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影 >正文

横穿无人区,这是今年最美的国产片,没有之一!

2018-05-06 15:29    

网上曾经流传着一句话: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带ta去西藏;如果你恨一个人,就带ta去西藏。”

前半句的意思是说西藏太美太美好,

而后半句则是调侃去西藏旅行,尤其是骑行和徒步太辛苦,

高原上恶劣的天气、一路上的艰辛对旅人来说,都是一种洗练。

今年11月份有一部新片,

讲述的就是在西藏最大的无人区羌塘用自行车载着行李,徒步穿越的故事。

我有幸参加了这部电影的试映,它就是——

《七十七天》

《七十七天》是以中国探险家杨柳松孤身穿越羌塘的真实事件为蓝本创作。

先为大家科普一下「羌塘」这个概念:

“羌塘在藏语中意思是‘北方高地’,特指藏北高原,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我国地势最高的一级台阶,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来自百度百科)

大羌塘无人区顾名思义,就是指位于昆仑上北坡羌塘高原上廖无人烟的大片区域,

那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恶劣的高原。

在这片面积超过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同时存在着星罗密布的湖泊和一望无际的荒漠,也存在着广袤的草场和遍地冰雪。

它是大自然未经雕琢的,最静谧、狂野的一面,

也是抗拒任何人类活动的“禁区”。

有个热爱旅游的朋友曾对我说过,

在西藏,放眼望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美的不可思议。

电影《七十七天》毫不吝啬于展示这种美,

据我粗浅的回忆,有人类痕迹的美景,电影中有直通天际的无垠公路、壮丽的布达拉宫等。

而大部分镜头对准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雪山、盐湖、喀斯特地貌,

从土地上露出脑袋的土拨鼠,成群结对的羚羊,零星散落在草地上的藏野驴。

当然,电影不只是为了记录风景,也是为了讲故事。

可是有的电影加了大段的台词和旁白也讲不好一个故事,

《七十七天》的台词、旁白都不多,但它的镜头会讲故事。

这部电影的摄影指导是李屏宾先生。

一部《花样年华》让先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又一部《长江图》让先生拿下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摄影项),除此之外,他还先后斩获了7次金马奖最佳摄影。

可以说,李屏宾先生的镜头就像是一首叙事长诗。

电影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画面,在无边无尽的壮美洪荒中,人渺小的像是弄脏镜头的尘埃,仿佛轻轻用手一抹,就会永远消失。

而这也正是孤身穿越无人区的真实写照。

主角杨(赵汉唐饰)在电影中穿越羌塘时很少说话,

只有少量的旁白解释淡水已耗尽、找到的湖水是不能饮用的高浓度盐碱水、融雪性洪水来临这些现状和有些专业的信息。

取内心OS而代之的是镜头画面,

当杨身处极度缺水且有狼尾随的状态时,镜头中是一大片蔚蓝的盐湖,

和天空是一个颜色,

不仔细仔细再仔细地辨认,你根本看不出天际线在哪。

盐湖像是倒置的天空,杨就在这片“天空”中沉默地向前骑行。

这段画面实在是太美了,同时又极度空虚,让人觉得寂寞又恍然。

像是一个梦,醒来就到了天堂。(因此看的时候,我始终在担心主角的生命)

还有女主蓝天(江一燕饰)和杨一起去看雪山,

放开控制轮椅的双手,沿着长长的公路飞驰而下时,

你看女主笑着笑着,和背景中的天空融为一体,张开的双手好像在拥抱天空。

然鹅,那种往天空坠落的感觉让人心慌,

这也为接下来女主的自杀做了个情感铺垫。

《七十七天》中的镜头都是美的,

不管是危险也好、狼狈也好,就连男主怕被狼袭击,顶着帐篷骑车,画面的色彩搭配和取景都是美的。

这样的电影看起来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随手截一帧画面当壁纸都能净化心灵的赶脚。

电影的美远不止是李屏宾先生一人的功劳,

整个剧组为此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毕竟如果在北京、在横店,就算有再高的摄影技术,你也拍不出这样极美的风景。

导演赵汉唐为了拍这部电影花了三年时间,

先后数次进入羌塘、可可西里等无人区勘景。

等正式开拍后,他又拉着全组80多人三进无人区,克服着冰雪风暴、龙卷风、沙尘暴、极地严寒、高原反应等困难,扛着大型器械进行拍摄。

包括如今年已63岁的李屏宾先生,

在开拍前都坚持爬山锻炼体能和剧组一起进入无人区。

整个剧组简直是用有点“玩命”的心态在拍片,

在地势复杂的无人区里,稍不留神主演(也就是导演本人)就连人带车翻下沟谷。

拍摄雪融性洪水中的镜头时,

工作人员干脆直接把他家导演推进水中,任他被大水冲走。

片尾的花絮里,一只憨态可掬(实则危险万分)的棕熊还闯入拍摄场地,在镜头中留下了它的身影。

剧组这份胆量和敬业的精神确实让人敬佩。

《七十七天》的题材在国内其实非常少见,

虽然在国外,关于冒险、关于极限的电影已经有很多,比如改编自1996年攀登珠峰的真实探险经历的电影《绝命海拔》,还有提名第8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127小时》。

而在国内,冒险的题材不仅局限于它的拍摄难度,

也局限于人们对它的认知。

至今,探险还只是一项小众活动,不仅不被大众所熟知,也不太被大众所理解。

有的人会认为骑行去西藏、穿越无人区什么的是文青的“作”,

有的人觉得所谓的寻找自我、追求自由也不过是无病呻吟。

然而《七十七天》则告诉我们,他们或许只是和我们不一样而已,

换句话说只是活的比一些人更执拗而已。

主角杨(与杨柳松不完全相同)是个不善言辞的壮汉子。

自个儿准备了多年就想要横穿大羌塘无人区,

为了补齐丢失的装备来到拉萨,遇见了双腿瘫痪的姑娘蓝天。

蓝天问他为什么一定要横穿羌塘,

他说:

“有的人20岁就死了,80岁才埋,我就是想做一件事,来证明自己还活着。”

关于活着的意义,很多人不需要理解就能按部就班地过完一生,

而有的人,他们无法混混沌沌地走完一生,他们无法从名利中获得最终的满足,也无法从千篇一律的生活中获得快乐。

不寻找到答案,他们就无法说服自己去生去活。

他们中的有些人将这个答案寄托于宗教,有些人将这个答案寄托于修行,

有些人则将这个答案寄托于冒险,

寄托于大自然。

杨和蓝天都是这样的人,

蓝天原本是个在世界各地旅游的摄影师,在一次星空的拍摄中摔伤,双腿瘫痪。

(蓝天这个角色也是改编自真实的人物原型)

失去自己的寄托和热爱的事业后,

还要粉饰乐观,给别人演讲,鼓励别人。

事实上,最需要鼓励的人就是她自己,当杨把她从公路上拦下时,她几近奔溃。

然而和杨短短几天的旅程让她开始明白,

与其用乐观来掩饰自己对命运的怨恨,不如去面对。

与命运和解,才会发现只要换种方式,即使失去双腿,依然可以到达向往的远方。

杨让蓝天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蓝天也成为了杨穿越无人区时的精神支柱。

在几番死里逃生后,面对无人区的洪水、断粮等情况,杨选择放弃横穿整片无人区,改变方向纵向离开。

他说:

“真正决定放弃的那一刻,反而释然了,回去要好好生活。”

电影中的杨最终有没有走出无人区是一个迷,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走出了心中的不安和迷惑,

摆脱了生的无意义,也摆脱了活的不疼不痒不珍惜。

所以,人生只有一次,

与其混混沌沌地过完一生,

不如好好珍惜,

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爱自己喜欢的人。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