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充电桩乱象丛生 投资热潮下如何解决实质痛点?

2023-03-01 07:30    

 随着纯电动汽车涉足共享出行领域,使得新能源车推广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于充电桩技术门槛本身就不高,再加上各地区可观的补贴标准的促进,一时间国营资本、私营企业蜂拥而上,掀起了一阵充电桩建设狂潮。但由于缺乏正当的商业氛围,价格战、跑马圈地、乱收费等乱象丛生。服务的不完善和盈利模式的不清晰,让行业处于不知该去向何处的尴尬境地。

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充电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分析报告》整理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4月底,全国31个省市充电桩保有量约为36.6万个。其中,北京市充电桩保有量位居第一,约为7.4万个。今年1月,国家能源局再提年度目标:今年计划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9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0万个,私人充电桩80万个。

前瞻经济学人

从规模和分布来看,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分布基本与车辆分布保持一致,存在较大地区不均衡特点,设施类型以专用设施为主,公共设施为辅。

尽管数量增长十分之快,但是运营情况却不尽如人意,通过调查显示,行业问题多种多样。比如新旧桩与新旧车匹配标识不清晰、充电口锁死、不识别充电卡、可正常使用的充电桩比例低、支付方式单一以及刷卡成功率低等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我国的充电桩保有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很多建好的桩并不维护,导致很快便成为了“僵尸桩”。虽然充电桩的总量上升的很快,但能用的却并不多。

运营商们采用的模式更倾向于“重建设轻运营”,主要寻求的是把充电桩的量铺开,这一过程天然地忽视了新能源车主们的体验。当然,各运营商之间此前各自为战的态势,也让彼此之间的数据难共通,无法实现跨运营商充电、付款。

未来,充电桩运营企业不仅要进一步完善充电体验,让消费者在新能源车使用中得到真正的便利,充电卡也需要 互联互通 ,解决多卡共用的难题,让充电桩产业实现共赢。

充电桩广阔的市场前景还让不少动力电池龙头和整车企业加紧布局。但在苦苦探索两年却仍未找到当下可用的盈利模式后,充电桩行业的声量又渐渐回落。但黎明前的黑暗潜藏着机会,解决以上痛点,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腾飞。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