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设计·十三邀 | 第1期】大卫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8-05-20 12:46    

【编者按】2017年,有感于两岸室内设计界在高等院校、艺术学子专业实践、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缺失,由广东设计师联盟&饰界网,台湾东方设计大学、云林县空间艺术交流协会等三方力量联合发起,成功举办了“2017东方设计之星——两岸空间学术论坛暨金牌导师薪传典礼”盛典,令两岸三地设计界为之瞩目!

本次盛会,众业界大咖云集,齐聚东方,畅谈设计与未来,共商薪传与融合。活动期间,东方设计大学还特聘杜健翔、杨冰、方斌、欧阳楚坚、周青、张雷、李湘桂、李兴旺、叶世华、彭定等作为室内设计系“金牌导师”,并在“薪传典礼”上正式拜师收徒。此举对促进两岸室内设计产业永续发展、人才培育、设计交流无疑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力。

台湾之行虽已告一段落,饰界网作为独家战略合作媒体,策划专访李瑞麟、大卫卫两位学术顾问、十大金牌导师,畅谈他们对“东方设计之星”这一大型学术活动的评价与创见。

嘉宾简介

大卫卫丨学术顾问

广东设计师联盟艺术顾问

深圳市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席

深圳市金之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著名策划人、跨界整合实践者、创意培训讲演人

采访实录

【饰界网】大卫卫老师,您好。首先恭喜您在2017“东方设计之星”活动期间被授予“设计之英功在两岸”荣誉勋章,请分享一下获此殊荣的心情。

【大卫卫】首先,当然要感谢主办方及台湾校方给予这一殊荣作为纪念。这枚勋章,给我的第一感受不是喜悦,而是惶恐,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鞭策。希望以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为契机,两岸之间在文化创意等领域有更深入的互动,我们也将竭诚为推动这一伟大事业而尽己所能!

【饰界网】作为此次两岸空间学术论坛的特邀顾问,您见证了十位金牌导师的薪传典礼之仪,怎么评价几位导师在活动期间的表现;传道授业是老师本职,如果有机会与两岸学子保持更多互动,您有哪些建议?

【大卫卫】迈出第一步很重要,这场活动里,金牌导师、薪传典礼标志着一个全新的开始,不再流于形式主义的狂欢。各位导师在台湾当地收徒,让这场活动双方的连接更牢固,彼此建立了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非常接地底气。这是一个开端,落地很实在,接下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活动当天,导师们的演讲与对话,都很务实恳切,谈的东西也都是结合各自从业经历进行的思考与总结。这些对学生们来说有非常宝贵的借鉴意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也算是导师们的一片良苦用心。至于建议,我觉得大陆的天地很广阔,欢迎台湾的年轻一代多走出来看看!

【饰界网】通过一整天与台湾高等学府师生们接触与互动,给您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对比之下,您觉得两岸的设计产业分别有哪些差异与特质?

【大卫卫】很有礼貌!这一代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很棒的时代:社会和平稳定、物质生活条件富足、资讯发达,我们以前常说的“德、智、体、美、劳”在他们身上得到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年轻一辈,普遍都很有教养,懂礼貌,思维活跃,也敢于去尝试。这是时代之于他们的恩赐,也是国家之幸!

台湾当地在设计领域、某些学科的细分、专业名称、甚至是对一些问题的着眼点和表述方式,还是有较大的不同。我们虽同文同种同根,但求同存异,这也是一种反向启发!

还有一个显著特点,相较而言,台湾设计师很擅长表达。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起步早,发展阶段相对趋于成熟,着眼点和关注角度趋于细腻,会从本质上去分析,发掘创意来源,再通过最精准的专业技术呈现。也就是说,他们不再是纯粹的形式模仿,或者为了提高效率赶工期流水线套模板,每一个项目,都是基于设计师从无到有的构思与再造,有参与感才会印象深刻,设计是思考的产物。因此,我们听台湾设计师讲案例才会觉得特别流畅,娓娓道来,声音传递的自信与坦然,细腻与贴心,让台湾的优秀设计充满人文属性与辨识度。

当然,社会原因也不容忽视,大陆的城市化扩张化强调速度与效率,大刀阔斧的国民经济发展GDP诉求,在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创造了一个个中国速度与城市奇迹;台湾呢,地域幅员有限,发展趋于饱和,因此开始在纵深精细化领域深挖。只能说,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的发展状态也会有不同!

【饰界网】您在论坛上参与了关于“两岸设计人才培养与传承”的讨论,可否具体谈谈您对人才培养、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大卫卫】这个主题是台湾校方拟定的,我的理解比较具体,从校方角度而言——解决毕业生就业率。当天论坛上,我主要对学生说了两点:首先,恭喜你们,生在了一个很好的时代,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让接触资讯触手可及。因为互联网,学生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好东西是藏不住的。只要你们愿意钻研学习,超越前辈这座山成了一件不那么艰难的事情,包括在场的金牌导师们,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然这也是我们的美好期望。

基于第一点,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们,等你们毕业时,会有很多工作机会和可能性,如果决定了做设计,我希望一定要是真的喜欢。因为,只有真喜欢一件事,才不会觉得累,不会在短期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时心理失衡,不会迷茫困惑,你是因为喜欢,才做设计,这比什么都重要。

【饰界网】我们知道,您最早在平面设计领域颇有建树,近些年参与了一些室内设计项目的品牌策划与推进,用身体力行证明了“跨界”的奇妙力量。您怎么理解“设计”二字?未来,您的设计版图又将如何布局?

【大卫卫】我的设计之路是从广告公司开始的,众所周知,广告的涉及面很宽泛,从策划、平面、文案、视觉形象、包装设计等,包括近些年的建筑景观等领域。以上所有的行业类别都隶属设计体系,它们本身都有共通性,所谓“一通百通”,所以在我眼里,没有“跨界”的概念,设计应该百无禁忌,没有边界的束缚。

设计,是一种基于美学基础和前提的艺术创造!说到设计,有个词绕不过去,就是创意,我认为“创意,就是打破人常识范围之外的存在”。天生性格使然,我本人就喜欢把日子过得不一样一些,把东西做的更特别一些,想要与众不同,总想着怎么样才能更符合人的需求,更好看,更好听,更好玩。墨守成规是一个设计师艺术创造的天敌,永远保持好奇心,会驱使你无限接近设计的本质。

十年前,我们每年要做3到5场大型展览设计,从整体活动定位策划到入场证件卡片,事无巨细,每年仅服务好这几个大客户就够我们忙的了,当然回报也很丰厚。但是,一个公司的业务结构靠几个大客户支撑是不健康的,一旦有新的竞争者或者失去了这个客户,公司会很容易陷入危机。

因此这些年,一方面基于公司运营考虑,我开始花时间在孵化和培育更多的新服务商,另一方面也是在设计态度上的抉择。我们公司的出品,不希望一直重复,哪怕是重复自己。所以一直努力在尝试新的挑战和行业,只要给机会,我们有自信做出更具颠覆性、创造性、更有企业附加值和品牌定位的设计。但当下很多企业还是不太愿意冒险,更倾向待在相对保守的舒适区,这很可惜。

就我个人而言,也可以待在舒适区,安稳的做我的展览设计与品牌顾问,每年保持稳定的内容输出和客源。但是呢,我非常不喜被局限,屈从于市场,生命在于探索发现,所以选择了一条不断清零的探索之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也相信,未来,多元综合性的设计与创意,更具潜力。

【饰界网】此次台湾之行,除了参加2017“东方设计之星”两岸学术论坛,您还游览了哪些地方?途中有哪些有趣的见闻,可否用几个关键词概括?

【大卫卫】任何事,第一次接触很重要。关于台湾,很多设计师是第一次去,但早在80、90年代,台湾文化就通过校园歌曲、电视剧、娱乐明星等文化符号潜移默化的来到我们身边。所以,很多人第一次去台湾会觉得很亲切,有点故地重游之感。

对我个人而言,在此之前曾有过一次环岛旅行,与家人一起从台北沿着西侧海岸,到达南端垦丁,再由台东侧海岸线一路向北,绵延起伏的高山与海洋,很少有建筑与人为开发的痕迹。那次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台湾的环保做很好,整个岛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颜色:蓝、白、绿。天空、海洋是蓝色的;房屋、建筑、云等灰、白色系;地面上,多半是绿色的。

这一次,我们是学术交流为主,主要在台湾南部活动,又有一些新的发现。比如说我第一天去参观了个叫“十鼓文化村十鼓蜜糖工厂”的地方,这里原来是一个工业化的蔗糖加工厂,后来随着经济发展逐渐被废弃,现在被改造成了一个文化创意园,这种改造项目在大陆叫循环再利用。可是在台湾,他们有一个很别致的说法——“物命”。我们只知道关心一切动物性的生命,提倡“以人为本”,但是在台湾,很多设计师的注意力开始转向一切之物,一件家具、一棵树、一只废弃的桶,都是有生命的,此谓之“物命”,在台湾,这是一种常识。管中窥豹,由此可见得台湾的人文素养与情怀,已经有了比较厚实的基础沉淀,这是比较吸引我的地方。

【饰界网】作为此行的重要参与者与学术顾问,您觉得这场两岸空间学术界的盛会有什么样的启示意义?这样的活动对两岸之间的文化创意交流又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大卫卫】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活动本身就具有启示意义。未来,我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除了组织大陆的设计师去台湾交流,也可以邀请他们来深圳,或者去周边其他城市,丰富文化交流的形式。

两岸之间的文化互动,创意设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彼此间通过活动的机缘相聚在一起,互通有无,将会产生更紧密的连接。作位一水相隔的两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设计上联系在一起,大陆的设计师也够在其中获益,取长补短,对后来人也很有助益

【饰界网】作为广东设计师联盟艺术顾问,您对联盟在此次盛会组织策划过程中的表现如何评价?对联盟未来的工作开展,有哪些积极建议?

【大卫卫】广东设计师联盟作为本次2017“东方设计之星——两岸空间学术论坛暨金牌导师薪传典礼”的主要策划与组织单位,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也感谢联盟一直以来为行业发展所做出的积极尝试。

此次活动,总体而言很圆满。此次行程主要集中在台湾中部和南部,很多设计师第一次去台湾,下一次可能会安排的更成熟。其次,东方设计大学,在台湾是一所University,而不是College,我们的交流队伍也可以更多元化综合性一些。下一次,希望不仅室内设计师,还可邀请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个设计门类的设计师,将“设计”的外延放大。

【饰界网】最后,请您为2017“东方设计之星”系列活动写一句寄语,谢谢!

【大卫卫】设计沟通,海峡之虹!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