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情感 >正文

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饭

2022-11-11 11:35    

美国教育学家莎莉•路易斯在她的作品《唤醒孩子的才华》中写道:“两年前,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所有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这里的因果关系应该是: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的孩子,基本上生活在一个比较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里。这样的家庭,一般来说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是不错的,沟通多,互相理解也多。

所以,不是因为吃了饭,心灵就得到教育了,而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吃饭的时候,一家人才有机会坐在一起,进行对话,是“心灵教育”的一个好时机。逻辑不能乱哦!

在一天的劳作结束之后,白天分散各处的一家人重新相聚在一起,面对一桌美味佳肴。这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拥有的一段节日般的时光,是创造松弛平等愉悦的谈话氛围的最好时机,餐桌边,每个人都谈谈自己一天的经历、见闻和感想,爸爸妈妈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没有必要避着孩子进行,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情况、投资打算,商量家庭旅行计划……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有必要了解这个家庭的一切面貌。他也因此从小就明白自己对家庭该负起的职责与担当,在这个前提下他会帮助自己成长,做出选择,讲讲自己正在读的书或者看过的电影,今天发生的新闻或者一个很好笑的笑话,餐桌上的话题可能来自报纸上的一篇报道,或者工作中的一件事,或者你与朋友的一次谈话,或者打开手机一起听一首好听的歌,谈话与分享感受就是生活视野与思维方式的展示,从爸爸妈妈讲述的工作内容与方式中,孩子自然而然了解到社会与职业上的一些事情。餐桌对话是最好的心灵教育有时候想想,有一天人生走到尽头,回忆起生命中真正的快乐,是升了一级职,签了一张单,赚了一笔钱……还是与家人、孩子在一起时那些温情的细节、平凡却温馨的分分秒秒?如果中国男人,什么时候把家庭幸福也视为人生的一种成功,甚至最重要的成功,也许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孩子的小问题和一些孩子话,有的时候这些对话可能没有什么微言大义,“餐桌对话是最好的心灵教育”,但不意味着我们要在每场谈话中都去贯彻“教育意义”。家庭对话是种心灵养护,重在气氛。

谈话变成教导,再短也嫌长其实,有时妈妈们苦口婆心的教导之言真的像巫婆的咒语,总是让情况往希望的反面走。事情就是这样,人本能地抗拒别人强迫他做的事情,哪怕这件事原本是他想做的,家庭是温馨松弛的场所,训诫越少越好,如果每句话都暗藏了一个教育的目的,总是试图要传递灌输点道理到孩子耳朵里,这种谈话一定令人望而生畏,那种不间断的唠叨,你这儿没做好,你那儿犯了错;不许这样,不准那个;你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种不是谈话,它是说教和训诫。这种谈话不光不能拉近心灵,增进了解,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令他厌烦、疲倦和麻木,训导当中含有指责,人面对指责,第一本能是防卫,就像刺猬竖起它们的刺。这时候孩子很难真正去理解指责中的含义,谈话再多也不嫌多,谈话变成教导,再短也嫌长。我们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孩子在情感上的体验与成人是一致的。如果连篇累牍的教育训诫让你不耐和反感,孩子也是同样,愉快的相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如果我们对教育二字的理解能够更加宽泛和松弛,如果我们能够相信孩子们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教育,如果我们能认为相比教育,陪伴更加重要,或者说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那该多好啊!没有心灵的贴近,又如何施加教育的影响力?交谈不一定就是心灵的贴近,总是说教会让人反感,可以尝试着喜欢孩子喜欢的东西,以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交朋友,不通过交谈人们的心灵如何才能靠近呢?没有心灵的贴近又如何去施加教育的影响力呢?大家只能被所爱的人影响,会继承了讲述自己感觉的方法,继承了我们认为举足轻重的价值观念,继承了我们所信仰的真理。”

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好多顿饭,所以,请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顿家常便饭。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