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光绪与慈禧的矛盾,不在于变法而在于平衡

2018-04-28 23:01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一零六):庙堂之上有杆秤。

光绪二十四年,光绪雷厉风行地推行新政之际,慈禧太后突然翻脸,把光绪软禁到西苑,谭嗣同、杨深秀等戊戌六公子喋血菜市口,慈禧宣布重新垂帘听政。因为阻止这次变法,慈禧似乎就是一位食古不化的老顽固,而光绪则是励精图治、文明开化的有为之君,但是两人之间的矛盾,绝非仅是因为变法。在晚清的庙堂上,慈禧绝对是最具手腕的掌舵人,没有之一。她也并非只是我们一贯印象里的老顽固,甚至可以说夹杂着略显矛盾的开明和敏锐。

早在光绪主理朝政之前,慈禧就能破格允许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搞洋务运动,这在当时饱受清流和清廷顽固派的抨击,如果不是慈禧的支持,洋务运动的各项改革根本就无法施行,所以表面浮华的同治中兴,慈禧功不可没。洋务派重臣李鸿章等人多次遭到朝中清流御史弹劾,但慈禧仍旧加以重用,张之洞与刘坤一这样的宦海梁柱更是忠心耿耿,不敢造次。一直以来,慈禧对洋务派官员委以重任,支持清廷求变,但为何戊戌年间会对维新派残酷剿灭,甚至不惜将光绪也牵连在内,这一切源于庙堂之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词汇,那就是平衡。

对于慈禧这个女人来说,出身于贵胄之家,从小耳濡目染皆是宫廷斗争的心机和手腕,她又算是聪明好学,读过中国的古代王朝兴衰史事,也读过各式新潮著作,虽然处于深宫之中,却是对当时时局最明了的人之一。同时也对把持清廷朝政存在巨大的欲望,极其善于权术,在当时风云变幻的庙堂过招中屡战屡胜,牢牢地攥着清朝的掌舵权,虽然甲午之战中清廷一败涂地,看似外部因素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是清廷庙堂之上各个阵营势力的同归于尽。

所以慈禧最需要看到的就是在两派之间的制衡与争锋,她一面鼓励清流派的道德文章,让他们去攻讦洋务派,一面又给开明的洋务派以实权,让他们做实事,搞建设。但是维新变法中操之过急的康有为等人,直接触碰到慈禧的逆鳞,在一群年轻人的鼓动下,激情澎湃的光绪帝虽说多次和慈禧商量维新变法事宜,但也开始不甘心皇权一直掌握在慈禧手中,当即借着变法的机会重用自己的人,排斥慈禧太后的势力,成为异军突起的一个新的阵营,这自然是一直以来追求平衡的慈禧不愿意看到的,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以及防止平衡被打破后的乱象丛生,慈禧叫停了这场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是一方唱罢,另一方登场的庙堂游戏。

最终的结局,即使换成光绪得以成功掌舵大清,烂摊子也并非一般人可以收场,他早已忘了平衡的重要性,急功近利地求变与折腾,没有了制约存在的维新派,紧随洋务或者守旧派固步自封的脚步,其实只是时间问题。而慈禧深知制约的重要性,而过于忌惮打破平衡后庙堂格局的动荡,所以一直谨小慎微,这些才是慈禧与光绪的矛盾所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