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产、城、人”一体 新时代的轨道交通城来了

2018-05-22 12:06    

2016年9月22日,中国中车成都公司首列铝合金A型地铁车辆下线

制图 李开红

2014年8月28日,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落户,新都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之路。短短三年时间,一个庞大的轨道交通产业已经在新都呈现雏形。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产业,要建设产业生态圈。

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承载,就是产业新城。要加快建设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新时代,对表新发展理念,新都勇担“中优”、“北改”重任,按照产业链上下配套齐全、生产性服务业左右协同、基础设施功能配套齐备的思路,努力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力争打造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建成“产、城、人一体”的轨道交通城。

瞄准全产业链

塑造千亿产业集群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而上下游配套齐全的产业链能为一座产业新城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支撑。

作为成都布局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新都更加肩负重任。目前,该区已在石板滩镇规划建设12平方公里轨道交通产业园,以中车成都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城际动车组、地铁、有轨电车制造和检修,新能源动力及工程化研发制造,高速动车、机车、客车维保等业务。

新都按照构建产业生态圈的要求,力促产业链上下配套齐全。

一方面,继续支持中车成都公司能级提升之外,以整车项目为牵引,瞄准轨道交通九大核心技术和十大关键零部件,大力实施精准定向招商“补前端”,不断提升轨道交通车辆关键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配套能力;另一方面着眼“延后端”,积极拓展城际动车组(市域)、城轨地铁车辆、有轨电车、跨坐式单轨车辆、空中轨道车辆、磁悬浮列车的运维及高级修服务,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拓展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

新都还前瞻性地谋划了储能式有轨电车动力电源系统、城市混合动力客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内燃机车复合启动电源系统、智能启停控制系统等领域,提前布局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前不久,全球两大领军企业——克诺尔公司和丹纳公司签约入驻新都,将在这里布局其区域总部。

产业园区

就是一座产业新城

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要加快建设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按照“产业园区就是一个产业新城”的要求,新都正加快实施投资约4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园起步区PPP项目。同时,力争引进新鸥鹏巴川学校等优质教育、卫生机构落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依托城轨地铁维保基地、地铁8号线石板滩车辆段和成都轨道交通技师学院,按照TOD模式实施“站城一体式开发”,引进有成熟商业运营经验的品牌开发企业,完善商业、办公、居住、休闲等城市功能,打造特色鲜明的地铁小镇。同时,新都全域也成为轨道交通产业的城市功能供给者。

毗邻产业园区的香城湿地目前第一期项目1080亩已建成开放,是继锦江区白鹭湾湿地公园后第二个建成开放的生态湿地公园。

未来三年,新都区还将新建119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

多方协作

吸引人才“智汇香城”

10月9日,新都区人才新政发布暨校(院、企)地人才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面向社会公众发布了新都人才新政24条。

对接青年人才“居住难”问题,新都区在落实成都市人才新政12条基础上创新推出“青年人才公屋”;而为了吸引海内外知名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特需人才,该区给予最高20万元的安家补贴……

而对于创新创业团队,新都更加大手笔:对于重点创新创业团队和知名企业引进的“高精尖缺”人才,在获得市级奖励的基础上给予用人主体最高500万元配套奖励;对区内企业自主引进的“高精尖缺”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励。

除了给政策,新都还努力依靠多方协作共促人才聚集,努力吸引人才“智汇香城”。

新都区与西南石油大学、中国航发涡轮研究院、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

在此之前,新都区就与西南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轨道交通运营和人才培养、推进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落户、共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科技园区等事项达成共识;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新都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落地了北京鼎汉技术西南研发中心、新誉集团西南技术中心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中车西南研发中心建设整体方案已经确定,逐步形成轨道交通装备全谱系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成都商报记者李娅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