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旅游 >正文

成都的官署军政老街

2022-10-29 17:21    

每一座城市中都遍布着无数条街道,如同在人体中纵横交错的经络般,这些街道用他们的故事和经历装点着成都,让成都成为了一个有温度的城市,并永远温暖着身处这座城中的你我~

2300多年的历史让成都的老街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朝代的更替则让这些老街在历史的长卷中拥有了特殊的身份并书写出了独一无二的故事,今天我们将走近的是那些驻扎在成都的官署军政老街,重温它们的过往,也回看一下这些大佬曾经是如何叱咤风云的......

笔贴式街

位于成都市锦江区

▲上世纪的笔帖式街

▲现在的笔帖式街

首先有一个大疑问,笔帖式是什么玩意?听起来很有文化的样子……

想法很接近了!

“笔帖式”是满语的音译汉写,又称“笔帖黑”,

是指清代官府中低级文书官员,

以抄写翻译满汉文为职责。

说白了,就是清代的翻译官。

清代是满蒙贵族掌权的朝代,按规定凡是重要的文书都要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那么问题来了,不少满洲大臣不能熟练阅读汉字 。看着一纸汉文简直就是外国语呀,这时候就该笔帖式大展身手了。不然的话,就会陷入 ↓

笔帖式办公地方叫笔帖式署,笔帖式署所在街道也就叫笔帖式街。成都的笔帖式街是成都市唯一一条以满语译音为街名的街道,遗留有清代成都的历史韵味。

现在笔帖式街仅存的老宅院所在地,是原笔帖式署衙门的旧址,已被列入成都市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而那条街已经成为了太古里博舍酒店的一部分。

脚板街(爵版街)

位于成都市锦江区

▲上世纪爵版街志成法政学校

▲现在的爵版街

有点吓人,脚板街!!!!

话说明代有个道士张三丰路过此地,为了惩治那些压榨渔翁的不法贪官,就“耍帅”,脱下草鞋往地上一扔,结果,威力太大,青石板就陷进去了一个三寸深的脚板印,把贪官衙役们吓得屁滚尿流,赶紧跑了。

所以嘛,这条街才叫“脚板街”。

哈哈,是不是感觉说的真像那么回事,O(∩_∩)O大锦先跟你开了个小玩笑,这民间传说果真有魅力呀!

其真实历史是,

这条街的正式名称叫爵版街,

1981年在地名普查中已经改过来了。

那,啥子又叫“爵版”呢?大锦也想知道。

它其实是古人的名片。在明清时期,一般人使用的名片叫名刺,是用红纸或者红色锦缎制作的。上面除了姓名与官衔,还有籍贯、科举考试和官场的简历,比现在的名片高大上多了,不过,这还不是爵版。

在官场中使用的写有官衔的名片叫名帖或手本。大多数用木板刻印,这种专门的木刻版片才叫做爵版,不过,这只是成都的俗称。

爵版街在清代有两个不得了的邻居。一个是主管全省最该行政事务的官署布政司署,二是主办官员升迁的照磨厅。所以经常有官员来办理事务,街上有几家店铺专门刻制爵版,所以才叫爵版街的。

提督街

位于成都市青羊区

▲90年代提督街文化宫电影院

▲老提督街

▲现在的提督街

提督街因提督衙门得名,

旧时这里是四川省提督衙门,

总领全省军务,

是全省的首脑核心。

提督是明清时期的武将,全称是“提督军务总兵官”。这可是个不小的官阶,全省绿营兵的最高指挥官,有兵就有权,武人手握兵力,其衙门自然也就崇宏壮丽。衙门两边还有马道、箭道和营房。

提督衙门在辛亥革命后便已废置,1922年改建为“中城公园”,后为了纪念中山先生,1926改名为“中山公园”。

成都在清代没有见到有公共厕所的记载,“要解手,茶馆走”是人们常说的口头禅。民国时期修建了一些公共厕所,全市第一个“模范公厕”就设在中山公园。

在解放前,此街沦为兵勇烟娼会聚之所,投机倒把市场和枪毙人犯的杀场。到解放后,填平废坑栽培花木,改为名副其实的劳动人民文化宫。

总府街

位于成都市锦江区

▲上世纪总府路

▲现总府路一角

▲现总府路夜景

总府街?总督的衙门?

大锦揭秘,不是的哦。总督衙门在下面。

这条街其实与清代的官衙无关,只与明代有关。

明代时,这条街的北侧

是四川都指挥使司官署所在地。

都指挥使在明代是全省最高的军事长官,

他们的官衙叫都指挥使司,

简称都司或总府。所以就叫总府街。

清代没有这一职务,但为了不与其他官衙混淆,就沿用了这个名字。

在清代和民国初年,总府街与东大街是成都最繁华的商业街道。春熙路建成后,这风头就被它抢走了。成都名小吃“赖汤圆”还与总府街有些渊源。

▲赖汤圆现总府路店

资阳人赖德顺在13岁时到成都投亲,随叔叔叫卖汤圆:“ ”奈汤圆,热热和和奈汤圆。”时间久了,人们就把他的汤圆叫“奈汤圆”,“奈”本是他家乡的方言,意为热得发烫。因为与“赖”谐音,后来便索性将它作为招牌。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赖汤圆的店铺还开在总府路。

督院街

位于成都市锦江区

不同时期的督院街

何谓督院?太明显了,就是最高行政机关。

此街是明清两代的巡抚衙门所在地。

雍正年间,在成都设四川总督,

改为总督衙门所在地。

结果在民国初年毁于火灾。

在旧址,民国时期,先后是四川督军署、省长公署、省政府所在地。建国后,先后是川西行署和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那为啥不直接叫总督街呢?

其实,总督这一官职在明代只是临时设置,是地方总管具体官衔的简称。但在清代,总督已经转变成了事实上的固定官职。由于总督要行使行政、军事、监察等多方面的权利,职务全称就很长。因此清代总督经常自称本部堂、本部院。所以就了督院街中“院”字之说。

成都的督院街还曾见证了多段四川人民近百年来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事件。如传奇女领袖廖九妹(人称廖观音),曾在清末的四川义和团运动中,亲率突袭队在倾盆大雨中,翻越城墙,偷袭了总督衙门,使清王朝大为震撼;又如四川人民保路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四川总督、大刽子手赵尔丰在这条街,对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酿成震惊中外的“保路死难”事件等等......

指挥街

位于成都市锦江区

▲旧指挥街

▲现指挥街

明代实行卫所制度,

在全国各地进行驻防与屯田,

各卫的官署叫卫指挥司。

指挥街就是因为

明代成都的卫指挥司设在此而得名。

清代没有这一官职,但沿用此名。

▲李劼人故居里的小雅菜馆

著名作家、美食家李劼人与此街有很深的缘分。他因为不满军阀对教育的摧残,追随成都大学校长张澜从成大辞职。借债300银元在住所指挥街118号开设了“小雅”餐馆。不卖酒,只卖风味菜和面食,所制菜肴还要在报上刊登广告。声名远播,被恶势力觊觎,将他儿子绑票,最终举债1000银元,才将孩子赎回,“小雅”也因此关门。

看样子,这些街道的光荣历史丝毫也不逊色于不春熙路、天府广场,可这样的地方在成都太多太多了,大锦掰指头都数不清。可爱的你还知道哪些?快来帮帮大锦吧~

撰稿:【野妹儿工作室】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