些激动,声音都提高了不少。17支队伍互相之间水平不相伯仲,真正拉开分差的环节就是“抢答题”。其中的规则有,如果提前抢答属于犯规,要扣10分。预赛时经常出现一次抢答,4支代表队犯规的场景。可能开始没掌握好节奏,滨州代表队预赛抢答时频频犯规,分数眼看着就下来了,不过凭借扎实的基本功,还是有惊无险的进入决赛。而在决赛,滨州代表队的状态异常火热,抢答频频建功,风险题中最高分值的问题也轻松拿下,最终赢得决赛第一。

“不是说多么夸张,接到电话2分钟内出诊,出车、抵达患者处、沿途的救护、与医院沟通病情……一路需要注意到许多细节,而这次竞赛就是考察细节,这是我们的长项。”高鹏护士说,竞赛考察急救中的医疗、护理和车辆管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对“基本功”,比如医护人员三基训练知识、《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院前急救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急诊六大病种诊疗流程还有驾驶员交规等熟练掌握,才是这次取胜的关键所在。

院前急救工作黑白颠倒、饭点不定,急救“战场”上他们永远冲锋在前

说到院前急救的日常工作,急救站护士长曹建华总是有很多话要说。院前急救工作非常辛苦,黑白不分、饭点不定,睡眠也不规律,导致人容易发胖。“你看司机王鹏,来了大半年,沉了20斤。”

“瞧你说的,这说明咱伙食好呀!”王鹏笑着回应。他说,正因为院前急救工作遇到的突发状况多了,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这才有了如此多的急救知识积累,为赢下比赛奠定基础。

两人的对话虽说是笑谈,也确实反映着院前急救工作的辛苦。急救站奉行“生命高于一切”的急救宗旨,采取24小时轮流值班制,每组搭配为司机、医师、护士3人,从接到命令至车辆出发,做到1分钟调度,2分钟出诊。对每一位求助者都能及时到达现场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致死率,最大限度地为院内救治赢取时间,为危重患者生存创造机会。

他们是与时间赛跑的冲锋队,也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磨砺出的默契团队。越是天气突变的时候,越是他们出车最频繁的时候。遇到过下雪天路滑坡陡,他们用双手推动车辆前行;遇到过老楼房没有电梯,他们亲自背着患者一步一步下楼;遇到病人昏迷前独自拨打电话,到达时没法进屋,他们火速联系公安部门破门抢救;也遇到过老年人一跤摔倒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他们到达后迅速开展心肺复苏……一个个生命被及时挽救,他们用执着的坚守,兑现着对生命的承诺。

说到获奖感言,他们最想说“希望广大市民掌握心脏复苏技术”

对于获得荣誉后的感想,3位队员都没有过多的客套话,倒是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广大市民能够掌握心脏复苏技术。

“这是市民最应该掌握的急救技能,也是对心脏猝死病人最有效的院前急救手段。尽管如此,了解并掌握的市民并不多。”刘国强说,有一次出车让他印象深刻,一名市民拨打120电话称路上有人昏迷,等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患者是心脏猝死,已经没有呼吸了,而周围的市民全都不懂心脏复苏,没能及时进行抢救。心脏猝死抢救讲究“黄金5分钟”,如果在前5分钟内有人给病人做心肺复苏、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会对后面的病情救治有相当大的帮助。这样的例子他已经经历过很多次了,因此他迫切希望广大市民能够掌握心脏复苏的技能。

给患者多一些抢救时间,这样也给急救人员一些时间,毕竟生命可贵!还有患者如果独自在家,感觉身体异样拨打电话的同时,一定要把屋门打开,这样也能够节约抢救的时间。

“不在急救现场,就在赶往急救现场的路上。”无论雨雪交加,无论状况突发,院前急救全体工作人员始终满怀着高度的责任感,舍小家、顾大家,不畏艰难困苦,用行动诠释“120”的神圣使命和责任,为患者点燃生命之光。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