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娱乐 >电视 >正文

《西小河的夏天》釜山凯旋而归 韶关“五号文化”深度对话主演张颂文

2018-05-10 08:17    

关于获奖

“我从来不怕没机会,只担心没能力”

近日,第二十二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公布了新浪潮竞赛单元的入围名单,中国影片《西小河的夏天》赫然在列。

釜山国际电影节至今走过20多年历史,由于其权威性和开创性,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而新浪潮单元是釜山国际电影节唯一一个竞赛单元,以“推陈出新”为己任,凡是入围或参展的影片,必须是新人导演的首部或第二部长片,让釜山国际电影节成为亚洲新人导演和新兴电影的重要舞台。

《西小河的夏天》在上映之后好评如潮,最终通过观众投票评选,斩获新浪潮单元“KNN观众选择奖”,成为唯一获奖的华语影片。观众罕见地全部打出五星评分,可以说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口碑电影。影片开票后,短时间内便全部售罄,是本届釜山电影节华语片售票速度之最。同时吸引了包括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在内的多名世界级知名电影人观影。

而这部影片的主演之一,正是从韶关走出的实力派演员——张颂文。

作为电影节全球最后入围新浪潮主竞赛单元的十部电影之一,《西小河的夏天》早已被预测将获得奖项,但对于张颂文而言,最终的结果依然令他意外和感动,因为KNN观众奖是唯一完全由韩国观众投票决定的奖项,这不仅代表了观众对影片的认可,更是体现出演员的演绎已经跨越国度,触动了他人心中的柔软。

“很多35岁左右的人,不敢谈梦想,一直在等待机会,却又害怕机会。”

谈及这部电影中的角色顾建华,张颂文表示,这是个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中年人,妻子是当地最著名的越剧花旦,自己却只是一个工作十多年仍原地踏步的教导处主任,在家的地位可想而知,当有一天,晋升的机会落到身上,新来的实习生频频示好,他会如何抉择?当再次遭受打击,生活回归平淡,心境又会有何变化?

“我们年少时纵有各种所谓的爱情幻想,但你我终将都会输给生活。”

《西小河的夏天》里面有童年的烦恼、成长的阵痛,也有成年世界的无奈,少年与“老戏骨”演绎出动人故事。据悉,电影将于2018年在国内上映,现可通过预告片一睹为快。

很多人曾问张颂文,在这次的演绎中是否有借鉴具体的某一个人,而他的回答引人深思:“我借鉴的是芸芸众生。”作为演员,最经常演绎的其实就是老百姓,在揣摩角色的过程中,需要处处留意不同人的生活,才能最终浓缩成一个与你我、与大众皆能产生共鸣的人物形象。

这次获奖固然令人喜悦,但对于张颂文而言,并不会就此满足,追逐梦想的脚步从不停歇,他与我们分享了一句座右铭:“我从来不怕没机会,只担心没能力。”作为一名演员,张颂文最希望的便是战胜昨天的自己。

关于成长

“如果不做演员,人生太有限”

张颂文1976年5月10日出生于韶关。1993年,就读于韶关旅游饭店专业的张颂文,和六十多名同学被统一分配到东莞当时最高级的一家宾馆实习,他被分配到了每天客似云来、座无虚席的中餐厅。半年的实习中,他目睹了当时中港两地贸易的繁荣,广东商人那种积极进取、勤奋和精明,深深地打动了张颂文。看着身旁这些优秀的人,他暗自决定今后也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精彩道路。

在东莞看不到晋升空间的张颂文决定回到韶关,凭借能力他很快成为了饭店经理,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三年,不安分的心再次开始作祟:“难道我的一辈子就这样了吗?”

于是,20岁的张颂文毅然转行,仅仅因为想要免费旅游这一个简单的理由,他决定去当导游。这是个很刺激也很长见识的工作,五年后他也的确成为了大家眼中事业有成、高薪厚职的大型旅行社经理,各种的奖项使他在业内备受瞩目和尊重,当人们的月工资还在数百元时,他已经在普通人的十倍以上,过的是标准的精英阶层生活。可是他心中,依然隐藏着一个梦想,凾待发掘。

其实导游和演员很像,总是在行走之间,用张颂文的话来说就是“漂泊得让人看不见前面”,这也似乎在冥冥中暗示着他将来从事的演艺行业。某一天,一次很偶然的对话,终于改变了张颂文的人生轨迹。

那是公司新来的一个实习生,聊天时无意中对张颂文说了一句“好羡慕你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让张颂文突然感到迷茫,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呢?真的实现了吗?

于是他反问实习生:“那你觉得什么是梦想?”实习生理所当然地回答:“梦想就是能把热爱的事当作事业来做啊!”张颂文想了想,这么多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电影,他觉得自己对电影很有想法。

“那你就去学表演吧!北京有个电影学院可以学,交学费就能上。”

就是这段简短的对话之后,张颂文毅然做出了抉择:他先是到老总办公室直接提出了辞职,接着回到住处,把自己置备的高级家当电器,用令人乍舌的低价,一次性地处理给了一个新同事。当天就买了张机票就只身飞去了北京。

到了北京,一通打听,张颂文才知道,原来北京电影学院不是有钱就能上的,需要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来到北京自然不甘心再回去,他只能硬着头皮去考。

当年上万个考生,北京电影学院仅招录六十个,竞争非常激烈,张颂文恰恰成为其中之一,毫无表演经验和突出才艺的他正是凭借着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上帝给他的一点点眷顾,表演出最真实的角色,从而征服了招考老师,成为北电表演系破格录取的极少数的广东籍学生。那年,他25岁,许多人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两年了。

毕业后,因为在校期间的优秀表现张颂文被留校任教,后来成立了表演工作室,致力于影视表演技巧及方法派表演的研究,林志玲、田亮、钟汉良、李菲儿等均是张颂文的学生 ,担任众多明星私人老师的张颂文因此被誉为“明星教父” 。

现在,张颂文的工作重心一半教授表演,另一半则投身于大银幕,“不会踢球就不会教球”,电影、话剧、电视剧……越来越多的作品,让观众逐渐熟知了这个来自广东韶关的演员。

演艺的道路看似光鲜,但当年张颂文也承受了很多的压力,其中最难跨越的莫过于普通话这一关。作为广东人,他的台词分远远达不到合格水平,无论演喜剧还是悲剧,不流利的普通话永远引来阵阵嘲笑,这让他万分沮丧。

但是在张颂文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放弃二字,为了练好普通话,他甚至想出把石头含进嘴里的办法,在吞进无数个小石头后,终于练好了曾经说不出的翘舌音,再也没有人能听出他是广东人。

17岁的张颂文在东莞酒店实习时每月工资100元,当时他有个愿望能在离开前住进实习的宾馆的套间,实习结束后因钱不够而未能如愿。十八年后因为拍摄电影《高举爱》而住进东莞最豪华的五星饭店套间,开窗一看,当年实习的酒店就在对面马路,多年后已经矮小陈旧,生意冷清,那一刻他恍如隔世,不胜嘘唏。坚持梦想,终有一天它会照进现实,赠予你丰厚的回馈。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有志于从事演艺行业的年轻人很多时候会被视为不切实际,对此张颂文给出的建议是必须大胆去尝试:“有一句话叫尽人意听天命,但现在很多人已经忽略了前半句,其实追逐梦想最大的前提是要尽全力,想要谈宿命之前,你应该问问自己,你尽力而为了吗?坚持了多久?想要走一条新的路,不可能铺满鲜花,上面必定有荆棘,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张颂文说:“当你深入一个行业,有趣无趣皆暴露无疑,最重要的只是看你是否热爱罢了。”我想,他正是因为对这一行从未改变的热切和深爱,才令他不安分的心终于栖息停留,取得今天的成就。

关于家乡

“饮水思源,我永远是韶关人”

在广东地区,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要选出在心目中堪称经典的电视剧,想必排名第一的非南方电视台长篇粤语情景喜剧《乘龙怪婿》莫属,而《乘龙怪婿》第一部的灵魂角色——贾发,正是由张颂文出演,他在这部剧中的演绎,让很多观众第一次认识了韶关张颂文。

在北京多年的张颂文已经很久没有说广东话了,这部剧敲定角色后,他特地回家住了1个月,只为练好久违的广东话。有工作人员问他:“广州不是最好练习广东话的地方吗?回韶关练还会有韶关乡音呢!”张颂文说:“我本来就是韶关人,说话当然要有韶关音。”

最后,张颂文没有令众人跌眼镜,把鬼马、市侩、怕老婆爱女儿却又爱刁难女婿的贾发演得惟妙惟肖。 细心的观众也许会发现,他爱在剧中引用韶关的方言,也喜欢自创台词提到“韶关”,例如:贾发被人认出他是逃出皇宫的大官,他就说自己一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韶关了;人家说他像皇帝身边的带刀侍卫贾牙,他就说“够有人话我似韶关既张颂文咯”;贾发给橘子别人吃就说这橘子是韶关特产。诸如此类的对白在剧中随处可见,浓烈的家乡情怀可见一斑。

22岁离开家乡,从此长年居住在北京,每年只能抽空回一两次韶关,但在张颂文的心目中,韶关这座城市的地位无可比拟。他与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在百度百科上,他的资料有别于大多数只显示来自xx省份的明星,而是明确写着“广东韶关人”。据说当年还花费了很大的功夫修改,连经纪人都不理解他的执着,但在他心目中,韶关是养育自己的城市,他曾受惠于此,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除此之外,对话中的种种细节,无不透露着张颂文落叶归根的情结:在任何场合都非常愿意谈论自己的家乡、大学毕业后毅然将户口迁回韶关、在北方生活多年依然只习惯吃韶关菜听粤语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韶关这座小城走出去的张颂文,享受过无数鲜花与掌声,依然不忘初心,牢牢将自己与家乡融为一体,这样的情怀着实令人钦佩。

韶关不乏有演艺梦想的青年,在支持家乡教育事业方面,张颂文亦是不遗余力,他曾在韶关设免费表演公开课,曾到韶关学院做客学生会成长论坛并进行演讲,今年3月,张颂文应韶关学院院长廖益的邀请,到韶关学院进行参观交流,当得知学院有成立表演专业并邀请张颂文做顾问的意向时,张颂文欣然答应了。正如他微博所言: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是自己的荣幸,也是发自内心的夙愿。

最后,张颂文还为五号文化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他希望五号文化成为韶关年轻人的梦想孵化基地,而这恰恰也是五号创立的初心,希望你们可以和张颂文老师一起,静候五号一步步成长、逐渐蜕变。

后·记

“我只有对着韶关人说话才会嘻嘻哈哈的”,采访结束后,张老师如是说。

采访那天,张老师刚从釜山回到北京不久,当晚屋子里坐满了专门买了大闸蟹来给他庆功的朋友。因为答应了我们访谈,他把朋友们撂在一旁和我们谈了将近两个小时。末了,他还特意问到小编名字是什么,具体哪个字。张老师对访谈的尊重,全程表现出来的真挚、真实和温情,瞬间捕获了两颗少女心。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