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政治与历史语境下的《科利奥兰纳斯》

2022-11-01 15:28    

《科利奥兰纳斯》是莎老晚年的一出可与四大悲剧相媲美的古罗马历史悲剧。故事情节如下:马歇斯(后因攻下科利奥里城立功而被称为科利奥兰纳斯),最初是罗马共和国的英雄。而由于他脾气暴躁,不肯低头,得罪了群众,成了罗马的敌人被放逐。他转而投靠敌人伏尔斯人,带兵围攻罗马。后接受其母劝告,放弃攻打,而这行为又背叛了伏尔斯人,最后在战乱中被伏尔斯人杀死。

笔者这里想要置评的《科利奥兰纳斯》,主要是基于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和丹玛尔仓库剧院出品、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呈现的版本。这部悲剧由汤姆·希德勒斯顿(也即“抖森”)主演,此外马克·盖蒂斯(英国国家剧院的《节日的问候》以及 BBC 连续剧《福尔摩斯》)饰演梅奈纽斯,丹玛尔仓库剧院艺术总监乔西·洛克执导。该版话剧就科利奥兰纳斯出逃分为上下两个半场。笔者为评论方便记,更愿意将其分为如下三个部分:矛盾酝酿期(科利奥兰纳斯出征前)、矛盾爆发期(科利奥兰纳斯出征到出逃)、矛盾终结期(科利奥兰纳斯反攻罗马到剧终)。

人物构成方面,该剧虽大量启用女性演员和黑人演员(这与莎翁原作及其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显然是不一致的),但仍然基本沿用了原本的角色设置和人物框架,其中主要人物有卡厄斯·马歇斯(也即科利奥兰纳斯)、米尼涅斯·阿格立巴(科利奥兰纳斯之友)、泰特斯·拉歇斯和考密涅斯(征讨伏尔斯人的罗马大将)、伏伦妮娅(科利奥兰纳斯之母)、维吉利娅(科利奥兰纳斯之妻)、西西涅斯·维鲁特斯和裘涅斯·勃鲁托斯(两位护民官)、塔勒斯·奥菲狄乌斯(伏尔斯人的大将)以及虽无姓名但极大地推动本剧矛盾激化和情节发展的罗马公民们。笔者为方便讨论计,将就人物分成相似或相对的三组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创作背景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拉丁文:SENATVS POPVLVSQVE ROMANVS)是古罗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这也暗合本剧的主题:贵族精神与平民意志的冲突)。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暴君高傲者塔克文,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Comitia Tributa)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

公元前494年,当时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而罗马平民拒绝作战,带武器离开罗马,史称“平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贵族被迫承认了平民选举保民官和召开平民大会的权力,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公元前471年,平民大会获得部族会议(Comitia Tributa)称号,但其决议仅对平民有效。换言之,这个故事发生在平民刚刚登上罗马的政治舞台、取得政治地位的不久之后。

创作背景方面,经专家们比照考证,《科利奥兰纳斯》当写成在1608或1609年间,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和最后一部罗马剧。此剧写成时,英国先后发生过1597年的粮荒、牛津郡民起事和1607至1608年英格兰中部各郡的骚乱。“暴民”问题当时正占去剧作家相当一部分注意力,是很有可能的。

事实上,放逐、惩罚大将大帅的政治举动,在人类历史上都非常常见。就科利奥兰纳斯所生活的时代而言,在遥远的东方,有伍子胥、吴起、乐毅、廉颇的英魂;就本剧所创作的时代而言,则有至今仍被争议的袁崇焕。因此,分析本剧,不应着眼于科利奥兰纳斯的结局,而应注意因实行贵族与平民共治城邦的政治形态在不同发展过程中各股政治力量和社会思潮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差异。

二、科利奥兰纳斯的亲友们

科利奥兰纳斯的朋友米尼涅斯·阿格立巴是一种“守序善良”的立场。面对试图针对科利奥兰纳斯并可能发起动乱的平民,他说道:“罗马的元老们就是这一个好肚子,你们就是那一群作乱的器官;因为你们要是把他们所讨论、所关切的问题仔细检讨一下,把有关大众幸福的事情彻底想一想,你们就会知道你们所享受的一切公共的利益,都是从他们手里得到,完全不是靠着你们自己的力量。”这则身体寓言表明,他认为贵族是社会财富的分配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并有着轻视平民的倾向。但是,正如他自嘲的那样,他说的话是没人听的。这样一种精英主义的思想主张,自然而然受到了平民阶层的漠视。不过与科利奥兰纳斯不同,他并没有采取激烈的方式去对抗平民,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的抗争。可以说,无论是矛盾酝酿期、矛盾爆发期、矛盾终结期,他都是在维护共和国这个集体的前提下进行对平民政治的鄙视和对精英政治的拥护。

科利奥兰纳斯的母亲,虽然内心也不喜欢罗马共和国的平民们,但还是劝说科利奥兰纳斯依照罗马的传统,穿上粗衣到市场上去展示自己的伤疤,劝说他向平民道歉以免遭受城邦的处罚,劝说他能和罗马缔结和约。他们承认并且相信贵族和平民存在不可且不能逾越的分野,却是想通过自己巧妙的走位去绕过这个障碍以维护罗马城的和谐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看上去,他们的方针能够调和矛盾,实现稳定,但这样一种“做媳妇”的处事方式和理政风格,是禁不起被野心家煽动的民众和以自我意志为准则的政治莽夫的双向对抗的。更何况,米尼涅斯没有认识到,民众是贵族赖以生存的根。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四肢的辛勤,肚子又怎么能享受并分配美味佳肴?也许他是位富有思想的长者,但在这个问题上,他并不是全然正确的。

三、人民?公民?国民?

在矛盾酝酿期、矛盾爆发期和矛盾终结期,罗马公民表现出了四种不同的政治态度。可以说,这四种不同的政治态度及其微妙的变化,正是全局矛盾的推动力。

第一种,是在矛盾酝酿之时,罗马平民在自身遭遇贫困等情况之后,对贵族阶层特别是科利奥兰纳斯及其政治态度表现出了极度的不满和不信任。第二种,是在矛盾爆发前期,罗马公民虽依旧不满于科利奥兰纳斯,但因其战功显赫,而支持其担任执政官。但很快,到了后期,在护民官的引导之下重又回到第三种也就是对其极端厌恶的形态。第四种,是在矛盾终结期,公民们在科利奥兰纳斯反攻罗马的冲击下开始自我反思并赋予科利奥兰纳斯以良好的品质。

这四种不同的政治态度,反映了三种不同的政治倾向。第一种,是基于科利奥兰纳斯的个人性格和政治作风的极度不满,着眼于其对平民群体的态度;第二种,是基于科利奥兰纳斯对共和国功绩的客观肯定,着眼于其对共和国政体的贡献;第三种,则是对放逐行为的悔恨和对自身责任的推脱,是基于对现下威胁的精神化解。亦可认为,第一种是平民将自己视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来对科利奥兰纳斯进行评价甚至处置;第二种是平民将自己视为罗马的“国民”,对科利奥兰纳斯赋予了“国家英雄”而非“平民领袖”的政治符号;第三种则是平民冠自己以“人民”的名义,进而证明自身思想的正当性与合法性。

在这里,笔者并不想去批判罗马平民的这种种做法。毕竟,科利奥兰纳斯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不会去考虑他们的利益,而只会服务于自己的人格追求和理想(这样一种理想,更多地是为了国家而非人民)。但笔者想指出,正如剧中所说,民众本是多头的集合,更何况即使是同一人也会经历政治立场的变化。所谓“人民”,正是由一个个相异的个体组成的。若是何事都交由平民自己去裁决,除了讨论科利奥兰纳斯这样的举世愤恨的奇人,只怕是很难出结果的。那么谁去扮演合多为一的角色就显得很重要了。若是引领得法,则可再现伟人风采乃至明君光芒。若是操纵不当,就可能变不满为暴动,进而引起国家的内乱和颠覆。

不过,本剧中两位护民官(按,根据剧本,罗马此时有五位护民官,但剧中只出现了两位)用他们并不光彩的政治表演向观众证明将自己打扮成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的政客并非就是值得他们信赖的远见者。他们本着自身对科利奥兰纳斯的不满,在科利奥兰纳斯竞选执政官之时巧妙地煽动利用平民情绪,横生枝节,使科利奥兰纳斯被迫流亡国外,以实现自己心目中的“太平盛世”。而到了科利奥兰纳斯回国复仇的时候,又摆出一副掩耳盗铃的嘴脸,让并不喜欢的米尼涅斯前去军营劝说,自己却并没有承担与之相应的政治责任。

换言之,他们是民粹主义的政客,而非民主主义的斗士。至今仍在中国影视作品当中频繁出现的“明君贤臣”及其现代变种,固然不得不说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但是一味地去相信伟大领袖和他的同志们,难免会因所托非人而使自身的政治理想乃至国家的政治命运陷入歧途。正如米尼涅斯所说,像西西涅斯·维鲁特斯和裘涅斯·勃鲁托斯这样的政客,就算装扮成为民请命,也只会满足于帮民众裁决公共事务以及其他方面的由权力带来的快感之中,而非切实保障城邦和民众的利益。

四、命中的宿敌:科利奥兰纳斯与奥菲狄乌斯

科利奥兰纳斯与奥菲狄乌斯这二位罗马人和伏尔斯人的英雄,在战场上是宿敌,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政治风格上的宿敌。

关于科利奥兰纳斯这位主人公,笔者反而没有太多要说的。他的的个人性格和政治风格,类似于项羽,矛盾而又鲜明。既想保持贵族的体面和高贵,体现谦虚等品格(如遮住自己的伤疤),又在骨子里瞧不起那些平民,觉得他们配不上自己这样一名优秀的将领和统帅。更为有趣的是,他即使在投奔伏尔斯人之时,也力图维护自己的尊严,强调自己绝非寄人篱下。总结一下,在矛盾酝酿期,他便已在平民当中臭名昭著;在矛盾爆发期,他不去迂回以规避问题,却选择了正面冲突;在矛盾结束期,他既想通过伏尔斯人去惩罚罗马,又被母亲和妻子说服撤兵,终于被奥菲狄乌斯所利用处死。他的一生,按照他自己的标准,也许是如贵族般光荣的一生,但无疑也是依据自己内心过活的一生、追求自我荣誉而非救赎的一生。

反观奥菲狄乌斯这样一位领袖就显得非常有趣了。从剧中表现出的习惯来看,作为一名被科利奥兰纳斯(基本可以等同于罗马主力部队)打败5次的手下败将,他依然与元老院相互尊重、受伏尔斯人的爱戴与敬畏。这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在其它战场上都是常胜将军,只是遇上了科利奥兰纳斯这位克星;另一种,是他在伏尔斯人当中已经确立了自己身为“魅力型领袖”而非“政绩型领袖”的地位和身份(这里并不是指他没有政绩,而是说他已经将自己的政治资本上升为了人格魅力)。自然,即使是第一种情况,只要操作得当(以奥菲狄乌斯在剧中的政治表现来看他具有这样的条件和水平),也是可以成就一名魅力型领袖的。与在人格魅力上几乎为负分的科利奥兰纳斯对比,再结合全剧的情节和结局而言,可以这么说:作为一名将军,科利奥兰纳斯打败了奥菲狄乌斯;作为一名政治家,奥菲狄乌斯战胜了科利奥兰纳斯。

作为一名政治家,与罗马平民类似,奥菲狄乌斯在剧中也经历了对科利奥兰纳斯的态度的变化。一开始,是敌人般的憎恨;在科利奥兰纳斯投奔自己之后,表现出对他的器重;等到他的威望开始超过自己,又表现出了机警与猜疑。但与罗马平民不同,奥菲狄乌斯基本是按照自己的利益、依从政治理性来对待科利奥兰纳斯的。其态度差异,正体现了科利奥兰纳斯敌人、盟友、对手的身份的变迁。从这个意义上说,剧终的结局,正是政治家对军事家、理性对感性的胜利。

五、台伯河新语

在当今这个时代,各个国家或地区都或多或少地确立了形形色色的所谓“政治正确”,而民主也已成为绝大部分国家撑门面的牌坊。像科利奥兰纳斯这样蔑视平民的贵族和他所依附的贵族阶层,随着阶层流动的稳定实现,也可以说已经或者正在渐行渐远,罗马的共和政体更是早就无影无迹。但这样一个亡于超脱在贵族和平民之上的“魅力型领袖”凯撒和屋大维之手的“无人不冤”的失败政体,在世界民粹主义抬头、领袖形象出现、威权国家向专制摇摆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正在见证世界历史大变革的人来说,想必也是有借鉴警醒意义的。在这里,笔者绝不是否定民主的价值和意义,也绝不是在为应该被扫入历史垃圾堆的专制政体招魂,而是想说,虽然我们不能杜绝进行情绪化政治表达的民众,不能杜绝利用社会情绪的政客,甚至不能杜绝富有诡计的外敌,但是无疑,不管政治信仰和政治观点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世界局势、去进行价值判断、去消除社会矛盾、去弥合阶层差异。可怕的不是多头的民众,而是在不经思考的情况下紧密团结在以道貌岸然的政客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周围,盲目地去为他们所描绘的梦想而奋斗。也许二十年之内,地球都将是一片深海。愿到了我们浮游其上的时候,都能点亮自己的光,守护彼此的希望。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