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共享经济规模迅速膨胀 企业下半场靠什么竞争?

2022-12-20 03:42    

 共享经济已成为近两年我国的社会热词,“借用”共享经济的概念来发展新业务和进行宣传推广已成为企业热衷的一件事。共享经济提供了新的服务模式,解决了一些痛点,满足了一些需求,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争议和问题。继悟空单车、酷骑单车、町町单车倒下后,小蓝单车也人去楼空,对于共享单车整个行业而言,入冬模式已经开启。

共享经济规模增长迅速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整理统计:去年全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万亿元,主要业态涵盖共享单车、民宿短租等,预计到今年底,我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

实际上,随着共享经济规模迅速扩张,这一业态覆盖的领域在不断拓展。据统计,去年全国共享经济图谱涉及交通、餐饮、住宿、物流、知识技能、金融、生活服务共享七大领域。其中,共享交通市场份额居首,截至去年底,网约车与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分别为1.68亿人和1886.4万人,且继续保持快速攀升的势头。

共享单车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共享房屋方面,去年全国住房分享市场交易额约243亿元,同比增长1.3倍,用户总人数约3500万人。此外,共享金融、共享充电宝也实现了不同程度增长。

资本对于共享经济更是尤为看中,以共享单车为例,目前国内最大的两家共享单车公司ofo和摩拜已经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融资,资方包括DST、经纬中国、滴滴出行、腾讯、红杉等。

行业监管必须跟上

短短几年间,共享经济在中国大放异彩,遍地开花。不过,野蛮增长、过度营销、将企业管理成本转嫁给社会等种种弊端也开始显露。

以共享单车为例,在企业进入市场之时,押金托管、城市承载量、对公共秩序的影响、退市善后……这些问题都是不清晰的,对城市管理而言,这些单车实质上是“裸奔”进入的。当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时,才发现亡羊补牢的难度和代价太高了。

归根到底,共享经济也是经济,也要遵循基本的商业逻辑,跳不出成本与利润、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等市场规律。同理,对共享经济的监管也不必畏手畏脚,担心“扼杀创新”,真正好的共享经济自然能经受住考验,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进化。

从创业者向创新者转变

不可否认,作为新业态的共享经济已经走入了下半场,只有模式创新,尚不足以胜出。能不能摆脱补贴引流老手法?如何将流量优势转化成胜利果实?资本火拼的上半场结束,企业创新的下半场刚刚开始。

当我们看看柯达胶卷的倒下、百年尼康的转型,中国企业要长期存活,同样要面临从创业者向创新者的蜕变,否则,“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年龄只有2.5年”的局面就无法改变。

共享单车在爆发后开始大洗牌,这给了我们反思的契机。共享与实体经济融合或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尚未萌发。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全球及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对共享经济行业的发展状况、市场潜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剖析。希望通过本文对共享经济行业的介绍能帮助到各位企业朋友,为了确保企业了解共享经济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建议选择有实力的咨询机构,更多共享经济行业相关信息,请咨询前瞻产业研究院的在线研究人员。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