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80年等待 几经波折离乡老人踏上沧州故土

2018-05-19 14:21    

不到3岁,伯凤麟就跟随父母离开沧州老家,流落异地,多年来寻亲未果。60岁的沧州市民伯志福是他的侄子,几经波折找到他。80年后回故乡,伯凤麟老人说:“这里才是我的根。”

对于沧州市民伯志福来说,这段时间,他家收获最多的就是扑面而来的惊喜,是尘封80年的思念遇到亲人的激动和惊喜。

失散了80年的二叔伯凤麟找到了!从沧州到西安再到武威,几千里寻亲路上铺满了激动。

初见亲人的激动和惊喜,到任何时候都是掩饰不住的,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谈起这些,伯志福都会激动地语速加快,声音发抖。

寻亲心愿

一张旧信笺让他找到亲人

“我的祖父辈去世前,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找到我三爷爷和他的后人。”伯志福说,“我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完成了老辈人的心愿,也算是圆了他们一个愿望。”

今年60岁的沧州市民伯志福说,1937年,为了躲避战争,三爷爷一家和他的爷爷一家一起逃到了济南,后来失散。伯志福听他的祖辈人说,他的爷爷辗转到了沧州,而他的三爷爷也就是他的二叔伯凤麟的父亲,领着家人向西向南逃入了陕西西安。之后,就完全失去了联系。作为孙子辈的伯志福只是听说此事,而不知三爷爷一家的详细地址,也无法和他们取得联系。

2015年,伯志福在收拾老房子时,找到了一张30年前的老信笺,上面是三爷爷的女儿伯秀珍的工作单位地址。看到这个,伯志福欣喜之余,马上找熟人联系,可是,电话号码已改,联系不上。伯志福通过熟人到网上查询,终于找到了姑姑伯秀珍的家庭住址。后来,几经周折,伯志福终于找到了姑姑的电话。

一通电话,说明情况,核实身份后,双方都激动、哽咽了,从未谋面的亲人,自然有一种亲切感,75岁的姑姑声音颤抖,电话这头的伯志福也很激动,恨不得马上见到亲人。

放下电话,立马安排行程,前往西安!2015年10月30日,伯志福和妻子方玉平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路遥遥,途漫漫,心系亲人盼路短。经过十七个小时的行程,第二天上午十点半,伯志福夫妇到了西安。当天,下着小雨,他们俩在一位朋友的引领下,坐车去见姑姑。

由于不认识路,他们围着西安的友谊路、太乙路转了一圈,竟然没能找到。伯志福这才想起拨通姑姑的电话,在姑姑的指引下,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伯志福夫妇远远地就看到了站在雨中的一位七旬老人。左手执伞,右手拄拐杖,站在路边向过往的行人、车辆探望。车刚刚停稳,伯志福便冲出车,跑向老人,当得知双方便是要找的人后,伯志福的泪夺眶而出……

“虽然以前没有见过面,那种亲切感是有生聚来的。”伯志福说,他的姑姑伯秀珍当年已经75岁了,在外地出生的她对沧州没有任何记忆,许多零星往事也是听老人讲起,才依稀记得。伯秀珍告诉伯志福,他们跟随父亲搬过多次家。后来,父亲抱憾离世,和家乡人联系的想法也一推再推。

伯秀珍告诉伯志福,她还有一个哥哥叫伯凤麟,这个伯凤麟就是伯志福的二叔。当年离开沧州老家时,伯凤麟才刚3岁,对家乡几乎没有任何记忆。如今,80多岁的伯凤麟,身体健康,居住在甘肃武威市。得知亲人一切安好,伯志福安心了。他记下二叔伯凤麟的电话和地址,计划过后再联系。

一周的西安之行很快结束了,收获颇丰的伯志福夫妇满载幸福而归。

接下来,他要去拜访二叔伯凤麟。伯志福说,尽管知道了二叔的电话和家庭住址,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很顺利。

伯志福(左)讲述寻找二叔伯凤麟的艰难历程

一波三折

寻亲路上遇质疑,是否要做DNA鉴定

寻亲路上心潮澎湃。自从得知了二叔伯凤麟在甘肃武威后,伯志福无比欣喜。2015年12月14日,伯志福夫妇坐火车踏上了去甘肃的寻亲路。

坐在火车上,伯志福感慨万千。当年,祖父辈为躲避战乱向南迁徙,从沧州步行250公里至济南。由于战乱,伯志福的爷爷和伯志福的三爷爷失散。后来,伯志福的爷爷带着家人回到了老家沧州,而伯志福的三爷爷和家人一路向南向西走下去,从此便杳无音信。老辈人去世,造成了联系的中断。

如今,伯志福重走当年祖父辈逃避战乱所走过的路程,寻找远离的亲人。80年隔山隔水隔时空,如今又要联系上了,伯志福异常兴奋和激动。“我终于圆了祖父辈生前的愿望了,同时也将要见到从未谋面的二叔。”

列车轰鸣,飞奔前行,越过山西与陕西,跨过平原与山川,向着这片荒沙戈壁中的历史名城甘肃武威飞驶。21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到站。

伯志福见到了二叔伯凤麟。寒暄过后,坐在一旁,一直沉默的伯凤麟的大儿子伯珉说话了:“现在,这个社会这么复杂,我们和家乡人多年没有联系,至于沧州老家还有什么人,叫什么名字,我们也不知道……”

尽管伯珉说得很委婉,但伯志福还是听出了堂弟的顾虑,认亲是好事儿,但是,面前的自己是不是人家的亲人,人家怎么会知道,又没有任何凭证。再说,从长相来看,二叔伯凤麟的家人都个高偏瘦,算得上英俊,而伯志福个不高,模样也找不出和人家有联系的地方。到底怎么办?他看着堂弟,不知道怎么回答。

“现在科技发达,很多亲人间都要做DNA鉴定……”伯珉的话说一半咽一半。“不用这么复杂。”在一旁的二叔伯凤麟和二婶站起来,表示不用做DNA鉴定。只见二婶在一个抽屉里拿出一张发黄的老照片。这张照片,伯志福也曾在奶奶的老房子的镜框里见过。那时,他还小,上面有谁都是一个个指着问的家人。但后来搬家,这张老照片就不知去向了。

当天,伯志福再次见到这张照片,一眼就认了出来,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已经过世的祖父母、父母、叔、婶,三叔,姑姑和健在的小叔。这一切足够证明了伯志福就是他们的亲人。

一度沉闷的房间里,再次响起人们的笑声,屋子里充满了寒暄和热情。

“能把多年前的老照片完好地保存下来,说明二叔和二婶对家乡沧州的深情和思念。”伯志福说,这次武威之行,更可喜的是,了解到二叔伯凤麟是一位国家级的美术大师,他的作品被国家和各省市级图书馆收藏。这对于在沧州书画界有挚友的伯志福来说,更是喜不自禁,因为他和二叔伯凤麟的共同话题更多了。

伯凤麟将自己的书画作品捐赠给沧州市图书馆。

回沧寻根

85岁老人回到了阔别80年的故乡

故乡梦,寻根情。今年9月28日,85岁的伯凤麟回到了阔别了80年的故乡沧州,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家乡人的深情。他写下“中国梦”三个大字,并捐赠给沧州市图书馆收藏。

这次回沧,伯凤麟也是为了圆已去世父母的一个愿望,他代表父母看看故乡的变化,看看自己的出生地,拜访一下还健在的伯姓亲人。

在沧州新华桥附近,伯凤麟找到了以前西门外的旧址,这是他的出生地。尽管物是人非,但也是无比亲切:“这里就是我的根,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原来这么美。”伯凤麟说,当年随父母离开家乡时,他才3岁,对于家乡的记忆甚是模糊,对于沧州的印象,只是父母口中传述的“吃糠咽菜,贫穷落后”。可到了之后,对沧州的印象大大改观。

“看这高楼大厦,公园美景,还有这宽阔的马路……”伯凤麟说,这一切推翻了他的记忆。他感觉自己似在画中游。这次到沧,他能够近距离地抚摸沧州的寸草寸地,感受到沧州人的热情与豪爽,他为自己根在沧州,为自己是沧州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半个多月的沧州之行很快结束,伯凤麟要回甘肃了。他说,如果自己身体允许,他还会再次来沧,拜访亲人,观赏沧州的美景,感受家乡人的热情。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