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情感 >正文

只有中国人才懂,它是心手间的约定,是思念,是祝福

2018-06-06 13:03    

当祖国的辉煌日新月异,当世界的目光望向中国,那些独属于中国特色的精致成为时尚日益追捧的对象。国际T台、寻常陌巷,时髦的女子身着传统的中式衣服:精致的盘扣、织锦的质地,让人一望之下,隐约品到了远古的神秘与东方的灵秀。

于是,那散发着传统芳香的中国结艺随风飘散,飘落在每一个人的眼前心间,将一个古老民族的精致与智慧完美呈现。

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却出自太初年代人类生活最初始的工具,它是数学奥秘的游戏体现,是精美绝伦的编织工艺,也是人类时代繁衍的生命隐喻。

/ 结绳为约,珍而重之 /

传统的经典一定不怕年代的推敲,所以,无需考证,追溯中国结艺的渊源也一定是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目契。”东汉郑玄的《周易注》记载:“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一个“结”字,不仅是一个动作,一个行为,还是在民众的约定俗成中上升为相互交往间的诚实与信用,结是“契”,是“约”,是慎重其事,是珍而重之。

在那个遥远而又神秘的年代,小小的结绳,或许是一个生命的诞生,或许是某次部落战争大量生命的陨灭。抚结思古,虽然无法回溯彼时彼刻的情境,而先民们茹毛饮血与天地斗的密码却依稀可从结中推敲。

透过历史的氤氲,隐约间,我们看到了在远古的华夏土地上,晨起外出的妇女轻轻地挽上一个结扣,留下出门前的叮嘱;劳作归家的男人用结绳记事的方法记录下当日的捕猎成果。

一个结,代表着你我间的约定,一个结代表着你我间的诚信,一个结记载下一段历史的演变,一个结,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进步。斗转星移,数千年弹指一挥间,人类的记事方式已经历了绳结与甲骨、笔与纸、铅与火、光与电的洗礼。

如今,在笔记本电脑的方寸之间,轻触键盘,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可以尽在眼前。小小彩绳早已不是人们记事的工具,但当它被打成各式绳结时,却复活了一个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 心寄情结,思之念之 /

一根红绳,三缠两绕间把我们同祖先的思绪相连,一种编结,变幻莫测间使我们与古人的情意相通。当结绳记事的功能日渐减退,当表情达意的作用成为习惯,一种独属于中国人的含蓄内敛成为“结”的新意象。

《诗经》说:“亲结其缡,九十其仪。”“结缡”是古时成婚的代称,女儿即将出嫁,母亲一边与其缚结,一边絮絮叮咛。母亲的牵挂、不舍、忧虑,全都系在了结上。“心圭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那是屈原对祖国深沉的爱,盘根纠结绝不动摇。《古诗十九首》以结喻深情:“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晋朝刘伶《青青河边草篇》:“梦君结同心,比翼游北林。”唐朝孟郊《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一为相思,一为别情,都是借 “结”来表达情意。 一句句思念,一句句牵挂,都凝结在小小的绳结之中。

随着朝代的兴衰更替和文化的融会贯通,“结”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与升华,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在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而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等。

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同心结”自古以来就成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

结,虽已卸去了记事的重任,却记录着各种各样的心思与情愫。这些思念,这些心事,这些美好约定都被悄悄地编成了一个个绳结,婉转曲折间表述着情感的诉求。

或许,后来的后来,为谁而思,为什么而思,已不重要;回顾所来径时,就让心暂时停歇,沿着结的脉络找到的,未必是往昔的岁月,可我们来时的路却隐于其中。

/ 托物言志,中式祝福 /

若要以物明心,细细想来,有什么能比结更能代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呢?结,寄托着中国人太多的情感,凝结着中国人各种美好的愿望。于是,在“结”前面多了两个字——“中国”。

早在民国69年(1980),“结”由台湾一群热爱结绳艺术的朋友广为收集整理与研究,因为其外观对称精致,可以代表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故命名为中国结。

“中国结”的编制过程十分复杂费时。每个基本结均以一根绳从头至尾编制而成,并按照结的形状为其命名。盘长结,寓意了永结同心相依相守;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吉祥结,代表着吉人天相美满祥和;鱼结、馨结、蝴蝶结、蝙蝠结、吉庆有余、长寿安康、幸福吉祥、喜庆欢乐......

所有的祈望,不用说出口,自有中国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国结。

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 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红绳扎于腰际。

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而这种最能代表中国,最富有中国味儿的绳结符号也从老百姓的乡野生活遍及到达官贵族的精致品味,演变成闪耀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名片。

回溯过往,纵观中华服饰五千年的历史,从先民用绳结盘曲成“S”形饰于腰间始,历经了周的“绶带”,南北朝的“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到盛唐的“披帛结绶”、宋的“玉环绶”直至明清旗袍上的“盘扣”及传世的荷包、香囊、玉佩、扇坠、发簪等无不显示了“结”在中国传统服饰中被应用的历时之久、包罗之广。

如今,心灵手巧的人们也领会到了这种东方文化的巧妙神韵,更多的融入了现代人对生活的诠释,加进了现代人的思考,把结重新定义为项链、手镯、耳坠、头饰、发夹等等诸如此类的服饰配件,发挥其作为典雅饰品的独立价值。

当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文化积淀相互融合,“中国结”以其独有的方式方法承传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明精髓,它不仅是美的形式和巧的结构的展示,更是一种自然灵性与人文精神的表露。

当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各式表达祝福的方式更新换代,讲究效率的现代人是否早已忘记某些传统的繁杂与意味深长,是否考虑当放慢脚步,沉淀心思,跟随着变化多端的绳结,编织出内心的美好祝福与希冀。

-END-

编辑:进步文化 | 转载联系后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