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军事 >武器 >正文

中国最好用的战斗机是枭龙 皮实耐用维修时间仅歼11的1/3

2018-06-15 13:58    

在战斗机的设计领域,一直都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矛盾,那就是如何将战斗机的性能与耐用性进行一个平衡。

其实在一开始,战斗机还不像如今这样精密的时候。战机设计师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向战机性能进行倾斜。这点上在喷气式战机的发展之初特别明显。毕竟那时的空战形式还主要以近距离狗斗为主,就算是有导弹。可无论美苏,空空导弹那感人的质量与命中率还是让飞行员有种想拿机炮战个痛的冲动。

因此,在当时世界主流战机的设计上,速度那就是保命的根本啊。而这种思想所催生出的产物就是美国的F101B与苏联的米格21战机,这2位都是典型的飞毛腿。能以1.5到2马赫的速度玩命狂飙一阵子。无论是抢占优势攻击位置,还是打不过拔腿开溜。有了速度,那才能为所欲为嘛。

而为了能更好的为所欲为,美苏两家就开始在战机速度上较起了劲。前脚美国在60年代中期整出了能在3万米高空以3.35马赫飞行的SR71侦察机。没事就跑到人家领空里去拍照,颇有某位老师的风范。

结果,这边还没嗨够。苏联见招拆招直接整出了同样3万米3马赫飞行的米格25截击机。虽说航电设备稍微差点意思,但撵个手无寸铁的侦察机还是和玩一样。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俩冤家却直到退役都没有过交手的机会,最多也就是神交已久罢了。

但随着战争形式的变化,靠速度吃遍天下的战机已然不能满足复杂的空中作战任务。高性能空空导弹的使用让战机的速度优势不再明显。侧重于高空高速性能就必然造成机动性的捉急。你转个弯都要跑出十几公里,有这工夫敌机早溜了。

而除去空战格斗,战机担负的对地攻击或者近距支援任务也要求其必须拥有良好的低空低速性能。像越战中F4鬼怪高速通过目标区投掷燃烧弹的时候,就经常将一脸蒙圈的友军一起炸了。其实它也想飞慢点,但代价就是:稍有不慎,机毁人亡。

因此,此时战机的设计从着重追求速度,转向了谋求速度与机动性的一种平衡,并强调战机的多用途能力。美军的F15、F16与苏联的苏27等第三代战机就是这中思路的典型。不过分强调速度,但要保证拥有良好的低空低速性能与优秀的机动能力以执行多种任务。甚至苏27,还能整个眼镜蛇机动。可一旦有事,那打开加力,也能飞出个2马赫的超音速。轻松加愉快。

但说了这么多,有一个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那就是耐用性。一直以来,战机的维护就是各国军队头疼不已的问题。这些个大家伙飞起来虎虎生风,但维护也是出了名的麻烦。各位可别忘了,战机的养护时间长短可决定着此种战斗机的出勤率。而飞机本身是否皮实则决定了战机养护时间的长短。

可问题是,你想要皮实的战机,那就请参考A10与苏25攻击机的例子吧,这两种攻击机都曾经有过被地面防空火力打得千疮百孔却依旧平安返回的案例。而且服役几十年了,还是能当大任。只有一点,优秀的机动性与速度统统的不存在。

而举个反例,那就是苏27。机体强度就一直是被诟病的地方,为追求机动性与载油量而牺牲结构强度。曾经就出现过苏27再飞行过程中发生结构开裂与解体的情况。而这个毛病也是目前苏27家族的通病,连苏30都没逃得开。不过这么看来,似乎印度摔苏30MKI也是可以理解的对吧。

当然,这个毛病其实咱的歼11也是遗传,而沈飞在国产化苏27后,虽然应用了很多更先进的机载设备与机身复合材料。但这个结构强度的老病根却一直没解决。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在咱与巴基斯坦的空军演习中,2架歼11还有一架趴窝了。最后只能用另一架单挑巴铁两架枭龙。

反倒是咱卖给巴铁的枭龙,被巴铁空军称赞为皮实的不行。据前段时间参加中巴联合军演的飞行员回忆。巴基斯坦的枭龙,其单机再起飞的时间不到20分钟。而咱同去的歼11,则需要2、3倍的时间才能再次起飞。

其实,这也体现出了枭龙的设计思想:降低部分高性能要求,更侧重战机耐用,好修,这样出动率更高,同样出动10架飞机,我出动率高,可能买12架飞机就可以做到,印度飞机可靠性差点,可能就需要买15架飞机了,高可靠性和出动率可以减小机队规模,更省钱。对于资源并不充裕的巴基斯坦空军来说,皮实可靠比先进更加重要。

但这其实对中国的战机制造与设计提出了一个启示:装备的各项性能与耐用性是一对可以调和的矛盾。中国空军渴望先进装备,但也希望我们的战鹰能在祖国的天空上更久的飞翔。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