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国内 >正文

​CAUPD in 大栅栏│2017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总结

2018-05-23 20:01    

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互街区”香厂新市区保护与发展规划设计展暨“街区是我们大家的”系列沙龙

主办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学术信息中心

2017年9月25日,在熙熙攘攘的北京大栅栏延寿街76号,出现了一群年轻的规划师,让一间普通的胡同平房一度成为网红,一时间,众多业界友人,跨界大咖纷纷为之打CALL。这是为什么呢?(此处省略N个小沈阳表情包)原来是“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互街区’香厂新市区保护与发展规划设计展暨‘街区是我们大家的’系列沙龙”活动在此拉开了帷幕!

不知你,有没有来过那间有着明亮太阳色系的房子,那是我们为你精心营造的基于项目方案展示与公众参与的审美发生场,方寸之间的节奏感、灯光环境的设置、互动式展板的体验、多个主题的动态视频的切换......这一切让你可感、可知、可交互,我们希望能给你带来愉悦的观展体验……

现在就随我们一起重温下那段美好的参展经历吧!

本次“香厂新市区保护与发展方案”展览的“灵魂”——我们想传达的展览意图是:

“互”字之源,是两条被人反向旋转着的麻丝,麻丝交错,形成完整的绳索。保护与发展,正是城市演进中始终穿梭的两条线索,被本土的记忆、文化的根须和资本的取舍左右着,呈现出或抽离、或纠结、或完形的状态。城市正是两条线索共同参与构成的生命体。北京老城既是东方城市美学的代表又是蓬勃发展的首都之心,是探讨保护与发展关系的极佳场地。“互街区”展览介绍我们在北京香厂新市区的设计实践。基地位于北京中轴线上、宣南地区之中、大栅栏以南,曾经文化兴盛思潮迭起,兼具古韵和新风。我们该用什么方式与这里的历史共处?希望它如同这个“互”字。

“互街区”—香厂新市区保护与发展规划设计展入口

展厅内部

参观者在室外与“朋友圈互动”

本次展览展期十天,横跨了国庆黄金周,到2017年10月5日正式落下帷幕。这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次触电国际设计周,虽然是小规模试水,但是从近两周的观展热度来看,大家对我院以设计周这样一种轻松时尚的方式走进社区、走进胡同还是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短短十天的展期吸引了超过2000人次来参观,其中近半数为本地居民,也不乏大量国际友人、胡同文化爱好者、专业人士等多元群体积极参与。

Historic England的工作人员在浏览香厂项目方案

居民在仔细浏览香厂项目方案

外国友人参与互动活动

中规院名城所鞠德东副所长观展

本次展览接待了来自西班牙、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多国外宾,建筑、景观、规划界的同仁从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了诸多讨论。国际友人对胡同文化和传统建筑保护十分感兴趣,他们很喜欢北京老胡同的环境和肌理,尤其是北京老城区保存下来的老城生态,他们认为胡同生态是最难保护和创造的,我们的工作很有意义也很具有挑战性。展览活动还吸引了较多胡同文化爱好者前来观展,有一位爱好摄影的年轻人对此次展览很欣赏,想追踪本次方案实施过程,通过拍照方式宣传。有很多大学生和专业从业者对项目本身比较感兴趣,他们比较关注项目方案对地块现状进行了哪些改动,包括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处理手段是什么,也比较关注这片区域未来的发展定位和居民安置情况。

小朋友参与互动活动

本次展览居民参与度特别高,对居住社区营造拥有人文情怀的居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建议,此外,有趣味的空间和赏心悦目的细节设置让展厅成为了附近小朋友喜欢的游玩场所。来自于大栅栏延寿街附近的居民以及来自香厂场地内的居民纷纷来到现场献计献策。居住在延寿街的老街坊表示希望有途径多了解些延寿街及周边地段的未来规划,对设计周活动对街区带来的变化表示出了极大的好奇与关注,主动想了解一些展览场地(大栅栏街区)这几年成为老城更新展示活动节点的发展历程。对香厂社区知根知底的老人家尤为赞赏位于十字路口的民国建筑改造计划,并对“泰安里”的“里”字提出异议。社区老街坊对目前的居住条件并不满意,只给院落环境“擦脂抹粉”,而不切实改造内部的面子工程受到质疑。大家非常关注项目本身的落地实施情况,比如具体哪个建筑有没有拆,将来做什么用等等,也很关心本次规划具体实施的时间,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差别会有多大等问题。同时也针对地面交通组织等实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通过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来改善现状。

居民参与互动活动并提出建议

“将你的创意实现——做自己生活的设计师”——我们在展览中精心设置了“众创香厂”的公共参与环节,通过一张张迷你贴纸来传递观展者心目中的理想街区的模样,人们踊跃参与,共计有500多人参与,一度出现业态贴纸供不应求的局面。我们对公众参与的结果简单做了统计,得出了许多很有意思的结论,一些结论甚至颠覆了传统的功能布局思路,让我们对规划方案有了更新的认识。可以说,这次活动帮助我们在老百姓真实需求和规划师心中的理想城市模型之间找到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贴满贴纸的展墙,在参与者和展览值班人们的悉心呵护下一天天愈发色彩斑斓

胡同的价值:从总体分布来看,板章胡同和大保吉巷胡同附近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地区

图(左)吃货的选择:餐饮小吃类倾向分布在街区支巷中;图(右)多元的空间:创意设计类空间对不同区域都有较强的适应性

图(左)百姓的需求:社区服务类设施在街区空间中需求较大;图(右)场所的吸引:民俗文化类空间主要集聚在传统风貌特色突出的地段

图(左)文化的魅力:休闲购物需求类设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重要的文化节点区域;图(右)开放的舞台:不同规模的演艺剧场设置在风雷京剧团和各类街头小广场附近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有几位熟悉香厂情况的老人均带着怀旧、感恩的热情来看展,他们带着温情回顾起过去香厂的模样,述说着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一直到现在近半个多世纪的香厂变迁史,其间穿插着与自身相关的往事,即使有的老人现在已经不在香厂居住,但他们仍然很关注承载他们记忆的载体是否还在,比如香厂路小学、京剧馆等等,香厂的老房子和逝去的岁月勾起他们缅怀过去的念想,同时又对未来怀有无限憧憬——展览空间成为人们抒发怀旧情结的载体,这是我们这次办展最大的收获之一。居住在耀武胡同12号的纪爷爷和其夫人也来到展览现场,他们在街区住了一辈子,分享了大栅栏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现在的活动中心场地是原来的王致和臭豆腐厂、宋朝的皇帝被金俘获关押在延寿街等故事都十分精彩。在与老一辈参观者的对话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他们迫切希望年轻一代能够肩负重任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进一步发扬光大。经过几天的人气积累,充溢着温情与敬意的延寿街76号实体空间已经较好地融入了当地社区,成为这里居民在设计周期间的心理地标,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大爷携着老伴儿直至临走还一步一回头跟我们许下承诺:“过几天我还来!”

热情的老同志为我们讲解胡同历史

令人意外的是展期中无意拓展了很多合作交流的机会。来自北京建筑大学的海归张晓东博士,主动将她的博士后研究成果 “Courtyard housing for health and happiness”提供给我们,希望能开展进一步的合作。一位日常从事东城西城四合院改造及租赁相关工作的人士,期待有机会拓展合作领域。更有来自西城党校的负责人提出共同完成一些保护方面的课题工作的意愿。另外甚至还有几位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同学观展后现场申请来中规院实习。

专业人士提供的研究成果

设计周期间举办的两场沙龙活动亦有声有色。9月25日的沙龙以“街区是我们大家的”为主题,中规院名城所的规划师与胡同文化研究者、纪录片制作人、文保志愿者、文化传媒集团CEO等各界人士华山论剑,共同讨论胡同的保护问题,一起寻找街区共建、共享、共荣的适宜路径。

开幕式首日沙龙活动

10月2日,气温骤降,但在中规院展厅的隔壁——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展览场地,一场关于设计周活动策划与街区保护的下午茶活动却开展得热火朝天,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及本科生、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规院规划师、北京汇文中学的中学生围坐在一起品茗谈笑,共议通过设计的力量推动街区保护与发展的话题,颇具创新性的观点在袅袅茶香中延展,一张张年轻学子的笑脸让大家看到了未来街区保护的新生力量……

国庆期间的下午茶活动

当然,由于是首次参加,再加上报名时间仓促和内容相对单一,本次活动仍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但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通过本次活动,与社会团体、民间公益组织、北京交通大学等合作伙伴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目前正积极参与我院开展的北京胡同责任规划师工作等一系列相关实践。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明年我们会做得更好!

最后,让我们感谢以下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整体统筹

鞠德东 胡敏 赵霞 徐辉

策展人

钱川 郭磊

张亚宣 张涵昱 张子涵 陶诗琦

赵子辰 冯小航 宁昱西

工作人员

夏玉军 杨涛 杨亮 付彬 汪琴 杨开

孙海洋 许龙 张之菡 张凤梅 闫江东 韩孟

李陶 侯大伟 赵大伟 贾鹏飞

致谢

感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保军院长、王凯副院长等领导及同事们的大力支持!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