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莆田曾经最鼎盛街道,如果变得跟单面街一样!

2018-05-18 06:51    

原标题:莆田曾经最鼎盛街道,如果变得跟单面街一样!

这条街曾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莆田最新潮的街道,新建的楼房鳞次栉比,沿街的圆柱子清一色红色油漆,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这就是著名的红柱子街,“红柱子”是一个俗称,真正的名字叫后巷街,南北连通旧福厦路(即324国道)和文献路,全长约500米,始建于1985年左右。当年的县政府想斥资规划建设一条街道,专门开发给农民做生意。“红柱子街”因此兴起,共200家店面,201根红柱子,经营水果批发、建材生意等,上个世纪90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红柱子后来因为其它交易市场比如南门农贸市场兴起等原因逐渐没落,一段时间沦为发廊和足浴等边缘行业,成为某些人意味深长提及的地方。

如今红柱子变得有些破败,因为汽车大量增加和靠近市医院原因,整条街变得拥挤不堪,想找到一个停车位极其困难。整体改造规划正在推进,从规划图看,将来这条街和旧的的龙德井街都将不存在,合成一条新的龙德井街,红柱子将彻底消失在人们视线里。

红柱子街路面铺设坚固平整的石板,和市区的其它主要道路一样,是当时最好的建材。这些石板选用的是秀屿区埭头镇出产的地板石,每块地板石长宽各50厘米,十分结实不易磨损,使用多年以后,石板表面依旧完好,只是被轮胎打磨的更加光滑,部分地方因为地基塌陷,发生翘起下沉。

上世纪莆田不仅仅农村大量使用石头盖房子,连城市也离不开石材,建设石材的巨大需求,造就埭头一大行业采石场,大蚶山花岗岩山体到处坑坑洼洼,打石行业热火朝天。成为沿海农村的一大支柱行业,很多家庭靠打石头致富奔小康,农村一大行业是石头工,东峤埭头地区5、60岁以上的中年人,包括一些大老板,都有过打石头的经历。

埭头大蚶山石头资源极其丰富,那段时间,后井村,石冒村一带的山上,密密麻麻布满采石场,一条条土路弯弯曲曲直达山里每一个角落,原本布满奇石怪洞的绝美景致,遭到大量破坏,这也是那个不富裕的年代为了生存所付出的代价。

画家创作的大蚶山油画《蚶山春树》,作者陈清水

和石材相关的还有运输工具手扶拖拉机。在八十年代莆田,开手扶拖拉机绝对是一门致富行当。一台拖拉机4000-8000元,并不是一般普通家庭置办的起的。许多人都靠开手扶拖拉机搞运输,盖新房娶媳妇,赚到了第一桶金。手扶拖拉机是那个年代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走亲访友能够约来一部手扶拖拉机,相当有面子。它路况要求极低,乘坐空间无限,可坐可站,一车拉十几二十人,完全不在话下。它更是普通家庭娶媳妇首选的婚车!运嫁妆,送新娘回门子,“做女婿”,任劳任怨,功能简直胜过如今的SUV好几倍。

手扶拖拉机最主要的运输物品就是埭头大蚶山、还有东峤鹭峰山等地方出产的石材。车主们相当辛苦,一般下午要去山上把石头运下来。手扶拖拉机的路面适应性极强,完全不逊今天的全地形非承载式越野车。那些上山的土路非常险峻,一般人跟车上去一趟,就不敢再坐第二回。不但考验车手的技术,还得有一定的力气,否则没办法把握住拖拉机的手柄。

石头运下山来有时已经是晚上,停在家门口一宿,车手都是累的倒头就睡。手扶拖拉机的速度较慢,去莆田城里,三四十公路的路程,常常要走两个小时。因此他们起早贪黑,第二天天色未亮就得起来,乘着蒙蒙亮的微光,启程前往城里卖石头去。

小时候家在马路边,凌晨总会听见一辆辆手扶拖拉机“突突”的声音,从门前经过。上中学以后,每周都会搭乘邻居大哥的手扶拖拉机顺风车去镇里上学。坐在木头箱子做成的车座上,或者在车厢后装满的石条上,迎风穿越黑暗黎明。一部简陋的机器,承载了一个时代坚实的记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