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社会 >正文

“我看不见世界,就让世界看见我”双目失明男子走遍6大洲34国

2018-05-28 05:51    

40天,1100余公里,135万多步。40岁的盲人曹晟康,用双脚和两根盲杖丈量了北京到西安的距离。

不过,西安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曹晟康计划用两年时间,重走“一带一路”。现在,他才刚刚完成第一个小目标。

带着盲杖徒步探索世界的曹晟康。

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出发,双目失明并未阻碍他对世界的探索。

在过去的5年中,他的足迹已遍布6大洲、34个国家。他曾登顶乞力马扎罗雪山,也曾徒步穿越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中国第七大沙漠);曾参加过帆船帆板比赛,还曾顺利跑完半马比赛。

“既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那就让世界看见我”,曹晟康说,“我可以听,可以闻,可以触摸,只要用心,我有很多方式享受旅行的乐趣。”

疯狂的闪念

铜铸的玄奘法师左手捻念珠,右手执禅杖。他身后的大雁塔静静矗立。

8月27日上午,当曹晟康穿越如织游人,抵达西安大雁塔南广场玄奘像前时,他与同行的大学生志愿者吴凡深深拥抱,忍不住落泪。

此前的40天中,曹晟康和吴凡从北京出发,穿越河北、山西、陕西三省,途经保定、石家庄、晋中、平遥、渭南等地,抵达西安。

今年5月,曹晟康听到广播新闻称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他当即萌生一个有些疯狂的念头:何不在下届论坛举办前,将“一带一路”重走一遍?

“我计划先徒步完成陆上丝绸之路的旅行,再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用两年时间,走遍‘一带一路’。”曹晟康告诉南都记者,他将这一宏大计划拆解成许多小目标,首先要完成的就是从北京走到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

他本想独自启程,但朋友们劝他找个旅伴——如此漫长的徒步,对正常人都很吃力,何况车多路杂,对盲人来说,危险太大。

最初,他在微博上招募志愿者,“报名人挺多,但有的一听说没有赞助、需要自费,就退缩了。有的从未有过徒步或户外运动经历,出于安全考虑,我也拒绝了”。

曹晟康想起今年刚认识的忘年交,北京外国语大学大一男生吴凡,他们很聊得来,还曾一起跑步和攀岩。

从北京到西安,曹晟康和志愿者吴凡(右)同行。

收到曹晟康信息时,学校已放暑假,吴凡正打算花两周从北京骑车回江苏扬州的家。“行程规划、装备、自行车都准备好了,曹老师却发微信问我要不要和他走去西安”,吴凡说,他纠结了几天,“一方面,我从来没有走过那么远的距离,这一路危险不少,我得对我俩的安全负责;另一方面,和骑车回家相比,这是个更大的挑战,如果不是他邀约,也许我也不会有这么难得的经历。”

最终,吴凡成为了这段特殊旅程的志愿者。

7月19日,曹晟康与吴凡各背一个硕大的双肩包,从北京出发,向西安迈进。

坎坷的行程

双目失明,并不影响曹晟康对运动的热爱。

2006年,他曾参加广东省第五届残运会,夺得200米短跑铜牌;2012年,他作为唯一残障选手,参加三亚帆板热身赛,获颁“最佳体育精神奖”;今年3月,曹晟康在苏州金鸡湖第一次尝试半马,在3名志愿者的引导下,他跑出了2小时11分32秒的成绩。

但如此长时间、长距离的徒步,对曹晟康来说还是第一次。从北京到西安,比他想象的更坎坷。

背着40多斤的行囊,在烈日下走了三四天后,曹晟康的双脚就磨出水泡,肩膀也磨破了皮。“听朋友支招,我们买了几包卫生巾,贴在肩膀上和鞋里,缓解疼痛,还真挺管用。”曹晟康说,为了减轻重量,他不得不把包里的帐篷和睡袋抽出来,半路寄回北京。

由于他们大多在国道上行进,大货车常在身边呼啸而过,尾气、尘土如影随形。有时碰到修路或堵车,他们不得不在大车之间小心穿梭。一次,曹晟康差点被停着的卡车绊倒,幸好被一旁的司机一把拉住。

徒步途中,曹晟康经常会遇到修路等状况。

行至河北和山西交界处,重型卡车明显增多,地形也变得上下起伏。吴凡说,他们沿着盘山公路在太行山脉间穿行,路本就不宽,左边是飞驰的大卡车,右侧是近一米深的排水沟,为了避让卡车,曹晟康曾不慎滑进水沟摔伤膝盖,扭伤了脚。

曹晟康的两根盲杖,既能探路,也能支撑。

每天,他们至少要走25公里。每走5公里,就停下来松松鞋带,稍事休息。通常,吴凡在前方开路,踢开石块、树枝,用“预告式”的口令提醒曹晟康注意路况。

路况好时,曹晟康最快一小时能走六七公里。两根盲杖用得炉火纯青,既能探路,又能支撑。

吴凡有些不好意思地说,19岁的他体能比不上40岁的曹晟康,有时走得久了,他体力不支,不由自主放慢步伐,曹晟康就会主动走到前面开路。“我看到前面有障碍物,会大声告诉他,但路上吵、距离远,他常听不到。好几次我心惊胆战,好在他自己化解了,有惊无险”,吴凡说。

在路上,无法按时吃饭和住宿是常事。有时,为了找住处,他们不得不在精疲力尽时继续走十几公里。这一路,他们住过15元一天的乡村旅店,也曾因没有住处,加钱在小饭馆的椅子上过夜。

1100多公里的里程结束后,曹晟康的双脚布满厚厚的老茧和十几个血泡,一双新鞋穿得张开了嘴,袜子也磨破了好几双,两根崭新的导盲杖被磨掉了十几厘米。

在路上的曹晟康,出发前新买的两根盲杖因长途跋涉已磨损严重。

温暖的相遇

曹晟康说,一路走来,他们遇到的温暖的人和事太多太多。

徒步第四天,他们在河北徐水县吃午饭,隔壁桌的一对夫妻主动攀谈,并帮他们结了账。抵达保定市区时,路边卖西瓜的大姐听到他们的故事,免费送了个西瓜。“虽然背着很重,但这是‘爱的负担’”,曹晟康说。

路遇送冰红茶的交警。

他们还曾路遇交警,送他们两瓶冰红茶;也曾有陌生司机想捎他们一程,他们感激但婉拒了。

曹晟康用自己的方式享受旅途的乐趣。休息间隙,吴凡用蓝牙音箱放音乐,兴之所至,曹晟康会跟着高歌;路边的小野花,曹晟康会捧起来细嗅芬芳;路过果园,他也开心地抚摸碰到头的果子,轻闻果香。

摸摸果园里的果子,闻闻果香。

他更喜欢跟人聊天。他会向路边唱秦腔的大爷请教,也会给卖瓜大姐讲“一带一路”的意义,“咱们帮巴基斯坦、非洲搞基建,路修好了,你的瓜就不愁卖了”。

路边的小野花,虽然看不到,但闻得到芬芳。

他们还不断捡拾沿途被丢弃的塑料垃圾,用大塑料袋装着,找到垃圾桶扔掉,或无偿交给废品收购站。一路下来,光饮料瓶就捡了1000多个,并劝阻了很多司机随手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既然要走,我就希望这一路能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让旅途更有意义”,曹晟康说。

出发时,吴凡随身带了一个笔记本,一路上偶遇的、与他们有过接触的陌生人,大多在本子上写下赠言。走到西安后,吴凡数了数,一共68条留言,还有16个不同地方的邮戳。

抵达西安后,曹晟康参观兵马俑博物馆。

成功抵达西安后,吴凡于8月31日乘高铁回北京上学。曹晟康决定休整后,再寻找新的志愿者,一起前往新疆,实现他重走“一带一路”计划的下一阶段目标。

曹晟康还在抓紧练习盲人书法。“因为看不见,需要用手记住笔画”,他说之后还要前往古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国家,“(书法)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我希望能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

旅行的意义

这并非曹晟康第一次走出家门。

8岁时,曹晟康遭遇车祸,双目失明。经历了不甘、愤懑与绝望后,18岁起,他开始学习推拿,希望养活自己。2001年,他离开老家安徽淮北,先在广州工作3年,后选择北漂,成为一名正骨推拿按摩师。

他渐渐有了积蓄,开了店,结婚生子。后来,他炒股失败,婚姻也走到尽头。

心灰意冷之下,他跑到新疆、青海和西藏“逃避痛苦”。他忽然释然,“这个世界还有许多美好,我凭耳朵、凭知觉,一样可以感受到”。

2010年,曹晟康关掉了在北京的店面,开始在国内旅游。2012年4月,他首次踏出国门,怀揣4200元,历时24天,只身穿越柬埔寨、泰国、越南和老挝。

2016年9月,曹晟康在纳米比亚鲸湾港乘游艇出海,遇到一只鹈鹕。

从此,他感受到了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

2013年,他游览印度、尼泊尔,并成功横跨美国10个州13城;2014年,他先在澳洲工作并旅行了3个月,又在秋天用一个月完成欧洲之旅,一览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2015年,他游览墨西哥、智利;去年,他又只身前往非洲,并登顶乞力马扎罗雪山。

没有太多钱,只会几句简单的英语,在过去5年,曹晟康的足迹已遍布6大洲、34个国家。

2016年10月,曹晟康在坦桑尼亚,登顶乞力马扎罗雪山。

“我一个人在海外行走,很多华人都支持我,让我给他们按摩或做治疗,这样能够边走边挣钱”,曹晟康告诉南都记者,“一般情况下,只要在北京,我都会暂时去工作,挣来的钱也能供我再出去旅游。”

“你什么都看不见,去哪儿旅行对你有区别吗?”曹晟康常被这样问。

“既然我看不见这个世界,那就让世界看见我。”他的微博名叫“曹晟康看世界”,尽管不能用双眼欣赏风景,他说,“我可以听,可以闻,可以触摸,只要用心,我有很多方式享受旅行的乐趣。”

曹晟康说,其实无论做什么,他只希望和他一样的盲人朋友、残障人士不要丧失生活的信心,鼓起勇气探索新的未知,“每个人都有权利追寻自己的梦想,我能做到,你们也同样能做到。”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采写:南都记者 刘苗(受访者供图)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