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搜索引擎,作为患者我们要的是更多的信息还是更早痊愈?

2022-11-06 23:39    

当人们发现自己有某种疾病症状时,第一反应是寻求咨询,寻医、问问身边的人……更多的人是在网上搜索,比如输入男科妇科,脱发断发,牙龈出血,口臭,近视眼等搜索词条,然后就在几页几十条信息里大海捞针一样翻出有用的信息。

而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呢?商业机构介入越多的疾病越得不到有效的信息,都是广告和宣传,有的开头还很正经的解析,然后话锋一转:老中医教我的这方子腻害啊,具体解决办法一般人不告诉呢,加V信,告诉你祖传三代绝学等等。

心里一凉,浪费时间浪费感情,查找半天还是对病情和治疗模模糊糊。

以下是我今天搜索结果的一个例子(日期不同搜索名次会变动):

百度上搜索“牙龈出血”,第一页15条结果,最前面5条都是广告,第6条和第9条是百科,然后是几条不知道是何许人也的“某网友”发布是相关文章,整个页面最有借鉴意义的应该算“百度经验”了吧,“牙龈出血”一词夏季百度指数在5000左右,现在秋季的指数也在2000多,这么高的搜索量,而搜索结果竟然如此杂乱。这就是“信息大爆炸”的好处吗?

其他病症的搜索结果基本类似,最上面4-5条是广告,然后百度词条,随后几条是各个医学网站的文章……这里只关注百度的搜索结果,因为百度是国内最大甚至很多人印象里是“唯一搜索引擎”,占有这么大市场份额有责任对自己的结果负责,而且伟大的公司是需要负面的呼声的。

商业介入纯粹的医学治疗确实能让这个领域有更多的人才、更高级的设备、更全备的产业链、让这个行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发展得更好,但是过犹不及,过度商业介入会抬高治疗的门槛,有的轻微毛病容易误导成疾病“前兆”导致人们过度重视和过度治疗。

行业的商业化会不会带来为利益而造成知识垄断,推送的商业驱使会不会混淆视听。众说纷纭让人一头雾水倒是事小,误导他人造成病情贻误就是问题了,比如2016年的魏泽西事件。

而搜索中其他的知识比如饮食放多少盐合适、和朋友的关系如何处理、腿痛了用什么办法好……这类的商家不能直接从问题里获得利益,没有形成专属的利益机构的领域里就相对容易获得正确的答案和合理的建议。

这么多的答案摆出来了,有多少是有用的呢?人们搜索一个疾病是想在“词条”上了解它是什么吗?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或者身边人生病了想要知道什么引起的、怎么治疗,专业机构的广告和知识性的科普有多大意义呢?而如下这么多解答我们要相信哪个呢?

很多是不知名的媒体人发的帖子,有的是某地方医院某医师的一些问答,看起来都有可信性,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权威医师身份的“对方”,与对方沟通有信任才会有帮助、有成交,在传统的面对面诊疗时,沟通也是治病的一部分,对眼前人的信任就是一剂药!而网上广告和“人人答”的乱象可能在疾病基础之上又造成了心理上的猜测和疑虑,病上加病!

那么解决方法是什么?

我们这是在呼吁网络平台对医疗信息的监管吗?我们希望平台成立一个“医学知识判断部”对发布的所有医学信息逐一审核哪些是有效的、是否虚假吗?显然不实际,但是对广告的明显标注,广告所推广的机构本身的权威性、有效性要有严格的评判,有个每1000个咨询者(用户)里对该机构的差评人数,口碑情况有个统计,并将该机构的口碑在明显的位置公开,要不然有盈利那平台的责任仅仅是负责发布,然后就不管不顾吗!

对很显眼位置的搜索结果有作者权威性的审核,有必要设立追责的制度,不能因为一个疾病的解答结果“点击、浏览”的人多就放在显眼位置,它的正确性实用性是可以根据作者的名气和权威度作为背书的。

平台的产品思路问题。

而搜索的逻辑上貌似也有小问题,我们搜索某一病症是最想知道它怎么治,对痊愈的渴望度的顺序应该是:自己生活和饮食上调理—就近就诊吃药—就近就诊住院—异地大医院吃药—异地住院。

有必要把病因、解决办法、当地医院和全国知名医院的搜索结果区分开,而不是现在这样先来一波对平台最有利也有利润的广告,然后毫不负责的科普告诉你这个病的定义,然后来点网友们对该病的分析,“好了,你自己选吧,看我提供的信息多不多!”

搜索的人可能自己正处在病发中,或者自己的亲人正遭受病痛折磨,你就告诉我这些玩意?呵呵了。

畅想……

我们大多数人在疾病上搜索行为的结果最希望得到的是“网络上最权威可信的专家”提供的解决方案、多数人使用后见效的治病方法,虽然实现这样愿望的手段有待考虑,操作可行性、专家是否愿意都是问题,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困难、维持现状简单、有利润就不做了,从用户角度考虑,我们是想一目了然的知道哪是知识,哪是解决办法,哪里是哪个医生的建议,是不是权威,是不是上来就要花钱,哪里是痊愈的人们的呼声……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是带来了人人互联、万物互联,趋势再好具体到我们个人,得了病还需要一条条判断这是广告、这是帖子、这是建议等,这样的话互联去除中间环节、简化步骤的本质哪去了?

在高度开放的环境里形成了信息混乱,这就是新的闭塞,我们从一个有身边“乡村医生”、“门诊老中医”的环境发展成现在网上各种花样名头的“N甲医院主治医师”让人眼花缭乱,选择的大爆发带来了杂乱和纠结。反而更难做决定。

商业常常是双刃剑,开拓了一个可能性的同时又割裂了传统的连接,造成新的问题,但商业的力量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不要遮住了人的眼。

相信终会出现智者在商业和服务社会上找到一个更加有人文关怀的平衡。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