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花高价请流量明星究竟值不值?我们来算一笔账

2018-05-06 04:25    

小鲜肉,小花旦们受追捧,所以好多电影会出高价请流量明星们来出演,流量明星没什么特点,他们最大的共性就是:贵!

虽然他们被称之为流量明星,但是他们究竟能够带来多少流量呢?他们带来的流量够他们的片酬吗?估计这笔账连请他们的片方自己都算不清楚。

看小鲜肉们值不值,首先我们来看下他们究竟能带来多少流量

正常情况下,我们很难分辨一部电影的票房究竟有多少是小鲜肉带来的,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5个多亿的票房究竟是大IP的功劳多一些还是杨幂+杨洋两位流量明星的功劳大些?这根本说不清楚。

所以,算清这笔账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大家公认的,情况又比较极端的例子。我能想到最合适的例子大概就是《夏有乔木雅望天堂》。

好于6%的爱情片,豆瓣评分4.7,基本上不存在什么自来水引流啥的,所以能够拿到这个票房可以说基本都要归功于吴亦凡的号召力。

我们就算这一个多亿的票房都是吴亦凡号召来的,也即是说他为片方带来的收益大概在4500—6000万之间…至于这个钱够不够付吴亦凡先生的片酬呢,我就不多说了。

其实,1.56亿的成绩还带点偶然性,毕竟当时约炮门事件刚过,粉丝们都憋着劲儿要给自家爱豆长脸呢。

这虽然是个例,但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吴亦凡几乎可以代表小鲜肉流量的顶峰,娱乐圈比他粉丝更敬业更忠心的流量明星一把手绝对能数的过来。所以到底值不值的大家自己看…

小鲜肉不仅不能涨票房,还会阻碍票房?

一直以来,小鲜肉们都被当作是涨票房神器,他们竟然会阻碍票房?这个说法听着新鲜吧,不仅新鲜这还是事实!

他们是怎么阻碍票房的呢,我们还是来看两个例子,第一个是跟《战狼2》同期上映的《建军大业》。

4个多亿的票房,但从数字来听,还算凑合吧,但是想想它的演员阵容和制作成本,再加上《战狼2》这个“别人家的电影”做对比,这个数字就有点讽刺了。

老实说,《建军大业》算是一部水准以上的主旋律电影,不同于《建国大业》的碎片化叙事,《建军大业》主线叙事相对紧凑,特别是前20分钟关于“四一二”的呈现颇见功力,后半段也是合格的战争片水准,这部电影甚至让我对很久没拍出像样片子的刘伟强导演有点改观。

可惜观众并不买账。一来,大概是对主旋律政治影片的逆反心理,这就不展开了,说多了容易封号。二来,小鲜肉的加盟反而十分赶客,这一点恐怕大大出乎出品方的意料。

无独有偶,同期另一部使用了流量大花的电影《绣春刀2》,票房也有点糟糕。《绣春刀1》女主使用了在电影市场没什么号召力的刘诗诗,成本3000万,票房9000万+,算是小赚。

《绣春刀2》女主使用了流量大花杨幂,成本8000万+,算上宣发费用预计过亿。但在口碑不错的情况下,票房目前停留在2.55亿,与传说中嘉行保底的3.97亿元相距甚远。

在媒体与各路影评人一片赞誉的口碑传播下,到底是什么阻止了大部分观众进入电影院看一部品质上乘、风格独特的电影呢?我问遍了周边的潜在观众,答案除了不喜欢打打杀杀,就是不想看杨幂。

片方们只想着去讨好流量明星的粉丝们了,却忘记了每一部电影本身也有属于自己的受众。

为了XX粉丝而得罪“原生态”观众,最终的结果大多是得不偿失

什么是“原生态”观众,就是如果没什么意外,八成会去贡献票房的人。就像小朋友之于动画片,小情侣之于浪漫喜剧。每个类型的片子都有其特定的潜在观影人群。

除此之外,导演是谁、主演是谁、前作口碑如何等等,都是构成基本盘的决定因素。就拿《建军大业》来说,愿意自发去看《建军大业》这种题材电影的观众,无非是近现代史爱好者、军事爱好者、爱国情结浓郁者。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成名已久且有基本演技保证的大明星加盟尚可接受,所以《建国大业》、《建党大业》在当年票房口碑都不错。

可是欧豪的叶挺?刘昊然的粟裕?马天宇的林彪?李易峰?张艺兴??鹿晗???

他们演得格外差吗?客观的说大多数并没有。而且他们的年纪与功勋们在《建军大业》时期的年纪基本相符。但是!潜在观影人群不会考虑这些,他们只会发自内心觉得荒谬,继而对这部电影产生抗拒。当然,叶挺后人叶大鹰也有突出贡献。

《绣春刀2》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赚取了大量口碑的《绣春刀1》基础上,有意愿观看《绣春刀2》的观众,应该是对影片品质有基本要求的人群。他们看片更重口碑而非阵容,需要的是两个小时的观影愉悦而不是在大银幕上看见谁的脸。

何况《绣春刀1》里刘诗诗的糟糕演绎让他们记忆犹新,缺憾感十足。这部分人群在听到《绣春刀2》的女主是杨幂,且导演对杨幂大肆褒扬的时候,会怎么想?

他们会觉得:“杨幂真是大有进步啊,我要去电影院印证一下”……吗?

不,他们只会觉得:导演对市场低了头,《绣春刀2》品质堪忧。这会造成他们在观影选择上的犹豫。而犹豫来犹豫去,其他可以吸引他们注意的电影上映了,《绣春刀2》就在这样的犹豫下错失了一部分原生态观众。

流量明星确实能带来流量,但是他的粉丝基础有影片本身的原生态观众多吗?而且,看电影是要花钱的,有多少粉丝能够转化成真金白银的票房呢?

所以,粉丝贡献再多,终归还是有限度。一个多亿是不少了,但是1亿+对于动辄几个亿投资的头部电影来说,只能锦上添花,很难雪中送炭。再说流量们,都!很!贵!

所以,想拿大几亿票房更多需要的是路人缘,流量们能带来的票房只是杯水车薪,还会冲走你的基本盘,损伤你的路人缘。至于路人为什么会如此diss流量?

因为在路人眼里:

年轻偶像演员=流量=演技差

选流量明星=哗众取宠=影片质量超烂

别问我公式是怎么出来的,每一位不好好演戏的流量,和用流量+IP就觉得万事大吉的糟烂剧组,对这两个公式都有贡献。

本文参考:娱乐栗场

·END·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