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饮食 >正文

秋日宜“平补”晚秋宜“底补”

2018-05-04 03:28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经过夏天高温的消磨,兼之吃得比较清淡,难免会感到身体虚弱,因此不少人入秋之后,就考虑到进补了,尤其是到了中晚秋,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人们更有这方面的需要,这是未可厚非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秋天食养食补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平补”。 来自“养生主”

凡事有度,秋季进补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否则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

1、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马上进补难以消化的食物,尤其是大量各种肉食,可增加脾胃负担,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出现恶心、食欲不振、伤食、腹泻等症状,这就是所谓的“虚不受补”,因而在进补时,应以不伤脾胃为原则。

2、秋天燥气主令,人体常可以出现口唇、鼻咽干燥、干咳、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表现,即所谓“秋燥”。此时若大量进食肥甘厚味,可以生湿化热,尤其是煎炸烧烤之类的食品,不仅能损伤脾胃,还会助“燥”为虐,加重秋燥。

3、进补过度,极易发体,特别是在秋季。这是因为,受自然气候影响,人体呈冬胖夏瘦的规律。到了秋天,消化功能恢复常态,能量代谢相对稳定,脂肪细胞逐渐积聚,人体趋向肥胖。若不加控制,就很容易导致脂肪细胞“回潮”,使体重增加。

有鉴于此,为补偿由炎夏能量消耗带来的机体养分匮乏,此时可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选择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重点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前者如鱼、瘦肉、鳖肉、乌骨鸡、禽蛋、奶制品、豆类等;后者如藕、山药、芡实、红枣等。尤其是后者,不但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而且能调养脾胃,补而不腻,可谓一举两得。如民间有“秋藕最补人”一说,故秋天可常食藕粥,或用糯米灌入藕眼中煮食,具有养心益气、补血润燥之功。另外,还可适配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百合、银耳等,这类食物均含有丰富的营养,对人体非常有益。

此外,不少人有在冬季进补的习惯,但有的人入冬后就马上猛补,不得要领,结果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原因在哪里?主要是忽视了进补前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调理脾胃,又称“引补”或“底补”。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运化水谷之精微,营养全身。所以,无论食补也好,药补也罢,首当调理脾胃,只有脾胃健旺,运化正常,营养物质才能很好消化吸收,从而达到进补的目的。这点,对于年老体弱多病者尤为重要。

深秋气候逐渐变得寒冷,气温下降,正是打“底补”的最佳时期。作为底补,芡实是最好食选,可用芡实、红枣、薏苡仁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瘦猪肉、牛肉、鸡肉等食用,即能达此目的。还有,山药和藕的效果也不错,同样可以用来炖肉引补。再有,就是选用一些性质平和的食物对脾胃进行调整,如百合银耳羹、薏仁山药粥、八珍糕、茯苓饼、桂圆汤、红枣炖肘子等。经过底补,脾胃健运,入冬即可放心进补,以此抵御严寒。

对于平素脾胃虚弱,如患有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平时养胃极其重要,除在心理及起居上注意调摄外,饮食要定时定量,不过饥过饱,并忌烟、酒及辛辣刺激之品,此时还可加服一些健脾养胃的药物,如六君子散、香砂养胃丸之类。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防止宿疾复发,还可调补脾胃,巩固以往疗效,为冬季进补铺路。

标签:晚秋 秋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