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际 >正文

日媒:日产汽车丑闻始于38年前 社长开记者会道歉

2018-04-30 20:28    

11月19日报道 日媒称,日产汽车公司17日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交报告,汇总了造成新车“无资格检查”问题的原因探明情况以及防止再发对策。可能最早在38年前的1979年起,栃木工厂就存在违规行为。得出结论称,原因在于正规检查员不足及制度规范意识淡薄。社长西川广人在横滨市的总社举行记者会并道歉,称自己主动归还了一部分报酬。

据共同社11月17日报道,西川表示,违规问题是“股长以下实施的现场的习惯”,不认为董事长卡洛斯·戈恩和自己等经营层知晓该问题,也没有提及对经营层的明确处分。戈恩未现身记者会。

报道称,此前,日本国土交通大臣石井启一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就日产的报告称“将严肃对待”。政府将研究包括刑事举报在内的应对举措。取消或停止由厂家自己实施最后检查的“型式指定”也在设想之中,日产可能不得不停止出货等。国土交通省汽车局局长奥田哲也向西川表示担忧,称“事态严重,极其遗憾”。

报告显示,无资格检查在1990年代成为了常态。据称,在主力的追滨工厂,去年因小型车“NOTE”生产转入而业务繁忙起来,无资格检查也有增多。

报道称,日本国土交通省9月对工厂实施入内检查时,日产方面存在说明与事实不符、删除一部分相关资料等隐瞒行为。

报道表示,作为防止再发对策,报告写入了将增加80人以上的正规检查员,对检查空间实施脸部识别管理,让不具备资格者无法出入。

资料图片:2017年10月19日,在日本横滨,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西川广人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前鞠躬。新华社/法新

【延伸阅读】无资格员工负责整车检查 日产召回116万辆汽车

中新网10月10日电 据日媒报道,因被曝出使用无资格员工负责整车检查,日产汽车近日向日本国土交通省申请召回(回收、免费修理)“NOTE”和“赛瑞纳”等38款车型,合计约为116万辆(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制造)。

其中,还包括向五十铃汽车、铃木、马自达和三菱汽车进行贴牌生产(OEM)供货的车辆。

据报道,召回对象为供货后一次也没有进行车检的车辆,包括除轻型汽车以外的所有车型。该公司当初预计召回对象为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制造的24款车型合计约121万辆。

不过,由于还包含在工厂作为库存保管的产品,因此将召回对象的制造时间延长9个月。另一方面,商用车等部分车型已经接受车检,召回数量减少约5万辆。

以“NOTE”的约35万辆为首,召回车型数量较多的还有“赛瑞纳”(约23万辆)和“X-TRAIL”(约17万辆)。将从10月下旬开始向车主推送邮件。在销售店等检查制动器的灵敏性等,有问题的话将进行维修。

据了解,日本《道路运输车辆法》允许企业代替国家实施调查制动器等的安全性的整车检查。本来必须由公司内部获得认证的质检人员负责检查,但日产国内的全部6家工厂都任由无资格员工进行检查。

对此,日产称安全性没有问题。不过该公司判断,一次也没有接受过车检的车辆需要重新进行检查,因此决定召回。

【延伸阅读】日企为何频爆丑闻? 英媒:面对竞争削减成本 缺乏熟练工

10月31日报道 英媒称,在日本制造商苦于应对成本压力上升、实施更加严格的标准以及竞争愈发激烈等问题之际,日企爆出一系列安全丑闻,让该国备受推崇的生产车间面临检视。

据路透社10月30日报道,日本国内市场不景气加上来自中国和韩国的同业竞争,压低了制造企业的利润,所以许多工厂都削减成本,减少仰赖终身聘员工,转而增聘临时工。

报道称,这些做法导致日本备受吹捧的制造业频频爆出安全丑闻,斯巴鲁10月27日也步上日产汽车后尘,承认其没有遵守正确的车检程序。

本月稍早,日本第三大钢企——神户制钢称,其员工窜改产品规格长达数年,这导致全球数家企业纷纷检验其汽车、飞机、火车和电子产品的安全性。

日本战后劳动力的核心是那些持有长期合同、工资标准论资排辈的全职员工,企业无法轻易裁掉这些“正式”员工,只能日益依赖“非正式”员工,即临时工、兼职及短期合同工。

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及职场问题专家Koji Morioka称,雇佣这些非正式员工,企业得以削减成本并调整用工。不过这导致工厂技术水平降低,标准下降,误操作和事故的概率也上升了。

“对‘短期性’工人的雇用正在大幅增加,”Morioka称。“工厂有经验的熟练工人在流失,带来越来越大的风险。”

报道称,去年劳动力大军中的非正式工从20世纪90年代的20%上升到纪录高位37.5%,有些企业中比例更高。

薪资差距非常明显。正式工去年平均月薪321700日元(约合18820元人民币),而合同工只有211800日元(约合12391元人民币)。

东京索菲亚大学日本管理教授Parissa Haghirian称,在全球审查越来越严、公司疏漏所招致的批评声愈发强烈之际,这些企业却未能培养出确保达到安全等领域标准的熟练技工。

“这真的是一个人力资源问题,”她指的是直接从学校或大学招募工人,为他们进行岗位培训,并让他们在各部门之间轮岗的传统模式,再也无法适当发挥作用。

Haghirian表示,由于企业抱怨劳工短缺的比率达到25年高位,加之企业需要专家但却无法从内部培养,因此对熟练技工的争夺可能将变得愈发激烈。

报道称,并非只有日本企业陷入丑闻泥潭,欧洲和美国企业亦受困于从汽车尾气排放到肉类销售的操纵等丑闻。但日本企业却面临是否能够迅速适应的质疑。

律师Tadashi Kunihiro称,一些日本制造商的态度是,“由于生产车间运行良好,质量控制和检测可以作为事后手段实施”。

他说,许多企业都不把最精良的员工放在品管的岗位。

Kunihiro还说,质检松散的情况在一些公司早就行之有年,而终身聘雇制减少也造成员工忠诚度低落。

报道称,安倍大力推行公司治理改革,在诸如增加外部董事等改革举措中,加强企业的透明度是一大重点。

但专家认为,这类改革能否有助于在第一时间就避免发生品管丑闻,令人相当存疑。

“就算增加更多外部董事,但如果工厂的生产车间造假,这些董事们也不可能发现,”一位要求匿名的铝业高管称。

“连公司高管都搞不清楚生产线发生了什么事。”他说。

保时捷日本社长Toshiyuki Shimegi说,公司高管难辞其咎,因为他们过于疏离业务运作面。

“必需有更多的宏观管理,”他在东京车展中说,“他们缺少了亲身实践的态度。”

资料图片:2017年10月24日,日本Moka,一名工人经过神户制钢的企业标识。(路透社)

【延伸阅读】日企相继曝光造假丑闻 日媒:企业管理方式遭受拷问

10月19日报道 日媒称,日产汽车、神户制钢所等日本企业的丑闻相继曝光后,投资者对日本企业的不信任感增强。

据日本《富士产经商报》10月18日报道,某些行业的一流大企业被曝出的丑闻,使得企业管理方式遭受拷问。

报道援引专家的话指出,“个别企业会定期出现造假等丑闻。这只是冰山一角”,“在定期出现这类问题的状态下,其他公司也会不严格遵守规定”。

报道称,日产汽车公司9月29日承认让不具资格的员工进行了车辆检查,10月8日神户制钢所又被曝出篡改部分铝、铜产品性能数据问题。而丰田汽车、本田公司等汽车公司都使用了神户制钢所的涉事铝制品,三菱重工、川崎重工、日立制作所也有使用,此事影响广泛波及产业界。

UBS证券财富管理总部负责日本股票业务的居林通表示,日本的制造业“还抓住过去的成功经验不放”。他认为,由于婴儿潮一代退休,生产一线缺少经验丰富的人才,要一边控制成本一边把产品品质保持在一定水平变得困难,“整个公司需要提高生产率,建立一套机制来监控产品品质和生产率”。

报道称,本月5日签署了收购半导体子公司合同的东芝公司,也长年存在高层参与会计造假,掩盖核电业务巨额亏损问题。东芝公司信用8月在东京证券二级市场上被降级。三菱汽车公司也被发现在燃料消耗率试验上的造假行为。

另外,零部件生产企业高田公司因大量召回安全气囊问题而陷入破产。

报道采访的专家指出,考虑到过去的例子,日本制造业中,丑闻发展到公司经营问题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就发生在不能察觉此类问题的组织当中”。特别是涉及安全性和产品品质时,最根本的原因是,日本企业存在一种不易发现错误的体制。

报道称,研究企业守法问题的律师乡原信郎说,“企业丑闻不是最近才发生的,是潜藏于组织内部的群体问题”。有别于出于个人利益、依靠个人意志进行的行为,这种群体性行为是为了组织利益,在组织中广泛长期存在的。乡原指出,只要不改变作为根本原因的结构性问题,上述行为就无法解决。他认为,有必要实施匿名问卷调查,来摸清潜在的问题。(编译/刘洁秋)

【延伸阅读】日报剖析神钢日产丑闻教训:过于依赖“改良”而忽视创新

10月16日报道 日媒称,对日本制造业的不信任感在扩散。继日产汽车公司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成车出厂检验手续丑闻之后,神户制钢公司随意篡改产品数据的丑闻又败露出来。为什么享有“日本制造”美誉的名牌企业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15日刊文剖析,在世界性钢材过剩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盲目地在建筑机械领域扩张导致业绩连续出现赤字,因此神户制钢瞄准汽车轻量化带动需求大增的铝工业。领导层发出大干快上的增产号令,却没有引进可缓解一线工厂负担的生产系统,全部依赖一线工人的辛勤劳作。在“绝对不允许延迟供货”这一苛刻要求的重压下,一线人员的工作与经营管理层的要求“渐行渐远”,疲于应付的一线工作人员不断地通过篡改数据蒙混过关。

在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过于追求降低成本,就会产生一线人员动歪脑筋的萌芽。远离总公司监督的一线会逐渐进入“暗箱操作”状态。在管理层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一线自然会在某个时刻越过底线。神户制钢和日产的丑闻都能看到这一结构性问题的影子。

日本的制造业自20世纪初开始一直在追赶欧美。丰田汽车公司向美国学习,官营的八幡制铁所从德国请专家指导,日本企业通过不断锤炼“日本模式”而席卷世界市场。以省油著称的日本汽车得到美国消费者的认可,物美价廉的日本家电出口到全世界,带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凭借天才的一己之力创造革新系统,这是欧美模式,而日本模式更多的是依赖群体智慧的结晶。依靠现场工作人员每个人的“改良”而一分一分地节约成本,这是日本模式的强项。但现在这种模式走到了尽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新兴国家制造业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制造业形态的数字化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在竞争大前提发生变化的今天,时代的要求不再是扎实但缓慢的“改良”,而是思路上的大胆创新。本来,经营管理至关重要,但日本企业长期依赖一线的具体工作,正是这种模式导致了弊端的出现。

日本的“制造业神话”开始破灭。欧美制造业强大的原动力之一来自于工厂的IT化。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要从根本上改变制造业。

日本制造业的变革时刻到了。为了恢复“一线的活力”,经营管理层需要大胆地掌舵,引领航向。

日本神户制钢所产品数据造假,股价大跌。图为10月10日拍摄的神户制钢企业标志牌。新华社

【延伸阅读】日产称2020年电动车将成主力 成败关键在中国市场

中国网新闻7月4日讯 据《朝日新闻》网站4日报道,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西川广人表示,2020年前半年推出的车型将不断完成从混动汽车到电动汽车的转变。目前来看,在电动车市场竞争严峻、使用普及率较低的背景下,能否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是日产汽车公司在电动车市场胜败的关键。

截至2017年5月底,日产汽车公司2010年发售的“Leaf EV”车型已售出27.3万台,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知名品牌。但是,由于美国特斯拉公司年内接受超过37万台电动汽车的订单,以及世界顶级的大众汽车公司也已经开始将目光转移至电动汽车,导致电动车市场环境日益严峻。

日产汽车公司将于今年9月6日发布首次经全面改良的新型“Leaf”车型。相关人士指出,此次新推出的车型在满电情况下,续航能力延续到400公里的标准。西川指出,“续航距离已不再是问题”,并表示,“目前所有车型中呼声最高的是能制造出多么有吸引力的电动汽车。”

然而,2016年全世界的电动车普及率仍不达1%。日产汽车公司于去年引进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此技术不同于往常的是引擎仅用于发电的同时,像电动车一样仅依靠电动机作为动力源。日产汽车公司预将此项技术投入到海外市场,目的在于及时应对由混合动力汽车到纯电动汽车过渡时期的市场需求。

能否成功获得市场的关键,在于政府鼓励推行纯电动汽车的中国市场的趋势。西川称,“中国这个巨大的汽车市场势必要走向电动化。”从明年开始,日产汽车将和中国企业联手,投入生产廉价版电动汽车。西川的企业方针是在2020年后,为响应取代混合动力汽车的需要,将把销售纯电动汽车作为重点,开展坚定的进攻策略。(李琦)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