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汽车 >正文

摩拜跨界,EZZY落幕,共享汽车在升温还是退烧?

2018-04-28 22:07    

温馨提示:本文共2312字,7张图,阅读约需3分钟。

曾有媒体报道,国内注册运营分时租赁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370家,其中实际有车队运营的超过100家。这个数据有待考证,但不得不说,共享经济的热潮催动了汽车共享的萌芽与生长,有人意气风发地涌入,也有人试错之后黯然收场。在没有彻底兴盛之前,洗牌已经在进行中了。升温or退烧,有人会倒在半路上,也终将有人跑完全程。

▎摩拜的跨界:共享单车的触角伸到了共享汽车

摩拜的“野心”远远不止于共享单车,而且,共享单车的风口也在收紧,最起码,即使未来走向合并,摩拜也增加了议价的筹码。

10月份的时候,摩拜悄然独立出了一个出行服务部门,专门负责网约车业务。摩拜的核心优势之一是庞大的流量端入口。在摸爬滚打的初期,摩拜为了在单车领域建立优势地位,也曾嫁接在其他拥有高频入口的APP中。如今,当摩拜也拥有了可观的流量入口之后,就可以和第三方网约平台合作(诸如首汽约车、曹操专车和嘀嗒拼车等),为这些小众公司导流。

11月,摩拜内测试点了“电单车”。新颖的地方在于,摩拜将“充电宝和单车”结合,消费者可以使用一块可插拔的“能量芯”(也就是充电宝)驱动单车,容量大概两万毫安,可续航行驶8到10公里。如果充电宝没电了,消费者可以自行带回家中充电,电单车也可以变回普通单车,而充电宝本身也是可以给手机充电的。

行业内有个不成文的共识,3公里以内是共享单车的市场,30公里以内是打车市场。很显然,摩拜的触角已经伸向了更广的疆域。不论是独立出行服务部门,还是试点“电单车”,摩拜已经要与“滴滴们”正面交锋了。

而且,摩拜不止于此,20至100公里还有一片汽车分时租赁的蓝海市场有待挖掘。所以,摩拜也开始布局共享汽车,合作对象是来自于贵州省的新特电动汽车,双方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定制摩拜出行共享汽车,建设智能化电动汽车共享平台,同时还有望共同发起成立共享汽车投资基金。具体分工:新特汽车负责为摩拜定制汽车,摩拜负责共享汽车平台的运营,而这个平台的名字可能为“MOCAR摩卡”。

共享汽车不同于共享单车,注定了是一个重资本投入的行业。摩拜要进军这一市场,显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而联合新特电动汽车,也带给了从业者一些启示:1、新能源适合于共享汽车,体积小的车型更适合城市运营;2、制造产品的能力比较关键,摩拜负责运营,合作者就需要有产品输出;3、与政府维持良好的关系也很关键,新特汽车所在的贵安新区,属西部大开发的五大新区之一,中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潜力很大。

▎EZZY的解散:落幕却成了被关注的烟火

另一件事是EZZY共享汽车平台的黯然落幕。很多读者或许对EZZY并不了解,其创始人付强也曾感慨,EZZY最受关注的这几天,居然是无奈解散的时候。

EZZY最初创立于2014年,开始是一款即兴社交平台APP,后来在2016年3月经历了一次转型,作为汽车分时租赁平台正式上线。仅仅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EZZY就渴死在了沙滩上。和前车之覆的友友用车类似,EZZY落幕的关键一击是“没钱了”。

EZZY共享汽车平台的规模并不大,算是一家小公司,也最容易在融资失败的情况下渴死。EZZY在北京的核心投放区域是国贸,面向一些高端人群,所投放的车型也是宝马i3和奥迪A3。这就带来了几个问题:1、定位高端,EZZY车型投入的成本更高,资金链压力更大,盈利预期更远;2、预想中的消费者可以接受共享汽车的模式,但未必频繁使用共享汽车;3、共享汽车在前期处于“烧钱模式”,EZZY在等待破晓之前已经倒下了。

▎谁可以做好共享汽车这门生意经?

风口来临,一定会吸引很多入局者。但狂欢之后,也一定会迎来洗牌期,在丛林法则之下,弱者势必会遭到淘汰。那么,谁能够做好共享汽车这门生意经呢?

也许,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1、目前的共享汽车基本都是分时租赁,但本质上仍然是解决出行难题?

其实,分时租赁的出现可能要早于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虽然打着共享的旗号,但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就是完成了一次租车而已,这和以前租书、租光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主要得益于移动支付的普及,线上即可完成租用流程。

有种观点认为,共享的核心应该是闲物利用,顺风车、P2P租车才是真正的共享汽车。关于这一观点,我并不反对。但很显然,目前推广P2P租车的难度远高于分时租赁,前者是个人之间发生关系,车作为大件私人财富,不可控的因素更多;后者是个人和租车公司发生关系,车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找到租车公司,标准化、可信度更容易得到保障。

但事实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纠结概念上的事情。分时租赁仍然是解决出行难题的,一方面,有政策推动,鼓励共享,另一方面,消费者有用车的刚需,尤其在大中城市,限牌限行,租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说新车消费仍然是汽车市场的主体部分,但“不买车、只租车”的消费观念将会越来越受欢迎。运营商是要找到这个需求点,而不是生造出一个需求点。

只要能解决从A点到B点的出行问题,租司机(网约车)、租车(分时租赁)或者自己开私家车就仅仅只是一个移动方式的选择而已。

2、共享汽车的难点在哪里,成本燃烧和服务体验?

在共享汽车领域,为何迟迟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站出来呢?一方面,进入的势力很多,但多数都在试错;另一方面,巨额的成本投入,也导致共享汽车不会像共享单车那样一夜风靡。

共享汽车首先要生存下去,就要跑赢成本的燃烧速度。新车投入、停车位租用、电费、客服人员等都需要“钱”。这也决定了最可能玩转共享汽车的主要有两类势力:1、整车品牌预见性布局,汽车制造者本身就是重资产投入,首先他们有产品,就有了可以进军共享汽车领域的先决条件;2、掌握流量入口的出行平台与汽车制造者合作,出行平台负责运营,所掌握的流量入口就是巨大的用户资源,而且有着比较丰富的运营经验,那么,汽车制造者就专门负责生产汽车,这对一些造车新势力而言,尤其有参考意义。

决定共享汽车能否走下去的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服务体验。这不仅仅是拨打客服热线的体验、提车用车的APP使用体验,还有其他用户素质高低导致的服务体验。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车内环境脏乱差,车辆被蹭过被撞过,运营商可以尝试建立一套信用体系,车内车外布置好全程录像系统,对用车素质或许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毕竟,寄托于用户素质的产品一定有待改进,那就需要有一些对应的措施了。

共享汽车,仍然是一片蓝海,有人会倒下,也有人会跑完全程。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