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情感 >正文

非让孩子“接纳你”,就是强盗逻辑!

2022-11-05 20:07    

一切美好,

都始于接纳,

包括孩子。

一个能容下自己的人,是一个深度了解自己的人。

了解了自己,你也就了解了孩子,甚至一切。

这,就是“接纳”,一种不愿扭曲事实、从容的接纳。

不知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人,他们可能因为失恋,顿足捶胸,肆意发泄,甚至可以自残,可以施暴,可以……

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自己“被接纳”,才是一种幸福。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接纳自己的自信,所以才会求诸于外。

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始终“被接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并非那种类型的人,却总是委屈自己,往那个堆儿里凑,结果你比我清楚。

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因为强求“被接纳”导致的痛苦,随时上演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圈。

从表面看,这似乎注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然而,你不清楚地是,这同时也是一种“穷”人的选择,却并非唯一。

毕竟,连你都容不下自己,接纳不了自己,你又怎样要求别人必须接纳自己呢?

总是强求他人对你的“接纳”,的确很痛苦。

与成年人不同地是,孩子自小便有接纳一切,吸收一切的胸襟,这既是他们无法选择使然,也是天性使然。

只是,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我们可能随时随地的在言词与行为中,要求孩子必须“接纳”自己的一言一行,最终导致孩子与你渐行渐远。

自我接纳,是对我们自身的一切,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是一种思维的能量。

出生相同的人,面对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社会环境,而其余便取决于你是如何看待和思考你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例如是否接纳、接纳什么、如何接纳等问题。

孩子对自我的接纳,正是开始于思考本身。

假如孩子出生之后,你总是让孩子生活在自己的指令之下,举止言行间苛责孩子,却放任自己的言行,那么,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

当然,现实后果还远不止于此。

你和孩子的关系是否亲密,并不是因为血缘和身份等来决定的。

从不亲密走向亲密的这种状况是在真诚接纳的基础之上的,这一过程会经历四种由浅入深的微妙变化——

点头之交的探索期;

开始告白的情感试探期;

论及私密的情感期;

步入心灵的稳定期。

但凡与孩子交流存在问题的家庭,往往只停留在探索或试探期。没有办法和孩子变得亲近,或称为莫逆之交,便是如此。

与此同时,能够印证你们关系亲密程度的,便是你们谈话的广度与深度。

据此,假如让你用这四种阶段衡量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你会对当下你们的关系作何评价?

事实上,最佳的亲子关系莫过于步入心灵的稳定期之后,我们甚至可以相互预测情绪,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这是一种心手相牵的感受。

但是,还有很多家庭可能距此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这些家庭中,孩子很可能因为你强求他必须“接纳”,而避之不及,索性只剩下“点头”之交。

接纳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智慧的能力。

这种“智慧”不仅仅是你知道什么叫“强扭的瓜不甜”,而且你更要清楚“如何不强扭,还能获得甜瓜”。

这,绝对是一种思考方式的转换。

因为,在接纳之前,你已经开始向自己发问,并且预演了对方的优点。

无论处境、无论完美、无论拥有、无论情境、无论感受,……,这些,都已经不是你“接纳与否”的依据。

当然,在你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你和孩子都会意识到“自我坦露”是有风险的。

但是,孩子相对可以做到对你的无条件接纳,而你对“孩子的自我坦露”的接纳程度就两说了。

究其原因,这种接纳的能力高低,直接决定着你与孩子未来关系的走向。

你和孩子的关系是否亲密,并不是因为血缘和身份等来决定的,而是由你的“逻辑”来决定的。

但不论如何,只要你开始“接纳”,孩子注定会因为你的成长与进步,与你并肩同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