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动力电池展开市场割据战 抱团发展将成趋势

2023-03-20 10:00    

 作为新能源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已成车企与资本的必争之地。一方面,动力电池界资本动作不断,风声四起,进入群雄割据时代;另一方面,低端产能过剩、仍难突破的技术瓶颈,也制约了动力电池发展,作为主要载体的新能源汽车,其需求目前受政策影响又颇为明显。动力电池产业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今年以来,外资车企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不但个个表示要推出新能源车,而且近期要建电池厂的消息也逐渐四起。动力电池不再只是特斯拉、比亚迪以及电池厂商的业务,德系的造车巨头们也意识到加速布局的必要性。

前瞻经济学人

以德系为代表的一大拨外资厂家,纷纷以合资形式在华布局新能源车乃至动力电池产业,国内的动力电池玩家,不止汽车制造商们,资本市场的“玩家”也不断入局,消息显示,金沙江创投将斥资10亿美金,从日产手中购得AESC 51%股权,试图盘活这一稍显没落的动力电池“贵族”。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幅收窄的前提下,动力电池市场也难言乐观。参考前瞻产业《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今年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万辆和4.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8.2%和28.4%。前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7万辆和13.6万辆。

市场收窄及企业与资本入局等,加剧了新能源电池产能过剩的态势。同时需要正视的问题是,由于自主研发技术的迟滞,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确存在高端产品研发不足的隐忧。

从以上可以看出,虽然当前新能源车企与电池企业间展开的深度合作究竟结果如何,目前不得而知。当新能源车市顺风顺水时,动力电池企业乘着顺风车可扶摇直上,当新能源车市陷入低谷时,动力电池企业同样遭遇炼狱般的考验。不过通过相互间深度的合作,可以保证有效的营销渠道,至少生存压力会小很多。

动力电池行业无疑潜藏着巨大的前景与利益,但目前还没有任何公司能独力负担起闭合的新能源车的产业链条。这也预示着,动力电池行业单打独斗时代总结,抱团取暖才是王道。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