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教育 >正文

【一路走来,我想对你说】平凡中的伟大——研究生国奖获得者韩柏林经验分享

2018-05-11 11:14    

韩柏林 航天临床医学院

2016级硕士生(科研型)

北京大学医学部是我曾经魂牵梦绕的地方,为此我经历了两年半人半鬼的考研生活,当去年四月份接到通知被录取的时候,我知道竟然真圆了儿时的梦。我不聪明,哪有聪明人考了两次才进北医?真正聪明的早在高考结束后就坐在逸夫楼里,聆听代表中国医学最高水准的各路大牛的言传身教。幸运的是,我最终没有站在北医门外,而是真正地走进来,坐下摊开书本,同聪明人一起体验这古老学府独有的厚重与朝气。

不可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还真的挺大,我就是属于被其他人远抛在后的那位。去年9月入学后,身边的学霸比比皆是,有操着一口纯正英语跟老外侃侃而谈的语言能手;有本科阶段就发SCI的学术达人;有掌握各种技术方法的科研干将;还有紧跟国际热点,每天金点子不断的研究楷模。而我却什么都不会,从来没有接触学术研究的我仿佛一下子闯入了全新的领域,周围牛人云集,每天只能闪着星星眼羡慕人家的各种能力,时不时还怀疑下自己是不是上了假研究生。

但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我知道与其空想着跟其他人差距有多大,还不如每天多学一点知识,努力追赶上去。一年的时间,我修完了研究生必须的所有学分,考试成绩优异;努力汲取前沿知识,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尽快提升科研技能,热衷于实验室方法类的讲座;每天坚持看英语短文。从零到有是个短暂的开始,但从有到丰富却是个长久的过程。我要感谢学校自由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学术资源,在课堂上切身感受到学生与教授间学术思维的碰撞;课后追着老师刨根问底;能在图书馆数据库中自由探密知识的宝库;在报告厅近距离感受诺奖获得者背后的光环。

今年7月,导师安排我进入了北医三院的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启了我的实验之路。说来惭愧,身为科研型硕士,这竟是入学一年来头一回真正意义上近接触科研工作。实验室的导师是杰青,负责的项目和课题既前卫又新颖,让我望而兴叹。实验室的博士师兄师姐们,做起实验写起文章既漂亮又顺利,让我崇拜不已。而我却像个呆子,脑袋里装的书本纸老虎竟连定位仪下麻翻的大鼠都吓唬不住,设计有纰漏、方法不得当、数据不理想……课题中的种种具体问题接踵而来。其实,当好科研人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承受:承受多次失败,承受寂寞,承受枯燥,承受误解,承受思维活跃与执行无力感的矛盾,然后再进行第二步:接受平凡的自己,继续尽力做好该做的事。

于是,接受平凡的我把未来两年的科研生活视为人生中的一个体验阶段,既研究生角色的体验。我所需要思考的,所需要努力的,是如何在两年内成为一个合格的研究生,让自己完全融进角色之中。心态上的这种转变,也让生活变得更加明朗起来:我会认真的去对待实验路上遇到的挫折疑难,会绞尽脑汁的想办法解决,会去深入学习晦涩难懂的跨学科知识,即使这些在别人看来是没有意义没有功用,甚至有点书呆子的死板,但我却享受这样脚踏实地的生活,觉得安心。我会在乎台下观众的反馈,会在乎自己努力的结果获得了多少认可,会在乎自己究竟还剩多少潜力可以挖掘。不管怎么说,二十几岁是那么好的年纪,我想要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每当我这么想,并且也很努力做科研的时候,其实挺幸福的。

我想要努力一点,

再努力一点。

作者:韩柏林

编辑:香雪海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