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论坛回顾|饶曙光:当下中国电影结构性调整与优化

2022-11-12 18:5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时代潮流,但近年来,随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展的疲软,一些发达主义国家的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势力抬头,全球化浪潮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甚至宣称当今世界正在逐渐走向后全球化。在此背景下,再次讨论全球化之后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个时期的影视文化最能体现时代的精神状况。全球化时代中国影视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文化自我放逐、主体流失的危机与挑战。基于此,我们迫切需要针对全球化抑或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影视的身份认同、媒介更替、文化创新等问题进行探讨。

在“全球化与后全球化:中国影视的进程与前景”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上,黄会林、饶曙光、范小青、冯应谦、胡智锋这五位来自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着论坛主题从不同层面讨论了全球化新形势下中国影视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未来图景等。主题论坛由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李亦中教授主持。从今天开始,学会公众号将陆续推出五个主题发言的速记版(已经主题发言嘉宾审核),以飨会员和读者。

学会秘书处2017年11月6日

(图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

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会长、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饶曙光研究员)

当下中国电影结构性调整与优化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谢谢主办方,谢谢主持人,让我有机会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当下中国电影的结构性调整与优化”。

大家知道,在今天电影随时随地可以成为文化热点乃至社会热点。国庆档《芳华》撤档,马上就要在平遥国际电影节上成为开幕影片,成为了这几天媒体的热点。同时,国庆档又创造了一个新的票房纪录,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打败了其它所有的电影,成为“现象级”电影及其现象级文化现象、社会现象。这些现象都成为我们今天分析、阐释中国电影需要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

最近,《战狼》取得了56个多亿的票房,以及国庆档国产电影的火爆,让之前对中国电影抱有怀疑的很多人又调高了对中国电影的期望,认为中国电影将会再次腾飞,再次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辩证观点?最重要的,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有战略定力。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加速度发展。当广电总局做十年规划的时候,提出的中国电影的增长是10%到15%;但是,近几年来我们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20%,有的统计高达复合增长30%。不过,我们为了这个增长速度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很多有效的资源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消耗掉了,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牢、动力不足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从供给侧方面讲,我们的优秀作品、经典作品、高峰作品不多,这是我们今天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大家知道,2012年中美达成电影协议,那么今年又是一个时间窗口,意味着美国好莱坞大片还会扩大数量,进一步继续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其他国家的优秀电影则以“批片”的形式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包括日本电影《你的名字》,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泰国电影《天才枪手》,许多世界优秀的电影都会进入中国市场,在进一步激活中国电影市场的同时也会给中国电影带来更多的压力。

中国电影在这样一种全球化格局的竞争中如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2012年是唯一的一年,中国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没有达到50%。从2011年开始,中国电影应对美国好莱坞的挑战已经开始了战略性的布局,奇怪的是很多人居然没有关注到。2011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便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在县级以上城市建设数字影院。因此在2012年上半年经历了好莱坞的猛烈冲击以后,下半年则有所起色;到了2013年春节档,中国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又重新赢得了主动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三、四、五线城市的观众可以与北上广深以及东部沿海发达省会城市的观众同步看到最新的影片,包括好莱坞大片。三、四、五线城市电影票房急速增长,成为中国电影新的增长点、新亮点。春节档期间,看电影成为中国的一个新民俗,这在2016年、2017年春节档都表现得非常明显。2017年春节档,北上广深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20%,而三、四、五线城市增长了30%以上。

另外,2013年、2014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就是“轻电影”的繁荣,当时的中国电影博物馆,还以“中国轻电影”为题开了一次年会。所谓“轻电影”就是喜剧片、动作片、青春片等投资不大的影片类型,就是所谓的以小博大。这个以小博大在2013、2014年非常奏效,像大鹏的《煎饼侠》、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票房都是十几个亿,当然,这也增加了中国电影投机的心理,人人都想以小博大,所以在经历了2015年的48%还多的高速增长以后,到了2016年下半年中国电影突然了增速放缓的现象。其实,增速放缓并不是突然间就出现的,而是长期高速度、加速度发展积累的各种各样的结构性矛盾的爆发。

当时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中国电影的“拐点说”,“中场休息说”、“挤泡沫说”等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很多人认为中国电影的“寒冬”到来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到底怎么来看待这个增速放缓的电影现象?对于中国电影过快的增长速度,我个人是一直担忧的。2014年,中国并没有达到300亿,很多人都很郁闷、很纠结。我个人认为并非不是一件好事,并且写了文章,明确提出要降低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但是,很多人提醒我不要给中国电影泼冷水。因此这个观点我也没有太坚持。2015年,中国电影实现了48%还多的高速增长,领导讲话也表扬中国电影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博得了头筹。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做节目的时候,主持人设计了一个问题,就是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能否达到600亿?我也做了肯定的回答,当时的主要依据是:因为2013年到2015年,中国电影的平均增长速度是35%;而2016年只要达到30%,就能达到600亿。但是,之后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电影的发展道路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前面已经说过2016年出现的增速放缓貌似是很突然的,但其实是中国电影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矛盾的一次爆发。中国电影过高、过快的增长速度已经消耗了中国电影的有效资源,所以适时适度地降低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将更有利于中国电影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看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了,比如说对于三、四、五线城市来说,大多数观影是过年而不是过日子,他们没有稳定的观影的习惯,他们有的是在春节档的时候被别人裹挟着去看电影。对于小镇青年,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可持续增长其实是我们需要更持续去关注、去研究的,需要更多的田野调查,而不能单纯依靠大数据,不能完全按照其他国家的比例简单、机械的套用。还有人才短板的问题,技术短板的问题,工业体系不配套的问题。总之,所有这些短板和问题造成了从供给侧层面我们难以可持续的保障优质供给,有效供给。

2013、2014年,我们的很多“轻电影”以小博大、以及所谓“游击战”非常奏效,一度让美国好莱坞电影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单纯依靠“轻电影”以小博大、以及所谓“游击战”也很难持久。2017年上半年,美国的特效影片和爆米花电影完全占据了中国的电影市场。在《战狼2》之前,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一度具有20%左右。当然,《战狼2》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电影的自信心,《战狼2》拓展了中国电影的深度和广度,显示出中国电影市场具有一个巨大的空间。

前段时间还有一些积极的结构性变化,《冈仁波齐》和《二十二》这样的电影都获得了一个很好的票房,因为中国的观众群体在发生悄然的变化。2015年之前,80后、90后观众是电影观众主体;2015年之后,90后、96后观众成了电影观众主体,00后观众迅速崛起。这种观众群体的结构性变化,以及电影市场的结构性变化,都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所以我曾提到,中国电影面临新的时代。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必要继续去追求中国电影的速度?我个人认为,提高中国电影的质量,转变中国电影的增长方式,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和持续发展更重要。去年我们的银幕数达到了46000块,今年年底我们会达到5万块,有人预测到2020年我们达到8万块,随着我们银幕数的增长,市场的空间已经打开,但是从供给侧的角度讲,我们能不能可持续的为市场供应优质的电影?我们能不能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又刺激他们的需求,提高他们的需求?这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

中国电影重新回归高速增长,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付出的代价肯定很大,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不可承受之重。所以我认为,中国电影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我们宁肯把速度放慢,提高发展质量,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回顾中国电影十多年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数字看上去很漂亮,但是我们也有困惑,我们发现缺少经典的作品,缺少像八九十年代回顾中国电影时的一系列让我们血脉喷张的经典电影,缺少可以值得拿出来反复讨论和反复阐释的电影作品。从中国电影的发展来看,好作品是硬道理,创作更多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电影更重要的任务,是硬任务。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我个人认为,我们特别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大问题,就是中国电影在取得市场进步的同时,能否同步取得艺术的进步,能否同步提升中国电影的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能否为世界电影发展作出我们中国的的贡献?能否在立足于中国发展的需求,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电影强国发展道路?

以及,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们能否借助一带一路的战略,通过和和沿线国家更有效的合作来改变美国单极主宰的全球电影市场,来建构世界电影新的文化版图和地理版图,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黄会林先生一直致力于做的就是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我觉得一带一路战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特别是中国电影在构建世界电影新秩序的过程中,有效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化水平及其传播能力,构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适应的世界电影新格局。

总之,我觉得质量比速度更重要,作品比数字更重要,价值引领比票房更重要。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中国电影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从中国电影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来考虑中国电影未来五年、未来十年、未来二十年的发展,促进中国电影从产业的黄金十年走向创作的黄金十年。

不管从哪个角度讲,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中国电影依然是风景这边独好。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