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实力承载 精益求“金”——荣誉背后的点滴

2018-05-04 05:08    

如果说一所学校在全国技能大赛获得一枚金牌存在偶然因素,但是9年间,在全国各类技能比赛上斩获33枚金牌、21枚银牌、9枚铜牌,那无疑彰显了其技能教学实力。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世赛选手郑科的指导老师和训练点滴,这一期我们带大家走进郑科的母校——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解密绍兴中专那种庖丁解牛般的精益实践和极富特色的训练方法……

用筷子“夹”出来的金牌

一个会计专业班级在进行日常技能训练:几个拿着筷子的学生被同学们围起来,随着任课老师的一声令,纷纷“开动”,将左边碗里的豆子逐个夹到右边碗里。“盲目投入时间不是优质训练的‘万金油’,会计技能项目需要学生具有又快又好的点钞能力,夹豆子锻炼了学生手指的灵活性,我们的金牌就是这样‘夹’出来的。”通过寓教于乐地使用夹豆子、叠硬币等新奇有趣的训练方法,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得到锻炼,动作技能的精确性也日益精进。

丰硕的成绩,得益于训练思维的创新,得益于校领导倡导的“教育现代化”理念。校长邵国成认为,对技能竞赛金牌“潜力股”的训练,不能只重“量”,更要重“质”,不同的专业比赛项目有不同的考量要求和评比标准,因此训练方法必须“对症下药”,灵活地使用相应的训练方法,以求得最大的训练成果。

新人上阵不唯资历选教练

面对高手如云的国家级赛事,学校领导班子在选拔带队老师时,不拘一格选人才,表现出了非一般的魄力:不唯从教资历是论,大胆启用初出校园的新老师带队训练。校领导们认为:一名学生的成功是好,但是培养出一名优秀的新带队教师,惠及的将是一群学生。

在学校资深“教学首席”的带领下,一批新教师开始钻研各种比赛项目,既做学生——“充电”补足自己陌生的专业知识,又当老师——带着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学生研究图例、上机操作。一门心思为获得好成绩“绞尽脑汁”,凭着闯劲,不断突破训练瓶颈,谢勤阳、徐浙明、孙琴芳、林意、卢文举、钱瞫初、叶焕锋、傅美玲、郑伊健等一大批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成为年轻的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郑伊健老师更是在师傅冯晓君的指导下,带着自己的学弟冲出了国门。

“文化进三室”助养竞赛好习惯

独特的训练法让学生技能质变,优质的指导老师为学生保驾护航,魅力的校园文化则使学生熏陶渐染。绍兴中专“文化进三室”的管理理念,使每个学生都受益匪浅。

专业文化进教室。建筑专业的教室里,学生的建筑设计图样和优秀的建筑设计思路被择优粘贴上墙;机电专业的教室内贴有学生的技能训练规范,对不合规的行为进行“唤醒式”教育……

企业文化进实训室。倡导“一π好习惯”(又作“一派好习惯”):以学生自己为圆心,做好周围一平方米的环境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7S”;同时“辐射”周围的人,最终形成人人参与、个个遵守的全校“一派”式的职业素养。

职业文化进寝室。学生的作息、清洁和寝室卫生,都以优秀企业的守则为参照,并按照时间表严格执行;同时,寝室里还会摆放、张贴一些学生作品,以“职业+生活”的组合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进对学校的情感认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