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心理 >正文

恐艾症:“艾”与“不艾”的恐惧与忐忑

2018-05-05 12:19    

恐艾症:“艾”与“不艾”的恐惧与忐忑

2017年12月1日,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

本次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我的健康,我的权利”,人们给这样的一个日子,选定一个主题,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去宣传这个主题,以此,来提高人们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和对于这种特殊人群的关注。

除了艾滋病,有一种心理疾病,同样该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疾病叫做艾滋病恐惧症,又称恐艾症。

这同样是对艾滋病忌讳莫深的一个特殊群体,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承担着比艾滋病人更多的恐惧和忐忑,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徘徊、踟蹰,在无尽的等待和反复确认中度过一天又一天。

在我国,恐艾症的患者人数,同我国艾滋病的发病人数,有着一定程度的关系,随着艾滋病发病人数的增长,恐艾症患者人数也不断增长。

案例:

标签

w先生,大一的时候参加了义务献血活动,怀疑自己用了不干净的针头,从那儿之后便觉得浑身不自在。

先是觉得浑身瘙痒,然后见到血就会紧张想吐,后来听到同学们提起“血”这个字眼就会觉得恶心。

两周之后,在极度恐惧之下,他去医院做了HIV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之后症状有所缓解,但这个结果他并没有完全接受。

同宿舍的同学经常会有夜不归宿的,W便认为他们在外面接触了不干净的东西,不让同宿舍的舍友碰他的东西,舍友接触过的床单被罩都要用消毒剂洗一遍,也从来不参加宿舍和同学们组织的聚餐活动等。

在自我封闭和恐惧的环境中毕业,之后W找到了一份工作。因为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W拒绝和任何女性接触,因为工作需要出差应酬客户时,也想尽各种借口拒绝陪客户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对于跟客户接触过的同事,W全都敬而远之。

每出差回来一次,W总要去医院做一次HIV检查,结果全都显示阴性,但他还是不愿意相信,总觉得医生在检查的时候漏掉了重要的东西,甚至会怀疑经常接触血液的医生,已经被感染了艾滋病毒。

在被公司劝退之后,W先生终日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不愿与人接触.......

最终,在家人的帮助下,W先生开始接受心理干预和治疗。

这个原本有着大好青春,可以大有所为的年轻人,就这么在怀疑和揣测的不安中,度过了人生最美的年华,在本该奋力拼搏的年纪里,不断的重复着无畏的恐惧和不安。

1

艾滋病恐惧症究竟是什么呢?

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简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症表现。

标签

症状表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不仅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片面性认识和错误理解,相当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础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尤为密切。

疾病的几种表现:

1.精神压抑,沉默寡言,恐惧焦虑,不能自我解脱

每每谈及所患症状则痛不欲生,因而出现失眠、心悸、出冷汗、头昏等症状,有的甚至认为死亡就在眼前,世界到了尽头。

2.扩散病情

患者公开声称自己患有艾滋病,负罪心理严重,并动员家属作有关性病检查。

3.固执己见

虽经多家医院检查无艾滋病,仍多方求医,要求治疗。

4.基本症状

强迫症状、疑病症状、恐病症状、抑郁症状。

大多数的恐艾症患者,和案例中的W先生一般,是因为一次自己认为有问题的血液接触的情况,而开始了持续不断的猜测和恐惧。

发病原因

艾滋病恐惧症者大多有过高度危险的婚前或婚外性行为,而性行为的对象常是暗娼及网上认识的一些性关系混乱的女性。

理智与欲望,道德与本能的斗争常使他们产生矛盾感、羞耻感、负罪感,因而更容易出现艾滋病恐惧症。

2

当我们身边有人出现像W先生一样的症状时,我们又该怎么去帮助他们呢?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相信科学

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或核酸检测为阴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停止无谓的猜测和恐惧

不轻信症状

许多患者怀疑自己的感染,主要是跟自身症状有关系,恐艾症患者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症状,但最后的检查结果99%以上都没事,足以证明不可以轻信症状。

转移注意力

尽力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和学习上,和家人朋友谈谈心,周末去爬爬山,成功转移注意力后很多症状或许会不治而愈了。

一种健康、温和的态度,对于恐艾症患者而言,有着弥足重要的意义。

“我的健康,我的权利”,这不单单是在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才会提起的一句口号。恐艾症患者,和艾滋病患者一般,同样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贴心的问候......

我们能做的,远不止这些。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