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家居 >正文

老年消费维权大数据公布十大舆情热点

2022-11-15 09:45    

老年消费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受身体状况、信息局限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仍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更容易受到损害。图为一位老人在消费者投诉站向工作人员投诉她买到了假货。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显示,2016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3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6.7%。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17.8%。但老年消费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受身体状况、信息局限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仍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更容易受到损害。日前,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联合消费者网向社会发布了《老年消费维权舆情大数据报告(2017)》,旨在引发社会各界对老年消费维权问题的关注,引导老年消费者更加科学、合理地消费,全面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放心消费环境。

十大舆情热点令人忧

针对老年投资者急于投资且经验不足,以及盲目追求高利率的心理,不法分子以各种投资理财名目大肆进行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犯罪活动,此类舆情信息一直爬坡式地增长着。

通过对今年以来有关老年消费维权的舆情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与消费者网梳理出了十大老年消费维权舆情热点问题,依次为电话诈骗、高收益骗局、不合理低价游、以房养老骗局、免费促销陷阱、“坑老”会议营销、老年神医广告、不安全老年代步车、投资收藏陷阱、预付卡退费难。

其中,电话诈骗的舆情热度最高。近年来,各种骗局不断翻新升级,导致不少中老年人屡屡“中枪”。特别是一些电话、短信类诈骗犯罪的作案手法层出不穷,有时冒充邮政、社保,有时冒充运营商客服和公检法人员。有的以老年人身份证被盗用涉案等理由,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后开始索要钱款;有的以“享受国家老龄补贴”、药品折扣为借口,对一些退休在家、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实施电话诈骗。

高收益骗局的舆情热度排名第二。舆情数据显示,很多骗局都是以高收益为幌子忽悠老年人。比如,借款给付高息的“保本借款”式高息理财,即将上市可成倍获益的“原始股”理财,承诺回报高息,先行返息、履行小额合同义务的“以小搏大”式短期投资……针对老年投资者急于投资且经验不足,以及盲目追求高利率的心理,不法分子以各种投资理财名目,大肆进行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犯罪活动,此类舆情信息一直爬坡式地增长着。

针对老年人的不合理低价游的舆情热度排名第三。舆情数据显示,尽管《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明确规定旅游产品不宜再安排自费项目,但在各大旅行社推出的老年游产品中,能够落实规范要求、真正具有老年特色、符合老年旅游需求的并不多,大多还是“新瓶装老酒”,只是在普通旅游产品贴上老年游的新标签。还有部分不法商家甚至以“免费游”的名义,组织面向老年消费者的旅游项目,实际上是部分保健品等商家抓住老年消费者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逐步诱导的推销保健品等购物圈套,其中不乏推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

在以房养老的骗局中,行骗者从未承诺在给付期给老人长期的持续性给付,相反只是承诺了基于房产抵押借款的短期理财收益。所以,名为“以房养老”,其实是双重骗局的叠加。第一重骗局是说服老人押房借款,再用借款委托给他人理财,这其中已存在很大的交易风险。第二重骗局则是让老人签订委托合同,将出售、过户房产的代理权授予他人,这使得老人的房产完全可以由别人操作交易。

更为常见的是免费促销陷阱,不少卖家打着“免费领取小礼品”、“买保健品免费旅游”、“健康讲座送免费大礼”、“免费义诊”的幌子,以小恩小惠为诱饵高价推销保健品,并把保健品吹嘘成药品,欺骗老年消费者。

“坑老”会议营销的舆情热度也相对较高。舆情数据显示,“会议营销”由于进入门槛低、现金流动快而受到了许多商家的青睐。不过,在利益驱动下,“会销”成了一些不法分子行骗的平台,会销产品主要针对老年消费者大搞虚假宣传。这种销售乱象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仅是金钱方面的损失,更有心理上的创伤。

神医广告同样是老年消费维权舆情热度较高的问题。一些不法商家以“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广告“明星”以专家身份出现在电视台的“健康节目”中,通过电视购物出售所谓“药品”,其实很多都是假药劣药。

老年代步车舆情热度同样相对较高。舆情数据显示,所谓“老年代步车”实质上是摩托车或者电动三轮车的非法改装车,机件性能及安全防护性能低,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今年3月,南京仙林地区发生过一起此类交通事故,“老年代步车”驾驶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舆论认为,市场上大多数“老年代步车”的危害非常严重,除了自身存在安全隐患外,还存在无牌行驶、违章行驶、非法营运等影响正常交通管理秩序的行为。

老年投资收藏陷阱方面的舆情热度也相对较高。舆情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媒体相继曝光了一些所谓的拍卖行、收藏品公司利用老年人“巧取”、“捡漏”、“暴富”的心理编制各种谎言,诱骗老年人上当。舆论分析认为,有些老年消费者认为投资收藏风险小、升值快。而其实,如果投资者缺乏鉴别能力和变现渠道,投资收藏的风险相当大。

诈骗老人案例触目惊心

各级消协组织将进一步通过组织消费课堂、现场参观、专家授课等形式开展各种消费教育活动,帮助老年消费者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据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陈音江介绍,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同时呈现出被骗人数众多、受骗数额巨大、跨区域集团作案等特点。

为了躲避法律的制裁,深圳中侨公司先后在广州、佛山、湖南长沙、江西南昌、上海黄埔、江苏常州等地设立分公司,以推销保健品为由,引诱各地老人到其分公司听课洗脑,然后承诺年息24%以上的高额回报,向他们进行借款融资,异地进行非法集资。最终,致使湖南长沙、江西南昌、江苏常州以及上海等地的数百位老人受骗。其中,湖南400多名老年受骗者的1900多万元投资款最后仅追回20多万元。

今年“五一”前夕,媒体曝光了数以千计的中老年人从全国各地涌向鸟巢,因为他们所在的“慈善富民会”微信群宣称,只需缴纳10元钱的胸牌和会议组织费就能领到5万元,且来回路费、食宿也有人安排报销,而这些钱全部来自已解冻的海外“民族资产”。后经公安部门立案侦查,该诈骗活动是“慈善富民总部”人员通过微信群发布相关信息,以“民族资产解冻”为由招收会员,收取了9.3万人的报名费。“民族资产解冻”这一类诈骗案件,上世纪就曾经发生过。但当时没有网络传播手段,传播的范围有限,一般都是人际传播,所以影响面并不是很大。时下,犯罪团伙假借慈善、投资、扶贫、养老等名义,围绕“民族资产解冻”的噱头实施诈骗活动。他们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的手段,采用传销的方式来骗人,危害越来越大。

四川遂宁多位老人向媒体反映,当地的上千名老人拿出了大半生积蓄投资遂宁德康养老公寓,本以为投资养老公寓可以防老,既能居住还有返利,结果却是血本无归,养老服务合同变成了一张废纸。目前,一些机构打着养老的旗号,专门针对用户对高收益、老有所依等方面的需求进行特殊设计,使得包装后的非法集资产品非常具有诱惑性,很多中老年人因此而上当受骗。由于各种新政策不断出现,如允许民间资本以很低的门槛进入养老服务项目等等这种新政策出台后没有配套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再加上行政部门的物力、人力、资源等跟不上,很容易造成监管的空白与缺失。

目前,如何保护老年消费者权益已引起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法律维权工作的意见》,规定检察机关将对老年人控告、举报、申诉案件,依法快速办理,缩短办理周期。国家工商总局《“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强调,将更重视老年人、未成年人的消费维权。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晓军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老年人生活与老龄化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各级消协组织将进一步通过组织消费课堂、现场参观、专家授课等形式开展各种消费教育活动,结合区域特点与老年消费热点问题,以典型消费案例和身边消费故事,为广大老年消费者提供更多“实用、好用、管用”的消费知识,帮助老年消费者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全面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社会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