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情感 >正文

中年男人,没有你们说得那么猥琐

2018-05-24 10:31    

本文约1500字 | 阅读时间大约4分钟

很多男人或许没有想到,人到中年居然会成为全社会调侃的对象。

关键是这种对中年男人的调侃,甚至鄙视,那些一波接一波,好像没有消退的意思。

今年尤其热闹。

从“1988的中年女子”,“34岁老来得子”到“保温杯泡枸杞”,再到“人到中年 职场半坡”,中年危机弥漫网络。

最近关于“油腻中年男人”的文章又来了。

到底什么年纪算中年?

“分析心理学”的奠基者荣格,把人类35岁-40岁之后的阶段定义为“中年时期”。而我们基本把普通人40岁-55岁称为中年人。换一句话说,基本就是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那一波人。

他们中很多人刚刚跨入这个年龄段,就被冠以“中年老男人”的称号,猝不及防啊。

现在大家说中年危机也好,说中年男人油腻、猥琐也罢,无非是给人营造这样一个形象:顶着稀疏的头发,鼻梁架一副眼镜,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茶杯,挺着一个大肚子,嘴里尽是国家大事、国际形势。

这,已经成为模式化的“中年男人”形象。

这个形象透出几个信息:不修边幅、不参加锻炼、安于现状,故作高深。但这个形象的把个别中年男人的形象任意放大了,因为这样便于调侃。

中年男人真的这么猥琐,真有这么让人难以接受?显然不是啊。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中年男人,是见过大场面,经过过大变革的一代人,他们说接触的历史大事件多得让你目瞪口呆。

这群中年人大多出生在十年浩劫事情,他们见证父辈们的亢奋和东躲西藏,也喊过自己都不理解的口号。他们见过“四人帮”的轰然垮塌,更见过封闭的中国改革开放。他们尚未尝到改革开放的红利,迎面来的就是下岗潮。见过“万元户”的炫耀,也经历过创业失败的落寞。

当然也见过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突然解体。

这是他们难得的人生经历,也修正了他们以前脑中固有的那些观念。

其实,中年男人叛逆的基因不比现在的年轻人少,不过因为他们进入需要心平气和的年纪。

折腾这么多年,他们蓦然回首发现,下有小,上有老,自己已经步入中年。

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确有时候有点无所适从。

当收入不足以满足家庭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时,无奈与焦虑之间,一些中年男人会选择换种活法——植发、买车、出轨、找初恋,与其说是“装”,我更愿意理解这是另一种发泄。

中年男人是处在一个“夹层”的群体。

这群中年男人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阶段,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

结婚结得早的,现在估计抱孙子了。结婚结得晚或二婚、三婚的,现在孩子正在上幼儿园、上小学,这就是一个在婚姻状态下,比较混乱的群体。

穿起中式唐装、手上戴着串,喝着茶,车上喷着各种口号和图案,经常找人下象棋、围棋的中年男人,更多的是用这些外在形式来掩饰自己的空虚与无奈。

我们常说,“一技傍身”,中年男人就靠这些傍身了。

向下,不敢与年轻人比活力,比干劲、比闯劲。因为年轻人失去了一件东西可以再去抢回来,而中年男人已经没有那份勇气了。他们求稳,主要为了家庭。

向上,不敢与老年人争宠。老年人的地位是牢不可破的,谁都不敢惹,惹了谁都跑不脱。而中年人呢?随便惹!

我不能说,这群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年男人是比较“悲催”的一群人,但毫无疑问是压力最大的一群人。

有人说过:“你所拥有的一切,家庭、工作、财富,看似美好坚固,但你已有些力不从心;你怀疑人生前半场的意义,却得不到答案,你感到虚无。”

这人说的就是中年人,中年男人。

刘著民,媒体人。评论员。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