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渔阳里文化论坛:上海的红色资源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8-05-07 00:18    

图说:渔阳里 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摄

第一届渔阳里文化论坛近日在上海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聚焦了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历史风云,大家认为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对渔阳里等革命旧址进行发掘、梳理、宣传、弘扬,这对我们今天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上海这座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

“初心之地”值得挖掘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等指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在渔阳里筹建共产党、共青团这段历史非常重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专家们指出,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所在地,召开中共一大的会议通知是从这里发出;毛泽东等是在这里读到了《共产党宣言》;刘少奇、任弼时等是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建党后,这里还是第一个党中央机关所在地。我党第一个党组织、团组织、工会、妇联、干部学校等筹备创建,均与渔阳里有关。渔阳里和一大会址等周边地区,密集分布着10多处与建党有关的革命旧址,形成了“红色源头一平方公里”历史风貌区,这里有着许多红色故事。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说,在渔阳里、一大会址附近,当时居住着陈独秀、李达、李汉俊、俞秀松、陈望道等10多位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在这一带创办了《新青年》《共产党》等一批传播真理的先进刊物。专家们指出,应该充分挖掘上海这块“初心之地”的红色文化资源。

艺术创作积极进展

目前,上海正在开展“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并已取得了积极进展,成果喜人。在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人们欣喜地看到了大型交响合唱《启航》,还将推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美术作品展和诗歌朗诵会等重大活动。

图说:大型交响合唱《启航》演出场景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摄

有一大批红色题材被列入了创作计划,如上海市作协启动的“红色起点”重点主题创作项目,就有左联、工会、妇联、国旗等6大专题,并委约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民创作反映党中央早期在上海十二年(1921年至1933年初)的长篇报告文学《起点》。诗人桂兴华也在创作以百年建党为题材的长诗《世纪之门》。

在渔阳里文化论坛上,评话艺术家朱庆涛带来了他短小精悍的评话节目《渔阳里的故事》,用传统评话艺术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陈望道来上海出版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大家认为,这种形象生动、形式活泼的节目应该进入课堂,要让年轻人更多了解革命先辈们的伟大情怀。

发掘资源仍有潜力

上海红色历史资源极为丰厚,无疑是一座艺术创作的富矿,也涌现过《永不消逝的电波》《保密局的枪声》《与魔鬼打交道的人》《聂耳》《红色恋人》《51号兵站》《战上海》《霓虹灯下的哨兵》《陈毅市长》等一系列佳作。上海红色题材既有建党时期的开天辟地,又有白色恐怖下的隐蔽斗争;既有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又有抗日战争中的烽火硝烟;既有文化战线的左翼作家联盟,也有经济领域的“第三条战线”……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袖人物都在上海留下了光辉的历史足迹。上海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同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许多风云人物经纬交织,值得好好发掘、梳理。

图说:渔阳里团中央旧址 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摄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在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仍有很大潜力,有的还留有空白。无论是《开天辟地》《建党伟业》,还是《中国,1921》等影视片,对渔阳里这段早期筹备建党的历史均没有更多表现。如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经济领域的“第三条战线”,杀叛徒、除内奸、使敌特闻风丧胆的中央特科等红色题材,都有待艺术家们去充分展示。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正在向我们走来,迎接这样盛大的历史节庆,有什么精品力作问世,真令人期待。(新民晚报记者 俞亮鑫)

【记者手记:前行的力量】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后,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一直设在上海,直到1933年1月迁往江西瑞金,时间近12年。上海是红色源头,革命起点,红色故事丰富多彩,值得深入发掘。

“中央文库”就是一例。二万余件党的重要档案被称为“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国宝”,它就是通过一批地下党员近二十年舍命“接力”保管,才从敌人眼皮底下安然脱险。这批保管员中,就有与《永不消失的电波》中主人公原型之一的秦鸿钧烈士结为伉俪的韩慧如。这样的传奇故事上海很多,有的还从未有作品表现过。幸亏这段“中央文库”红色故事已被挖掘,并已引起了艺术家的创作冲动。

上海“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意义重大。当党史学家把一段段红色故事发掘出来,如何讲好这些故事,就值得艺术家们为之探讨了。这种跨界不仅是在致敬革命先辈,更是在挖掘上海城市的精神宝库,并给今天的人们以继续前行的力量。(俞亮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