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关羽身上的三大谜团:姓什么?杀文丑?被谁杀?

2018-05-01 18:09    

关羽是一个无人不晓的三国人物,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三国人物之一。

这里只能说是“之一”,

毕竟读三国一直以来都有“文看诸葛亮、武看赵子龙”的说法。

所以谁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三国人物,不好说。

关、赵、诸葛应该是平分秋色。

关羽在史书上是“武圣”

在小说评书上他是“五虎上将之首”

在民间他是“神”

然而在这个人人熟知的人物身上也有着诸多的谜团。

比如关羽到底姓什么?文丑是不是关羽所杀?关羽又究竟被谁所杀?

关羽姓氏之谜

关羽据说不姓关,这个名字是后面自己改的。

这里面又有三种说法:

1.清人梁章钜的《归田琐记》和褚人获所著《坚瓠集》提到的

这两本书虽然没有《魏略》什么的正规,但是比杂记和演义真实度高。

说有一个县长,他的小舅子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滥伤无辜。

关二爷见了,怒不可遏,要求县长大义灭亲,严惩自己的小舅子。

县长压根不知道关公是谁,也不惧他!

关羽急了,径直冲往后衙,把那个小舅子杀了。

后来逃至潼关,恰遇岗哨盘查,为了不暴露身份,关羽遂“指关为姓”。

公闻大怒,仗剑径往县署,杀其舅而逃……挺身至关,关主诘问,随口指关为姓,遂不复易。——《归田琐记》

那么,关公原来叫啥?据说他生在解良的下冯村,那么照理说应该姓冯,早年间他也不叫“云长”,叫“长生”,应该是冯长生。

冯长生这个名字,明显不如关云长听着霸气、威武。

笔者以为:《归田琐记》是梁章钜以散文的形式创作,就是说是文学作品,说到底跟《三国演义》还是如出一辙。不过是对演义中关羽的故事进行了补充。

且看他后面的故事:关羽逃到涿郡遇到杀猪的张飞和卖草鞋的刘备,三人甚觉得意气相投……

简直是山寨版《三国演义》。

2.《党史博览》2007年第1、2期有一段毛泽东评论关羽的话

1954年,毛泽东漫步在杭州九溪十八涧,给陪同的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讲起了关羽不姓关的故事。

他说:关公其实并不姓关,关公是指关为姓。

关公自小很讲义气,一次为朋友打抱不平,在家乡杀了人。

他知道杀人是要吃官司的,便立即逃了出来,打算出潼关,以甩掉官府的追捕。

他日夜兼程,来到潼关时,还不到五更天,关门紧闭。

好不容易熬到开关的时候了,却又犯了愁。

那时,官府有一项规定,凡过关的人都要进行登记。这可怎么办?

千万不能报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要露出马脚,那可不得了啊。

眼看就轮到他了。他心急如焚地望着这高大森严的关门,忽然来了灵感,在关门前,我何不就说自己姓关呢。

这就是指关为姓的由来。

这个故事,毛泽东也分别和周谷城、谈家桢、赵超构、杨尚昆等人说过。

在《张治中与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毛泽东跟张治中的一次谈话中也说过:“曹操并不姓曹,关羽并不姓关。”虽未见史书,但也有一定传说依据。

笔者以为:受伟人效应的影响,我们有时候无意去反驳。

虽然说毛主席的境界我们不懂,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考。

这里面还是有一个疑点:史书家会不会去记录一个行侠仗义的人?我认为记录可能性很小。

除非关羽当时行侠仗义名声远扬,被记录在野史。

毛主席酷爱野史,鲁迅先生也说过:野史和杂说自然免不了有讹传,挟恩怨,但看往事却可以较分明,因为它毕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

这么看来,这个观点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3.还有一则民间传说:

关羽本不是“红脸关公”,他姓冯名贤,脸色也不是红若重枣。

当年解州有一恶霸,名叫熊虎,为非作歹,无恶不作。

冯贤(关羽)一怒之下,杀了恶霸熊虎。

冯贤为了逃避官司,亡命在外。

这一日,逃到潼关,只见城墙上张贴着缉拿他的公文和画像,为了过关,他灵机一动,就指关为姓。

这个民间传说,我们就当看一看,不当真。

关羽到底原本姓不姓关?《三国志》关羽传未作交代。

关羽传只说:“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按陈寿所著《三国志》为三国人物立传,只说某某字什么,而不说其姓。

因为某某已包括了姓名,无需再说其姓什么、名什么。

从史书记载看,关羽姓关是无疑的。

后人编出一些本不姓关的故事,主要是出于对关羽的崇敬,加之《三国志》对关羽为何“亡命奔涿郡”未作交代,也给民间传说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这个人云亦云的时代,听得越多好像越模糊。

我们大可不必要去追根究底,只当故事听一听就行了。

文丑是不是被关羽所杀

颜良是被关羽杀的,这点是无疑的。

关羽斩颜良解白马之围,这个三国志是有记载的。

文丑是不是被关羽所杀呢?史书上没记载。只知道是被曹操的部下所杀。

有人说是徐晃杀的,有人说就是被小兵干掉的。

三国演义说是被关羽杀的。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说:估计也是被关羽杀的。

有人就会问:"小编,你怎么看”

我们还是先来看下正史记载再来推断。

文丑之死,在《三国志》中说是曹操统领军队和文丑作战,设诱敌分散,“遂纵兵击,大破之,斩(文)丑。”功劳记在曹操头上。

当时刘备也在袁绍帐下,文丑就是跟刘备一起带着五六千骑兵来追击曹操。

曹操命令士兵卸鞍放马,以分散迷惑敌军。

等到追兵越来越近的时候,曹操的军士想上马,曹操不许,直到袁绍的骑兵越来越多并分散开来劫掠物资。

这时曹操让军士上马,曹操手下不足600的所有军士跳上马冲击袁军。

袁绍军战败,文丑阵亡。

刘备这个人,逃跑的本事还是有的,想必也是死里逃生或者装死躲过一劫。

《三国志》的记载,杀文丑的功劳记在曹操名下,但不会是曹操亲手所杀。

曹操已经是大军统帅,不会再冒生命危险和文丑单挑,应是曹操的部将所杀。

当时关羽也是曹操的部将之一。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破刘备,关羽降。

四月关羽刺颜良,接着曹操破文丑后,“还军官渡,……关羽归刘备。”

杀文丑时,关羽仍在曹操麾下,为部将之一,这就不能排除掉关羽杀文丑的可能性。

曹操对关羽有厚恩,关羽一心想报答曹操,虽然先前斩杀过颜良,但是还不够。关羽势必想再斩文丑以报曹操。

另一方面,刘备当时还在袁绍帐下,因此曹操也希望斩杀文丑的人是关羽。

以曹操的奸滑,会不会有意暗示部下,尽量让关羽斩杀文丑。

因为这样刘备就危险了。袁绍必定不会放过刘备。

如果刘备挂了,关羽说不定就留在曹营效力终身了。

但是这样的话,又有一个问题。

如果曹操希望关羽杀文丑并且确实是关羽斩文丑的话,应该让三军尽知啊。

为什么三国志说关羽斩颜良,却没提斩文丑。

按照陈寿写史书的作风:靠不住的事情不写,不知道的事情不写。

很有可能是当时没有人知道文丑是谁杀的。

既然不知道,那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不是关羽所杀。

一个大将如果死于另一个名将之手,竟然没人知道?这很难说得通。

看看后面关羽擒杀庞德,活捉于禁,无人不知。

因此,小编认为:文丑在乱军之中,或被某个大将重伤,然后或死与小兵之手,或被马踩死,反正不是关羽所杀。

关羽究竟被谁所杀

关羽是怎么死的?那是在樊城没有攻克时,背后的江陵遭到了东吴的偷袭,在回军过程中军队士兵逃散,关羽和儿子关平退守临沮,兵败后被杀。

关羽之死没有疑问,但关羽究竟是被谁杀死的,史料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先看看史书是怎样记载关羽兵败被杀的。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

曹操派遣徐晃救曹仁,关羽不能取胜,便带兵退回。

孙权已经占领了江陵,全部俘虏了关羽及其将士们的妻子、儿女,关羽的军队便溃散了。

孙权派将领拦击关羽,在临沮杀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

建安二十四年……闰十月孙权征讨关羽……

关羽返回当阳,向西退保麦城。孙权派人诱降他。

关羽假装投降,在城楼上树立旗帜和草人迷惑敌人,自己悄然逃走,手下士兵全部逃散,只有十几个士兵跟随。

孙权已先派朱然、潘璋阻断关羽的必经之路。

十二月,潘璋的司马马忠在章乡捉获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以及都督赵累等人,于是平定了荆州。

《三国志·潘璋传》记载:

孙权讨伐关羽时,潘璋与朱然截断关羽的退路,来到临沮,驻扎在夹石。

潘璋部下司马马忠活捉了关羽,以及关羽的儿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人。

孙权当即分出宜都郡的巫县、秭归二县作为固陵郡,任命潘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为溧阳侯。

《三国志·朱然传》记载:

建安二十四年,跟随孙权参加讨伐关羽的战斗,和潘璋一起在临沮擒拿关羽,为此升为昭武将军,封为西安乡侯。

另《江表传》有关于孙权说吕蒙的一段话:“禽羽之功,子明谋也。”

说的是擒拿关羽是吕蒙的计谋,并不是他亲自参与的战斗。

所有这些记载,都说的是关羽是怎么死的,并没有说是谁杀的。

《新三国》电视剧中导演安排吕蒙把关羽逼得走投无路,关羽自尽而亡。

《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中有一段话:“

孙权派将军攻击关羽,将关羽及其儿子关平擒获。孙权想不杀关羽,留下他以抵御刘备和曹操。

有人对孙权说:‘关羽像虎狼一样,不能养着他,否则,日后必然会成为危害。曹操当年没有立即杀他,最终留下祸患,所以才有议论迁都一事。今天又怎能让他活着!’

孙权于是下令杀了关羽。

《三国演义》或许就是借用了这一段史料吧?

但紧接着否定了这种说法:“孙权派遣将军潘璋截断关羽的退路,擒获关羽即行斩首(羽至即斩),并且临沮离江陵城还有二三百里,怎么能容许不在擒获时杀了关羽,还有时间议论关羽的生死呢?”

虽然没有哪段史料直接表明关羽是谁杀的,但综合起来看,是谁杀的关羽,还是能够理出一个比较明晰的脉络的。

曹操派遣徐晃救曹仁,关羽不能取胜,便带兵退回到当阳,向西退保麦城。

这时候,吕蒙已经占领了江陵,全部俘虏了关羽及其将士们的妻子、儿女。

由于吕蒙采取了很好的安抚招降政策,关羽的军队便溃散了。

孙权也来到了江陵,他先派朱然、潘璋阻断关羽的必经之路,然后派人诱降关羽。

关羽假装投降,在城楼上树立旗帜和草人迷惑敌人,自己悄然逃走,手下士兵全部逃散,只有十几个士兵跟随。

在临沮章乡,潘璋的司马马忠活捉了关羽。

(看三国,叹息蜀国的悲剧就从这一幕开始的)

马忠是潘璋的司马,他是没有权力来处置关羽的,所以他只能将关羽送到潘璋大帐。

潘璋按照孙权事前的命令,下令杀了关羽。

孙权事前的命令又是什么呢?那就是,若关羽开城投降,就将他押解到江陵;不投降逃跑,捉到即杀(羽到即斩)。

应该说,这道命令不是下达给一个将领的,像朱然同样也接到了这道命令,只不过,关羽撤退的道路走的是潘璋的防区,所以,朱然的战功就比潘璋要小一些,此战得到的封赏也要比潘璋轻一些。

还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孙权的命令,潘璋也不敢自作主张处置关羽。

整个江陵之战,潘璋获得的赏赐排在第三位,超过了朱然,也说明了这是他得益于擒杀关羽之功。

吕蒙偷袭江陵,陆逊攻克属于刘备的宜都,这对孙权夺取荆州至关重要,获重赏自在情理之中。

相比于朱然,潘璋的赏赐却要重得多。

朱然曾经和孙权一起读书,有私谊,很早就被任命为临川郡太守。

而潘璋,则是在这次战役后才被孙权从宜都郡分出两个县,新建立了一个固陵郡,任命为太守。

为什么史书不明确是谁杀的关羽呢?

这恐怕是人们惋惜关羽之死有关。像关羽这等忠义之士,创造过水淹七军业绩的英雄,却因为一时的大意,被曹魏和孙吴联合算计,实在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一种现实。

后来关羽地位不断上升,以至于最后成神。

朱然虽然也参与了拦截关羽,但他不是直接捉杀关羽之人,因而也就离“武圣”关羽尊神越来越远,以至于几乎被人忘记。

而潘璋能够打败并捉住关羽,作为武将肯定不是泛泛之辈,但随着关羽的成神,他却变成了“歹贼”,真不知他是有幸还是不幸!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