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际 >正文

绿营这两张“神主牌”不除,赖清德累死也白干

2018-05-03 22:19    

赖清德上任两个多月,积极主持各种财经会议,从解决企业投资面对的“五缺”问题,到以松绑为主轴的“加速投资台湾项目会议”,其积极度前所未有。

不过,必须指出,赖清德的各种努力,在更大的政策错误之下,不仅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可能毫无效益。

赖清德上周主持上任之后的第4次“加速投资台湾项目会议”,重点在各种法规松绑、修改不合时宜的法令、简化行程流程、建立有助新创事业发展的环境等。这些法令的修改放宽、政策的调整都有其必要;他亲自主持每一场会议,会中结论立即交办各“部会”,盯紧行政单位的进度。

不过,必须很遗憾地说,赖清德一味着力法规松绑等细节,却未回头检视、检讨大的政策问题,反而沦为见树不见林;轻则是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重则是白忙一场。简单地讲,就是赖清德对化解五缺、强化加速投资台湾的作为,只是在战术层次的执着,更高的战略层次却毫无建树,甚至是与提振投资与经济成长的目标背道而驰。

什么算是战略层次的经济大政方针呢?例如当年曾提出的“亚太营运中心”目标,或是要把台湾全岛建立为“自由岛”的开放经济体目标,甚至层次稍低的,如让台湾成为“科技硅岛”,都可算是战略层次目标。有了战略之后,战术才有其意义,否则最后可能是“瞎忙”;同样的是,只有战略而无达成目标的战术支持,也只能流于梦想难达成。

探究岛内政经情势与政治环境,可以很明确地说,三大“上层问题”已卡死所有增加投资、拉抬经济之路。一是两岸政策,另一个是能源政策,这两者又恰恰是外界所称的绿营“神主牌”,第三个问题是民粹主义。全球化、创新是21世纪经济成长引擎,台当局各种政策都说要扶植新创、吸引外人来台搞新创,但新创事业、新商业模式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必须要有够大的市场支持。因此,创新绝对不能只针对台湾市场,这个市场太小,成长有限。以台湾而言,最佳、最容易发挥的市场,当然在大陆。而要吸引优秀的白领来台工作,大陆原本也应该是最有潜力者。但在蔡“政府”的两岸政策下,这些原本可能有的潜力与利益就难发挥效益。甚至蔡“政府”在放宽白领来台工作规定时,还要特别把大陆人士排除,小池子能养出什么大鱼呢。再以台湾出口与产业主力的科技产业为例,过去3年全球半导体掀起购并风,购并金额动辄数百亿美元,博通近日提出以1300亿美元并购高通案,显示半导体更朝向大者恒大发展,动用资金也越来越高,台湾恐怕只剩下台积电有实力玩此游戏。要延续台湾科技业的发展,两岸产业合作应该是一条合则两利之路──大陆有资金、有市场,台湾有管理、有技术。但蔡“政府”的各种限制投资规定,让两岸合作难有落实之可能,甚至“投审会”还多次驳回两岸企业合作投资案。解决缺电的方案情况相同,赖清德要耗费数千亿新台币、提出多项计划增加供电兼减少污染与排放;但所有的努力,在2025年全面废核的能源政策大战略下,战术层次的努力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减碳政策也是相同情况,“政府”费力又花钱地补贴改换锅炉、淘汰二行程机车,结果仍难敌火力电厂增加产生的碳排放增加。更糟的是,赖清德在民进党两岸政策、废核两张“神主牌”限制下提出的加速投资方案,仍要面临民粹政治的检验,未来无论放宽法令、淘汰机车、增设电厂等,都会面临重重的民粹式反对力量,赖清德能走多远?

回头看过去30年大陆经济快速成长的过程可发现,大陆都是在上层战略正确下,搭配灵活的战术达成目标。如早年的市场化、加入WTO的开放、科技业的“进口替代”政策等;反而是台湾经济从早年的自由化、开放化逐渐退却。

台湾经济需要民间投资的大力支持,但目前两岸关系难解、供电风险仍高、民意导向时代的新公共政策决策模式不能建立,将很难期待投资增加、经济成长动能恢复。

(本文原摘自台湾《中国时报》《赖清德的努力只是见树不见林》)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