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娱乐圈“格局”正发生变化,高价请“流量明星”到底值不值?

2018-05-02 04:43    

近年来网上对偶像明星有一种新的称呼——流量明星

明星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的产物,粉丝越多其商业价值越高,明星效应就相当于互联网产品的“流量”。说通俗一点,流量明星指的就是那些人气高,粉丝多的明星。

网络上流传的“四大流量”

流量明星最大的特点就是,背后有强大的粉丝群体,片酬高。即使有着“天价”的片酬,投资方仍然“前赴后继”追逐“流量明星”。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资本涌入电影市场带来的整体升温;另一方面,他们看重的更是演员背后万千“粉丝”的购买力。

电影市场流传这样一句话——“IP加流量明星等于高票房”。对于投资方而言,签约那些“自带流量”的明星,意味着会有大量“粉丝”为影片自掏腰包、自发宣传,这就为影片赢得了数量众多愿意为之付费的人群作为基本保障。

比较典型的一个事情就是今年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粉丝“锁场”事件。“锁场”是指粉丝通过购买一两张电影票的行为,阻止影院因无人观影而取消放映,进而保证影片排片率。而且这次的锁场并不是个例,几乎每一部有“流量明星”参演的影片都会有“粉丝”自发“锁场”。

抛开“锁场”不谈,“粉丝”们更多时候通过包场观影、自发制作并免费发放电影周边、筹资购买宣发礼物、网络宣传等多种多样的正面行动为明星和资本贡献了从线上到线下的超高经济效应。

但随着流量明星纷纷加入小荧幕,大荧屏。流量明星演绎的作品与演技差,表情僵硬,耍大牌,天价片酬等联系在了一起,从而画风一转,流量明星在普通观众心中成为了众矢之的,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且流量明星所带来的流量真的能够平衡他们的“天价片酬”么?

用一个“极端的例子”说明一下,郭敬明的《爵迹》包含了当下大量的流量明星,从演员到男团成员。看看这个主演名单就知道在请这些明星上花了不少钱。

但是最后《爵迹》票房收获了3.6亿,这个钱够不够上面那些演员的片酬呢?值得深思,而且《爵迹》可是大IP+大流量。

不难看出,如今“流量明星”一词已经不再是一个褒义词,“流量明星”更代表着高人气偶像。因此更多的明星也在提高自己的演技从而摆脱“流量明星”的身份。

“流量明星”在观众这个大群体下面也不再吃香,像今年爆红的网剧《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统统没有大ip,和流量明星的加入,但在口碑和播放量上都有着很好的成果。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