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旅游 >正文

济南长清访古——苾村观音堂

2018-05-05 01:28    

在长清南15公里的南大沙河中游,归德街道与马山镇交界处有一村落叫“苾村”。“苾”,在普通话里念bi(四声),是芳香的意思。有趣的是,唯独在长清当地念mi(二声)。在苾村村中央,有一座观音堂。最早的苾村观音堂始建于宋代。院落长30米左右,宽约各20米。(据说当年的规模还要大得多)。

观音堂共三间,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

堂内东西两墙及堂外东墙上有精美的壁画。

观音堂分别于明万历年间、清嘉庆年间各重修一次,后由于文革时期破坏严重,村民们于二零一一年集资再次重修。

现在重修的观音堂,仍保留了原状,一个四合院,三间观音殿,院门朝北,正房是黑色起脊小瓦屋顶,在东西两侧的垂脊上有十个跑兽。

在观音堂后面,有一棵雌雄同株的银杏树。根据苾村村史记载,此树是在嘉庆2年(即1797年)修庙宇时栽上的,树龄已经210年了。此树乍一看是一棵,但生长出两棵主干,而且紧紧合拢在一起,部分长在了一起,但是外表能清楚地分辨。两主干高近15米,胸围合在一起,一抱多粗,约180厘米,枝叶繁茂。据说,每年能收获三四十斤银杏果。

有关苾村的由来:

苾村原名叫“石门镇”,建村年代应在唐朝时期,村南虎头山上的“庙碑”有“石门镇北去里许……”的记载。明建文年间(1399~1402),铁铉曾阻燕王靖难军于石门镇,几年后,朱棣登基后,即把铁铉处死,村民恐受株连,遂改村名。因村沿河长着一种叫“苾草”的香草,人们管这条河叫“苾河”(现南大沙河),于是村民们把“石门镇”改名为“苾村”,燕王派兵前来报复石门镇村时,因找不到“石门镇”这个村,而退兵。苾村的老百姓才躲过了劫难。清代时期村中设驿站后,称为“苾村铺”,并且祖祖辈辈相传至今。后来人们把“苾村铺”简称为“苾村”了。

作者:曹建民

来源:风韵长清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