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波兰被苏联逼迫造了这种飞机来骗中国人,差点上了当,还是太善良

2018-05-07 11:28    

老实的中国人和“飞行拖拉机”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

今天,和中国人谈判,外国人往往会觉得特别的累,在充满变数的环境里长大,国际贸易里各种商业陷阱中国人都懂,而且还经常用东方式的手段挖出新坑来。

▲ 由于文化壁垒,老外对东方式思维大多无法充分理解,每个回合谈判都要重背一遍英文版的三十六计,不累才怪

可当年,咱们中国人也曾经非常老实过,甚至老实得过了头,谁看了都想收拾咱一把。

日前和机场的老朋友聚会,有位老大便说起来这样一件事。那是刚刚改革开放没几年的时候,咱们有个贸易代表团去欧洲。临走的时候部队首长指示,说你们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飞机弄两个来,引进技术,花点儿钱也是值得的。

什么合适的飞机呢?

首长提了几个要求,比如高空截击机、高速侦察机,等等,其中之一便是能够进行超低空对地攻击的强击机。

▲ 有这个想法很自然,我国当时装备的主力强击机很著名,便是“打不死的小强”——强-5

无论从气动布局、弹药投送量还是从可以兼作战斗机使用来说,这都是一种堪称杰作的战机。但是,它的低空低速性能并不太好。

在1979年南疆保卫战的时候,空军没有出动实施对地打击,理由很多,其中之一便是现役机种不太称手——如果是强行突防的任务,强-5是一把好手,而对手当时是像老鼠一样挖洞和我们打山地战,小强的速度太快,还没看清对手在哪儿就已经一掠而过了,干这个活儿就有点儿吃力。

我国空军此后一直物色可以干这个买卖的飞机,最初也是有意向的,那就是在1982年马岛之战中大放异彩的鹞式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

▲ 这种发动机喷管会转向的战机必要时连机场都不需要,有块平地就能起降,还能空中疾停,掏洞抓老鼠正是把好手

和英国人谈过,对方倒是肯卖,但要价太高。

▲ 美国的A-10雷电强击机倒是一个好的选择,但美国人不肯卖的

所以只好托代表团在出访期间帮着物色物色了。

有代表团去西欧的时候,首长也布置过,但是因为双方价值观相差太大——主要还是价格观相差太大,这方面没有什么收获。然而到东欧总有一些期望。当时东欧各国与我国关系已经有了改善,同时他们自己的经济也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在卖东西上比较大方一些。

其实现在看来,中国人当时去买东西还是比较“土包子”的。毕竟国门关了那么多年,我们的见识、眼力、贸易人才方面都存在很多欠缺。

到波兰的时候,来了机会。当时代表团给国内发电,说是对方有一个高级官员神秘地回应了我们的要求,称有一种“可以改成强击机的喷气式低空飞机”可以卖给中国,而且完全符合我方要求。

这可让国内感到有些惊讶——要知道我们当时的要求是很苛刻的。在英阿马岛之战中,阿根廷装两台螺旋桨发动机的普卡拉攻击机也曾取得一定战果,它相对较低的速度在低空的作战环境下反而是个优点,但因为技术相对落后也损失惨重。

▲ 阿根廷普卡拉强击机

介于这种经验教训,我方提出欲购买的飞机要比普卡拉先进,但有它的低速性能,起降条件要求低(我国没那么多水泥跑道机场),结构简单维护容易还要价钱低……

那位官员居然说都没问题,这些要求都能达到,这是一种喷气式飞机,而且完全由波兰自己生产,甚至已经有样机。按照他的说明,苏联曾经向波兰订购了三千架这种飞机。苏联都要进口这种飞机?考虑到苏联在航空领域当时的地位,它都要买的飞机,应该足够先进。而看过价格以后,我们的贸易代表团堪称惊喜。那一年波兰刚刚与我国恢复了比较正常的关系,难道说是对方真的出于友谊给我们来个出血大奉送?

怎么样?从外观上看,是不是有点儿A-10的味道?

那时候多少有些崇洋媚外,好容易得到机会,代表团恨不得当场把合同给签了。幸好……

幸好下订单之前先与国内沟通了一下。空军有明白人一看,当时就喊叫停,告诉前方千万别签合同,等我们研究之后再说。

为啥呢?

盖这种叫做PZL M-15的飞机从说明上看就不靠谱——这居然是一架喷气式双翼飞机!

这叫喷气式,今天世界各国的战斗机都是这个流派

这叫双翼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最流行

双翼是低速时代为了追求更大的安全性而设计的,喷气式呢?则是为飞机提供更强大的发动机,而引发的新设计。您说,这两种设计,怎么能结合成一体呢?反正正常人的脑筋是想不出来。

瞧,这就是波兰人结合两种设计思路的跨时代产物

三面图

很快有人弄明白了它的身份——PZL M-15的确是一架喷气式飞机,但并非军用,而是一型波兰设计的农药喷洒机!

我国也有用于喷洒农药的飞机,最典型的便是运-5运输机

原来,1970年之后苏联痛感自己使用的老式农业用机已经过时,因此向当时同在华约的波兰提出期望,希望对方为自己设计一型适合低速农业航空使用的“喷气式”飞机。为什么是波兰呢?这是因为当时苏联使用的农业用机基本是波兰造,有了传统。当时苏联是东欧各国的宗主国,所以波兰方面捏着鼻子也只好接受了这个苛刻的条件,用尽全力进行设计。应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1972年这架奇特的飞机终于试飞,而且能够飞出140公里的巡航速度,远低于同类飞机。而且,的确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低廉(和鹞式相比堪称天壤之别)等种种好处。

双翼结构保障了其低速性能,PZL M-15是世界上速度最慢的喷气机,也是唯一一种量产的双翼式喷气机

既然不需要高速飞行,干吗还一定要放喷气式发动机呢?波兰人耸耸肩,勃列日涅夫同志的要求,客户需求啊,要把速度降下来,可费了不小的功夫呢。

▲ 不过,它从一开始设计便是一架民用喷洒农药的飞机,和对地强击作战可是没关系

▲ 这飞机倒是轻便耐用,要不,跟人家商量一下,改个对地攻击机的型号试试?

▲ 它那个和北京街头电动车一样脆弱的结构只怕对方拿块石头都能打下来

▲ 没想到这手功夫二十一世纪的空战还能用得上

首长看了半天,觉得这个飞机空军是没法用的,那个波兰官员是在蒙土包子。

▲ 在我国航空兵序列,低空低速强击机的任务,后来交给了武直-10等武装直升机

但是贸易代表团那边还在等回话,而且还很兴奋,直接打击人家积极性也不好,沉吟了一下于是送了资料给农牧渔业部的何康部长看看——咱们农业也需要飞机啊。

这位负责农业口的何部长是个明白人,拿到文件一看就犯了嘀咕——那时引进一个机种不容易,空军这么痛快地推出来,会是好东西吗?

不过那卖给苏联3000架是怎么回事儿?

于是某日,在外交官们的聚会上,中国的一个官员便用流利的俄语开始夸赞波兰的航空技术,特别是有一种神奇的飞机叫PZL M-15……几句话没说完有位苏联官员便冷笑着打断了——这个飞机神奇吗?扒拉扒拉扒拉……

我们这才知道,原来这种飞机在苏联根本就不受欢迎,所谓三千架订单,完成的不过一百多架(那纯粹是勃列日涅夫同志为了苏波友好的大局强行订购的)。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飞机的噪音太大,足以震死周围的牛,同时,它的耗油量也太惊人,拿到我国农村也不适合使用。

▲ 农业部也拒绝了,就这样,我们终于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一种新飞机

今天看来,这种烫手的山芋没接是对的,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把咱们当土包子坑,当时的中国,的确还是太老实了。

【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