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育儿 >正文

孩子不爱吃饭,就“针四缝”,真的胃口大开了!

2018-05-02 14:59    

让孩子吃饭的方法很多,但针刺“四缝”穴调理厌食、疳积这一古老的针法,妈妈却很少知道的,有的甚至认为迷信。这种方法在民间流传至今,效果显著。

有一位妈妈聊起了她儿时的经历:

“我妈说我四五个月大的时候,肝结严重造成肝腹水,肚子涨的好大,生怕一碰就爆了,那时候医疗条件有限,医院都不收我。后来有个老奶奶看见我这样,让我妈去某某村找一个老头,90多了也不知道在不在了,是个中医看这种病很在行。后来我妈找去了,老中医还健在,在我这几个指缝里扎几针,说我在迟几天就没得救了,后来又被扎了几回就慢慢的好了。我妈给老医生200块钱,老医生没要,让我妈拿这个钱给我买点营养补补,后来我妈给老医生送去一篮子自家养的土鸡蛋和两袋白糖。第二年,老中医就去世了,我妈一直说我这命是捡来的,中医真的很神奇的。”

我们在临床上会常用到这种方法,疗效往往事半功倍。上个周,接诊一个五岁的男孩:头大脸小,面黄肌瘦,瘦骨嶙峋,长期不爱吃饭!当时呢,经妈妈同意后,就劝说给孩子针四缝,还好孩子懂事了,但还是忍不住掉了几滴眼泪,妈妈着实心疼了一阵子。针了三次后,这个小孩就胃口大开,当时妈妈激动地逢人就说,早就忘记了当时的紧张。大家看看针四缝的图片,不知有啥感想~~

看到这个图片,有几位热心肠妈妈在网上热心交流:

“女儿小时候头发黄而稀,不喜欢吃饭,我记起我弟弟小时候妈给扎过,我也照样给女儿扎了,从手指里挤出的不是血,而是米白或米黄的渣渣,可能她的太严重了,但总算是有了比较的效果。”

“在农村有很多人会,如果孩子厌食偏瘦,扎一下挤出来都是颗粒状黄色脂肪,那扎完后效果立竿见影!我们那叫挑疳筋。我小时候经常扎,因为经常生病,总是喉咙里有痰翻滚,不扎不好,扎了还要忌盐3-5天,爸爸在异地上班,妈妈为了我学的扎针,谢谢亲爱的妈妈,您受苦了!”

“我爸赤脚医生,以前经常给小孩儿扎这个,很神奇都会挤出透明的液体,扎个两三次,再扎就是血了。小时候体质不好,扎过好几回,黑暗的历史呀,扎一下很痛的,每次扎出来的都是黄水,直到挤出血来就好了。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吃不下东西,吃东西吐出来,每次这样我妈就会带我去那个全身中药味的老头,拿针扎你手指,然后就好了。”

这个就是让孩子怕怕的,让妈妈疼并快乐的“针四缝”。

“针四缝”有疏通经络的作用,不仅调理厌食和疳积,而且还调理脾胃虚弱的各种病症,小孩但凡鼻梁中有青筋明显者,甚至对咳嗽,尿床等都有较好的疗效。有一位妈妈说:听我妈说我很小的时侯大便不成型,扎了两次就好了。后来我生了儿子后,他也是大便不成型,每次换尿布上面都有稀便,吃什么药都没用,后来也是扎四缝,一次后大便就成型了,很管用。

“针四缝”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应于成人。两个月前,扎了一个两年内基本上没吃饭的23岁女孩,平时只吃点零食,扎了三次,已经完全恢复了。下图是成人的:

“针四缝”六个要领:

1、四个指缝一个一个地做,从食指开始,如果怕疼,可以用棉线绳缠绕食指根部。

2、针的部位是指缝最中间位置。酒精消毒晾干后,医用一次性“血糖针”针刺。

3、快速下针,破皮即可,减少疼痛。成人可以针的深一些。

4、需要挤血,血色变淡正常为止。

5、同样方法针一遍中指、无名指、小手指扎,可以做双手。

6、消毒一定要严格,如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患者禁刺四缝穴。

在调理孩子厌食时,可以配合小儿推拿穴位,比如,清补脾,揉板门,揉腹,捏脊等,效果更加显著。

许多妈妈奶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孩子吃饭不专心,没吃几口,用尽所有方法威胁利诱。调理厌食,家长一定不要犯糊涂,“针四缝”等方法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需要家长培养良好的喂养习惯。有一位妈妈是这样做的:

“我家宝宝也是不爱吃饭,戒不了奶,后来狠下心给他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刚开始宝宝也不合作,等孩子发现过了时间点我不再给他吃的,即使他哭闹,也吃不到东西!慢慢宝宝就会在吃饭的时候,吃的饱饱滴。这个过程还是很艰难的。”

最后,提醒一点:如果孩子开了胃口,特忌大吃大喝,饱餐一顿!防止导致积食!因为脾虚的症状还没有完全改善,需要密切观察,循序渐进进食。

“针四缝”需谨慎,尽管很简单,也并非妈妈奶奶都能做得到,正如一位妈妈说的:针准备好了,酒精消毒了,比划了半天还下不去手...…咬了咬牙,一针下去,睁眼一看还没流血…...算了放弃了吧~~

点刺的速度和位置决定疼痛度,少数宝宝除了恐惧哭闹外,多数孩子能够接受。时刻注意风险是必要的,如果哪位妈妈做到了,真的很敬佩您!说到这吧,守护宝宝健康成长,张家纲老师与您同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