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有人低烧有人起红疹,艾滋病感染初期到底有哪些症状?

2018-05-03 14:42    

“我多么希望这只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但那时已经坦然接受了现实。”

2016年4月1日,男大学生小谢接到了当地疾控中心的确诊电话。随后,他给前男友小文发了一条微信:你是我这辈子最后悔遇到的人。

而这一切,都要从2015年9月说起。

那一天,小谢认识了同性好友小文。第一次见面,两人就发生了无保护性行为。逐渐的,小谢开始怀疑小文还经常与其他人发生性行为,便说服小文一起去当地疾控检测,结果小谢检测阴性,而小文检测为阳性。

在等待复查的几周里,小文坦白说,自己2个月前就已经查出HIV阳性,但一直逃避再去疾控做确证检测……

小谢突然意识到,艾滋病离自己很近很近。但出于喜欢和感情,小谢还是接受了小文,并确定在做好保护措施的前提下,继续保持关系。可好景不长,趁小谢醉酒后,小文又几次与小谢发生了无保护性行为……

不久后,小谢身上开始出现红疹,并伴有持续发烧和病情反复,天天拉肚子,体重也骤然下降。他慌忙到网上去查,发现自己的症状和艾滋病急性期高度疑似,于是再次进行了HIV抗体检测。由于接到确诊当天刚好是愚人节,然后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很多人都和小谢一样,以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但和我们想象的不同,大多数感染者并没有滥交、吸毒。他们生活规律,有稳定的性伴侣,也很重视安全措施——却没想到,这个“稳定的性伴侣”早已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但有些错误,从一开始就错了。你的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寄希望于“遇到什么人”。缺乏保护意识,就等于给了危险可乘之机。

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慌从未停止。有数据显示,在中国网民科普热搜词中,“艾滋病初期症状”长期位于前列,在2016~2017年的搜索指数榜中甚至排名第一。

标签

艾滋病早期究竟有哪些症状?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李鑫主任为大家解答。

首先,一个人感染了HIV病毒,并不意味着就“患上了艾滋病”。因为,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到最终艾滋病(AIDS)发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年、10年、20年都有可能。

按我国的划分标准,艾滋病从感染到最终发病的整个过程分为3个时期:

1. 急性期

2. 无症状期

3. 艾滋病期

而大家口中所谓的“艾滋病初期”,其实就是艾滋病急性感染期,包括最让人惶惑不安的“窗口期”也在这段时期之内。

一、艾滋病感染初期的症状

在艾滋病毒侵入人体的一周后,HIV感染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我们称之为急性反转录病毒综合征(ARS)。有些感染者由于症状较轻,而被忽视,失去了早期发现的机会。

这些症状常在感染病毒1周后出现,可有发热、疲倦、肌肉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口腔溃疡、喉咙痛、头痛、呕吐、腹泻、皮疹、夜间出汗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症状。

尽管症状多种多样,但在同一个人身上出现的症状通常只有 1~2 种,这也是病毒狡猾的一面,把自己伪装成其他小病,不同患者的表现各不相同,没有“教科书式的模板”,就很难凭症状进行判断。

对于无高危行为的人群来说,就算有类似症状,也大可不必“恐艾”。

但是,如果你近期发生过疑似高危的暴露行为,又无缘无故出现以下症状,就要警惕起来了:

1. 发烧、疲劳

ARS最初的症状之一是发烧,体温可达到 39 ℃左右,持续时间 1~2 周(有些感染者持续更长的时间,提示预后不好)。发烧时通常还伴随其他的一些如疲劳、淋巴结肿大和喉咙痛等症状。

这时候病毒已经侵入免疫系统,并大量繁殖。在这种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导致炎症反应发生、体温升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感染者往往有气无力,昏昏欲睡。疲劳症状在艾滋病早晚期都可能会出现。

标签

2. 肌肉和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多数位于位于腋下、腹股沟和颈部,在身体感染时往往会发生肿大。正因为如此,ARS常易被误诊为流感、单核细胞增多症或其他病毒感染,甚至梅毒,因为它们都可能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关节和肌肉疼痛的症状。

3. 喉咙疼和头痛

喉咙疼痛和头痛也是早期常见的症状。

4. 皮疹

在艾滋病的早晚期,人体都会出现皮疹。 这是感染的另外一个症状,并非只是“普通的过敏反应或皮肤病”。如果出现皮疹无法查出原因或疹子难以治愈,最好考虑做个艾滋病病毒测试。

5. 恶心、呕吐、腹泻

30% ~ 60% 的人在感染初期都有出现短暂恶心、呕吐症状。特别注意,有些患者会出现腹泻,每天数次,呈水样便,持续一周左右。

开头故事里的小谢也是这样,“天天拉肚子”,但多数感染者往往以为“就是吃坏了东西”,不把它当回事。如果腹泻不止,而且常规治疗不敏感、久治不愈,这时候的腹泻就可能是感染艾滋病的迹象。

6. 唇疱疹或生殖器疱疹

艾滋病毒感染早期可能出现唇疱疹和生殖器疱疹。但疱疹并非艾滋病的专利,主要还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原本就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那么他/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会更大。因为生殖器疱疹可以引起溃疡,这在性生活时就为艾滋病病毒入侵体内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述症状如果不是很严重,通常会在几周之后消失,并且在随后的几年内都不会复发。但这并不意味着身体“好了”——感染者只是进入了漫长的无症状期。然后在未来某个节点,这些症状将再次卷土重来,进入可能致死的艾滋病发病期。

标签

二、窗口期内怎么办?

回到开头的故事当中,有一个情节值得大家注意:

在一起不久,小谢说服小文一起去当地疾控检测,结果小谢检测阴性,而小文检测为阳性。

一定有人这样想:

“如果小谢这时候趁早离开小文,他还是安全的,就不会发生后面感染艾滋病毒的事情了。”

甚至小文自己也这样想:

“我是阴性,说明我还没有感染HIV,只要之后戴好安全套、做好保护措施就行了。”

但这种想法,有点太天真!

大家仔细想想,小谢为什么第一次检测结果是阴性?因为他当时极有可能处于窗口期!

1. 什么是窗口期?

窗口期是指从感染HIV到HIV抗体阳转之间的这段时间,此期大约在感染后一个月内。

理想情况下,怀疑自己感染了HIV的人肯定希望第一时间就能检测出结果。

但我们目前的检测条件,还难以达到这个要求——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检测是否感染HIV的手段都是查血液中的HIV病毒抗体,而不是直接检测HIV病毒。

而问题就在于,当艾滋病毒刚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并不会马上产生抗体,而是至少要等3周才能查出抗体。(由于身体素质不同,不同的人产生抗体的时间长短会有微小差异,但这种差异一般不超过3天。)

就算感染者身体素质好、反应很快,在第2周就产生了少量抗体,抗体数量也不够多,难以被现有检测技术“捕捉”到。

所以,艾滋病毒的检测存在一个“盲期”。在这个窗口期内,即便体内有艾滋病毒,也只能得出“阴性”结果。

好在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不少大医院已经有了一种直接检测病毒的HIV病毒核酸定量检测,感染5天后病毒就能在血液中检测出来,10天以上检测敏感性达到100%。这也意味着,采用核酸检测,可使艾滋病的早期发现缩短至10天。

标签

这种方法比传统抗体检测更快速,对于短期内初次暴露的人群很有帮助。但由于成本过高,目前难以大面积推广。

2. 窗口期内该做些什么?

首先,如果是发生可疑暴露3天内,建议火速到当地的疾控或艾滋病患者定点医院,自费购买阻断药物。(药的名字有点难记,是一个组合:舒发泰+艾生特,吃28天费用不到4000元。职业暴露人群如医护人员可免费获得阻断药物。)

研究表明,在暴露后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72小时服用阻断药物,能够使感染几率降到0.03%以下。(如果超过72小时,根据以往动物实验,服药基本无效。)服药28天后再做HIV抗体检测,若结果为阴性即可停药;若为阳性,则说明仍然不幸感染了HIV病毒,可能需要终身服药。

如果发生暴露已超过3天,建议尽快到省市级疾病控制中心、县级以上医院或皮肤病性病防治所等机构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进行HIV抗体检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急于知道结果,也可做最快的病毒核酸定量检测。

若检查结果是阴性,医生评估有必要的话,会告知你需要做第二次检查,因为“阴性”结果,既有可能表明没有感染HIV,也有可能是正好处于HIV感染的窗口期。

若检查结果是“阳性”,鉴于艾滋病的重大危害,医生可能同样建议再做第二次检查以确定诊断。

现在网上和实体药店也有不少艾滋病自检试剂盒、唾液试纸可买,方便随时在家检测,适用于高危人群的初筛。但唾液试纸对操作规范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使劲刷牙龈,用口腔黏膜渗出液做检查),过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不当等问题出现假阳性。因此,自检阳性不必恐慌,去医院进行血液检查才能确诊。

最后,在“窗口期”内不可掉以轻心,应假定自己是HIV阳性,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防止HIV传播:

比如尽量不进行性行为、或做到有保护(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暂时不去拔牙、纹身、打耳洞,更不能去献血。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