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房产 >正文

世界首个深坑酒店遭遇了哪些技术难题?

2018-05-06 15:56    

作者 吴苡婷

近期,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深坑酒店”主体结构封顶后,格局初现。预期2018年5月底,该酒店可实现试营业。

上海深坑酒店由承接迪拜帆船酒店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占地面积10万平米,客房370套,坑内16层,包括水下两层。坑上三层,包括裙房和地下室。这个项目的主要特点是“新、难、美”,这是世界上首例建设在废弃采石坑里面的五星级酒店,施工上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案例。

这个深坑酒店原来是个采石场,还是日本侵略者修建的,后来越挖越深,还积了很多水。那么这个被废弃的大深坑是如何变身为超五星级大酒店呢?

在近期同济大学举行的首届国际智能地下空间大会上,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副总工危鼎介绍了深坑酒店施工关键创新技术。

标签

第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坑内边坡的加固与监测。

危鼎说,在对深坑进行大面积抽水后,工程人员发现崖壁的内部存在断裂的破碎带,需要对崖壁进行加固治理,但是加固难度非常大。在工程领域的加固一般采用预应力锚索+锚杆。

在深坑酒店的崖壁加固中,他们采用了三维激光扫描的BIM技术,首先对整个坑进行扫描获得坑的点匀模型。通过点用模型得到坑的BIM模型,在坑壁上进行精确的测量放线,把锚索和锚杆的位置定下来。

另一个是深坑环境风循环技术。

深坑内的环境和地表还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对坑内的温湿度、PM2.5、二氧化碳浓度和风速进行了长期的观测,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坑内的通风条件与坑上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坑内的风速肯定要下降50%左右,并且坑底的二氧化碳比正常的环境要提升了7.9%。

工程人员预计如果深坑酒店内,入住了大量的游客,各种锅炉、设备运转起来以后,坑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还要提高。

而深坑环境风循环技术也是原创,第一次被应用于工程。

标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