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被时光打磨成的古村落

2018-05-19 20:41    

民间俗语有:“喜雀弾梅花香口,沙坝四小寨,家家有米卖”。离开浮华聒噪的城区闹市,沿着腾保公路东南方向步行5公里,走进沙坝社区去寻找生活中那份静谧。该社区下辖:沙坝、庄烟、河外、花香口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8.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60亩,山林12000亩。海拔1650.00米,降雨量为1500毫米,无霜期312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8摄氏度。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进城打工及外出经商为主。

曲径通幽处,穿过洞山坝子,悠然见到藏在狮子山下被云雾围绕的沙坝社区。该社区背靠郁郁葱葱苍翠狮子山秀峰。前面是金色的稻田,田中水汽氤氲,好似一幅浪漫精致的油画。青山绿水、树木掩映,金色的稻田浪花翻滚,更显村寨的生态古朴。村寨里袅袅炊烟升起,秋风微吹、稻田金浪,一幅田园牧歌式的乡村胜景便展现在眼前。村庄有了炊烟的映衬,更显诗情画意,一动一静,彰显着悠闲与繁忙;秋风在金色的田野里吹拂,巧妙地把村庄、炊烟、稻田组成一幅农耕文明的乡风俚俗图。图里静的是百年老屋;动的是老屋上方袅袅升腾的炊烟和田野里翻滚的金浪;一动一静,不经意间结合在一起,便有“炊烟古村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之感。在阳光的照射下,炊烟随意的舒展都构成人间和谐的生活画景,撩拨着埋在骨子里的浓浓乡愁。

记不起在那本上看到过这样几句话:“许多被时光遗忘的村庄和古寨。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这些小村寨里的时光总是流逝得很缓慢、很慢……。”尽管古老的村寨早已铅华洗尽,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但村寨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依旧熠熠生辉,风情不减。在古村里穿梭,看到几个跳橡皮筋的小孩,边跳边吟唱:“‘铛、铛、铛’赶马走夷方;夷方在哪里?腊戍、仰光、新德里”。“‘咚、咚、咚’,挑担进古永,古永在哪里?猴桥、昔董、甘拜地”的童谣。沿着雏嫩的童声,慢步走进一农家小院,主人告诉我:早在清代中叶,沙坝人就把“走夷方,进古永”作为谋生和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历史总是无言的,这里的建筑风格、生活方式与腾冲所有的侨乡都基本相似。社区陪同人员告诉我:沙坝人最初都是通过“走夷方”,披荆斩棘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们现有海外华侨、华人一百多户达1000余人分别侨居在欧美、英、法、泰、缅等国某生。游子们虽身处异国他乡,但都有一颗爱国爱乡的心,为家乡兴建学校、修路等公益事业尽自己微薄之力;为后世子孙留下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沿着文明的脉络,在幽长的石巷里慢步,斑驳的石墙仿佛能让人瞬间放下一切,享受片刻的宁静。信步走进杨家大院,透过精雕细琢的雕花门窗,透过历史的烟云,恍惚走进时空隧道,那古老的三方一照壁,走马窜角楼,四合二天井,诉说着杨氏先辈们用肩挑马驮“走夷方”创造的辉煌;雕梁画柱的古宅,讲述着先人为之奋斗的酸甜苦辣。归侨杨先生告诉我:清末民初,祖上在缅甸“贵概”与英国人合资开设“继全”织布机厂,靠收购东南亚国家的棉花纺纱织布,赚钱后回来建盖的这幢房屋。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日本南方军先后入侵菲律宾、泰国、马来亚、关岛、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一直到中途岛以西的广大地区,后侵入缅甸,声言要与纳粹头子希特勒在中东会师。日军占领缅甸后,炸毁了他家的织布机厂。为躲避战争,曾祖父不得不带领全家,带着金银财宝、玉石翡翠逃回家乡。他家前脚刚走,日军后脚便追了过来。全家逃到龙川江时,江桥被炸,只能租用竹筏渡江才能回到对岸的老家——腾冲。当超重的竹筏行至浪大水急的江心时,渡筏吃水下沉,万分危急,为保全家性命,曾祖父当机立断,将所携带的全部家产投入江中。回到腾冲不足十天,日军便占领腾冲城。

金秋的阳光下,青石板印烙着深深的马蹄,在钟灵毓秀之地闲逛,总想在狮子山的某个褶皱里发现什么?坐东向西、依山就势而建的村庄错落有致,房屋为单体民居建筑,清一色的瓦房,飞椽翘角,和谐自然,相映成趣;具有腾冲风格的古老建筑群落,给人一种很強的视觉美感和震撼冲击力。在青砖瓦房、白墙小楼前驻足,几口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井,仿佛是立体的音符。从村寨里几栋近乎倒塌的古宅前经过,驻足凝望,让目光在残砖断瓦间停留,那一堂堂做工精美的木雕,涵盖着多少期待和绝望的生离死别。不敢想象,如果丧失了文化传承,那些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是否还会记得千里之外的故园和长眠于此的先人。

“乡愁如佳酿,离家越久越醇香。千里万里总回首,不老是乡愁”。缘于厚重的历史,让心接近历史,去证明一个逝去的时代。据沙坝“张、杨、李、尹”等姓氏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大都是明初奉命征战到腾,屯田固边,开荒耕耘,安家扎寨的中原汉子。这里虽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至今仍然保留中原传统习俗。秀山奇峰出能人,先辈们在这里定居后,与当地少数民族相互融合交流,把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地腾越文化。村民们顺手拾起一节竹筒就当鼓,伸手采摘一片树叶就做笛,张口便是一段醉人心弦、荡气回肠的旋律。在庄烟、河外、花香口,分别问几个老农同一个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给你们带来的改变是什么”?回答都很直白乐观:“盖房子、修道路,不愁吃穿不愁喝”!

文 图:杨家寿

(来源:腾冲文创)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