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情感 >正文

父母这样说话,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2018-04-30 09:37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养不成好习惯,比如回家鞋子袜子乱扔、吃东西前不洗手、乱丢垃圾……

总之各种提醒,说了上百遍,就是不改正。

越一遍遍提醒越不在乎,在心理学有个现象可以解释,叫超限效应,即刺激过多过强或刺激时间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但其实不仅如此,各位家长有没有反思过,平常自己是怎样让孩子改正的?

是不是这样大声对孩子说的:

“你怎么总是乱扔袜子?不是说过要收进盒子里吗?”

“跟你说多少遍了,吃东西前要洗手!

“又乱丢垃圾!不做家务,就知道添乱!”

同样的意思,如果换一种方式表达:

“袜子要放进收纳盒,这样乱丢习惯不好哦。”

“还没洗手呢,先洗一下再吃东西,否则会肚子疼的。”

“妈妈打扫卫生很辛苦的,下次注意,直接丢进垃圾桶好不好?”

说话的方式简单点,去掉带有强烈不满情绪的词语,像这样轻声细语表达,孩子听完的感受和接受程度截然不同。

真的,孩子怎么都说不听,大部分时候,是家长跟孩子沟通过程出了问题。说白了,家长表达欠妥的时候,孩子就是不爱听的。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快节奏的工作环境时刻逼迫着我们,于是我们往往知道怎么与上司、同事、朋友,如何好好说话。

却忘了,跟最亲密的孩子的沟通,更需要好好说话。

我身边有几个特别乖巧的孩子,他们的家长都有一个共性:对待孩子有十足的耐心,即使遇到糟糕的事情,也能冷静、智慧地跟孩子好好说话。

比如上次说过的,表姐家的小可爱毛豆,表姐教育他,就很民主平等,每次都好好沟通,几乎没见她命令式管教。

见过几次她教导小毛豆,她都能向他表达对他由衷的理解,继而引导接下去该怎么做。耳濡目染地,小毛豆也特别讲道理,别看才五岁,比我们家乐乐可懂事多了。

这说明,跟孩子好好沟通,不但能让孩子自觉接受好习惯(即听话),还能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变得自律。

那说了这么多,具体该如何跟孩子“好好说话”呢?为此我特意去问了表姐跟几个乖孩子的妈妈。个人实践,她们的建议还是十分有效的。

想让孩子自觉听话且避免争吵,首先换位思考一下,自己讨厌别人怎么跟自己讲话?自己又喜欢听怎样的建议?

孩子跟大人一样,都不喜欢听命令、大吼、唠叨、否定、苛责……

1.命令不如求助

“把玩具收起来,一会儿还这么乱,我就给你扔了。”“去把垃圾倒了!”直接命令孩子,往往容易激发他的逆反心理。

相对的,你可以向他求助,“妈妈好累哦,你可以帮帮妈妈吗?如果你帮我把垃圾倒了,妈妈会好开心。”恐怕宝贝也会心疼你。

而等孩子做完了,你一定再补上夸奖:“真是多亏了你啊!妈妈好开心。”把他当成一个帮了你忙的小英雄,会让孩子增加信心。久而久之,很可能会养成主动帮你分担的习惯。

2.音量大,不如给条明路

刚才讲过了,吼一百遍,孩子油盐不进。除了本身存在“超限效应”,更是沟通方式有误。

比如读书这件事,孩子玩游戏、看动漫都是天生的,阅读却是需要培养的。看他游戏时,你非要吼他,“又玩游戏,又玩游戏!给你买了那么多书,你怎么就是不看呢!游戏那么没营养的东西,怎么就是玩不够呢!”孩子就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样反应才能不惹你生气,更难说爱上阅读了。

相对的,直接告诉孩子,明确希望他接下去做什么,他更乐意接受。你可以这样说:“宝宝,游戏时间够久了,玩完这盘歇歇眼睛,我给你新买了一套《少年品读史记》,你不是很喜欢曹操、典韦、赵云他们吗?这套书里有他们真实的历史哦!”

3.不唠叨,简单干脆的提要求

家长在抱怨孩子磨蹭的同时,却没有想到,自己提要求的时候,实在太唠叨。

同样是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不一样的沟通,效果大不同。

家长惯常做的,“跟你说过多少次了,玩具玩过要收起来,搞得家里这么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得学会独立,自己收。”

效果好的沟通,“给你5分钟,把你玩具收起来哦。收完开饭啦。”

4.直接否定肯定是不明智的选择

有时候父母生气着急的时候会口不择言,不小心跟孩子说一些过分的话,比如:“你怎么这么笨!”“受欺负打回去啊,怎么这么没用!”

像这样否定孩子,很难不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再生气也要就事论事,要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情其实很敏感,你说他笨,他心里受的伤,往往比表现出来的要多。

再者,孩子受欺负不打回去,也许有隐衷。比如,一个朋友跟我讲,她儿子刚上一年级,有次放学时,发现脸上、胳膊上都被抓伤了。她问儿子,“同学打的吗?”儿子说是。又问,“打回去了吗?”儿子说没有。她接下去没有说,“打回去啊,你怎么这么没用”。而是问,“为什么呢?”儿子说,“老师说不让大家打架,打架不是好学生。”

你看,他是有原因的,你要是青红皂白不分,上来就否定他,多伤孩子心啊!

5.问责没有意义,不如给他个选择

“你到底还吃不吃饭了?”“作业还没写完,还看电视!”

孩子这时就又手足无措了,只顾想家长生气了,很难有积极的态度去改正错误。其实孩子没犯啥大错,这时候家长做的不应该是问责,而是如何解决问题。

你可以给孩子做个选择,如“你是去洗手准备吃饭,还是先帮妈妈端菜再去洗手?”“你是现在关电视去写作业,还是过五分钟再写作业?”

虽然选择有限,但这样就比较好达成目的了。

这个年代的小学生家长,都是第一次做家长,对待孩子的那些原理、方法和技巧,一时无法熟练掌握,再加上养孩子这件事儿本身也急不来。只能说平常多读育儿书籍,多花些心思教导孩子。

相信每个家长,只要对孩子有耐心、理解他、鼓励他,孩子的进步就会是神速的。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