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育儿 >正文

孩子无意间说的话,却让父母闹离婚,让姥姥奶奶矛盾大爆发

2022-11-05 12:07    

孩子出生后的这几年,深刻体会到了一句至理名言——女人最怂的时候就是没人帮你带娃。作为一位带娃只能靠自己的浅资历妈妈,看到别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轮流带娃,从吃饭睡觉陪玩全程不需要妈妈参与,也只有眼馋的份儿了。直到接触几个奶奶姥姥轮流带娃的家庭,听到他们像电视剧一样精彩的育儿故事之后才发现,这件事没那么简单。姥姥奶奶轮流带引发的故事

﹒孩子一句话差点让父母离婚

菲菲的父母和公婆也来自不同的省份,儿子两岁时开始姥姥奶奶轮流带娃的模式。虽然是男孩子,但是语言敏感期孩子的语言能力一点不逊色,奶奶姥姥两边的语言都接受得很好。有一天,孩子跟姥姥在一起时,用奶奶的方言说“姥姥心眼坏!”这句话不但伤了外婆的心,也让菲菲很气愤。总而言之,孩子这句从奶奶嘴里学来的话全面炸开了家庭矛盾,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姑爷与丈母娘的关系缠绕交错,而菲菲和老公也因此闹到了离婚的地步,离婚协议都写了。

﹒奶奶姥姥交接班时孩子一定会准时生病

这是我前同事Candy家的事情。Candy是东北姑娘,老公是湖北人,两人结婚后生活在上海。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自己父母和公公婆婆身体状况都足以带娃,也有带娃的意愿,于是形成了姥姥和奶奶轮流带娃的模式,每半年轮流一次。孩子三岁多了,Candy这个当妈的发现孩子有一个雷打不动的生病时间,那就是两边的老人换班时,无论是奶奶换姥姥还是姥姥换奶奶,这也成为她家娃的生病之谜。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带娃的好

Kimmy是我娃的同学。出生后一直有奶奶带,但从上学期开始因为奶奶家里有事由姥姥换班。两个月后继续由奶奶带。奶奶接班后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孩子这段时间怎么了?我走之前好好的,吃饭也吃的可以,怎么一回来不爱吃家里做的饭喜欢吃外卖了,跟小朋友也不合群了,不喜欢运动了。总之,在奶奶的眼里,事情变糟糕了。试想,如果姥姥听到了这些做何感想呢?

多长辈育儿模式是孩子成长的福利

不可否认,多长辈育儿模式下,年轻父母省心省力不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即使是陪伴孩子的质量上,也让父母可以一边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一边在孩子身上实践。

另外,孩子从小接触的人比较多,也很容易从更多的长辈那里模仿一些东西,多元的学习对象让孩子即使不出家门,也接受了更多的内容,这是单人育儿模式(比如全职妈妈)无法企及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在带娃的过程中,谁跟孩子相处陪伴的多,孩子自然回汲取这个家庭成员身上的特质。比如一个家庭的饮食习惯会“遗传”给孩子,即孩子的口味往往跟父母很接近。再比如生活习惯方面也有惊人的相似,运动员的孩子往往也喜欢运动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养育者和陪伴较多的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是坊间说的“跟着啥人学啥人”,无论从环境影响还是幼儿模仿的角度都是成立的。奶奶姥姥轮流带娃,如何避免好事变坏事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与成人形成一定的依恋关系。在一岁前,他们开始与特定的人(一般是家庭成员或看护者)形成持久的感情联系以获得安全感。轮流带的过程中孩子,如果孩子依恋关系的对象是老人,交接班是一个熟悉的依恋对象忽然消失,对孩子来说需要很多的心理适应。

加上奶奶和姥姥换班而来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变化,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容易引起心理和身体的不适。当然,如果孩子依恋关系的对象是父母,奶奶姥姥换班带来的适应期问题就没这么严重。

﹒不可否认,奶奶和姥姥是两个立场完全不同的人。共同带娃,很容易发生言语上的欠妥当行为,比如孩子身上的毛病都是别人带出来的,好习惯都是我培养的。作为孩子,牙牙学语阶段会把这些话原封不动地传达出去,或者能够体会到两个长辈言语里的深意和氛围从而影响孩子。所以,如果要按照奶奶姥姥轮流带娃的模式育儿,年轻父母就需要各自分工看管好自己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言行。

﹒无论奶奶和姥姥的分歧多大,他们对宝宝的爱都是毋庸置疑的。当孩子出现他们认为的不理想情况,很容易把原因归于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在带娃这件事上,姥姥和奶奶是同样的爱,同样的付出,没有爱的差异,只有个人习惯的区别。发现问题时,不放把重心放到解决问题,而不是从另一个看护者身上找原因。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