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育儿 >正文

请把孩子的事还给他!

2018-06-16 00:02    

文 | 窈小窈

作为父母,我们总觉得为孩子做的不够,其实不是不够,而是太多。

正在公司码字,微信头像闪闪跳动,我点开图标里的红点,是朋友娟子发过来的消息。

“大清早的女儿就跟我发脾气,气死我了!”

我问:“什么事把你气成这样?”

她说:“起床倒水给女儿洗脸,我手快就给她取了毛巾,结果她就不干了哇哇哭。我说重来一遍她也不干,就眯着眼睛哭,下次再也不帮她拿毛巾洗脸了,让她自己弄!”

隔着屏幕都闻到了娟子那股怒气。

不只是娟子,我家也常常上演这样的闹戏。

三岁大的女儿喜欢自己动手干活,穿衣洗脸洗手都不许别人搭手,必须一个人完成,哪天稍有疏忽你帮她弄了,她就能跟你闹腾很久。

我记得有一次给她洗完澡穿睡衣,我担心着凉想快点帮她套上衣服,结果好心办坏事,她就跟我急了,边哭边抱怨:“你老是抢我的衣服帮我穿。”

瞧见没——帮我穿。

还有一次特搞笑,她洗澡的时候对我说:“我已经三岁了,妈妈你为什么还要给我洗澡?”

瞧见没——为什么还要给我洗澡。

娟子的女儿跟我家孩子是一个“毛病”——认为自己长大了。

1

“宝宝长大了,能自己吃饭了。”

“宝宝长大了,能自己收拾玩具了。”

“宝宝长大了,能自己提购物袋了。”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

对。就是我们平时鼓励孩子独立做事的话。然而,我们却常常在打脸。一边鼓励孩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边又“举手之劳”的替孩子做了。

比如孩子吃饭。

两三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吃饭的能力,我们陪孩子看《培养习惯绘本系列》的时候,会鼓励孩子要自己吃。

事实上,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时,看到孩子吃饭慢慢悠悠时,我们还是会忍不住想要“举手之劳”。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失去了自己吃饭的兴趣,从一开始的慢慢悠悠自己吃,逐渐变成了我们追着喂。

吃饭本是孩子自己的事,却被我们的“举手之劳”演变成了大人的事。

比如孩子收拾玩具。

孩子在动画片里看到某小熊独立做事的桥段,他兴致高昂的跑到玩具堆里,开始自己笨拙的收拾起来。

他可能会把玩具无漏的送回玩具盒,但他不会将玩具纸盒准确无误的放回玩具架上。

在我们看来,玩具盒还是横七竖八的撒在地上,跟没收拾前差距不大。所以,我们又会当着孩子的面二次收拾,将他刚刚收好的玩具纸盒再放回玩具架上。

在我们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只是“举手之劳”,但在孩子看来,我们“二次收拾”这个动作,其实是在否定孩子——你刚刚没做好。

下次如果再让他收拾玩具时,他可能就会拒绝你,因为他失去了信心。

父母过度的“举手之劳”,只会让孩子离独立越来越远。

2

与我同龄大的发小里有个男孩非常优秀,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学校周边也是响当当的风云人物。

不管是学校还是亲戚朋友对男孩都寄予厚望,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孩子,将来定能有所发展。

男孩的父母因此也背负上了很大压力,觉得孩子如果考不上清华北大会有失颜面。

在他步入高中那年,母亲便跟随男孩入住学校附近,陪读了三年。

在这几年中,他无需操心任何生活琐事,就连每日晨起的牙膏,母亲都帮忙挤好。

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好好读书,考上清华北大。

后来,他考上了,也终于将自己读成了“废人”。

在大学里,别的同学谈恋爱,搞主席选举,办各种文学角,而他只会宅在宿舍角落里翻书。

周末宿舍的舍友都在外面生龙活虎,而他只能与寂寞为伴。

不善言辞,不善交际,不懂得处理生活问题,对新鲜事物缺乏激情,二十几岁的他只会读书。

终于,大三那年他因身体不适辍学回家,父母才知道儿子因为常年的自我封闭,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优秀于孩子而言是什么?

学霸并不等于优秀,同样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成立——优秀的孩子并一定是学霸。

能让孩子拼到最后的从来不是成绩,而是孩子的综合能力。

纵观职场人的履历,那些曾经成绩排名末尾的,现在站到公司金字塔的大有人在。

凭啥?

就凭他有大局观。

有大局观的人,能拥抱新鲜事物的到来,他们永远自带鸡血,这是综合能力的高级体现。

而一个综合能力薄弱的人,只会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这就是区别。

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即社交、生活基本能力、兴趣爱好等,才是父母需要去把控的。

高尔基说过:“学习,永远不晚”。做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人做好了,学习自然会上去。做人才是最难的,特别是让孩子做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3

我们都知道德国的小孩“立事”早。

德国父母乃至德国法律里都明文规定了孩子的劳动义务,家务是第一步。

他们大多数家庭都会为孩子列一张家务事清单。

2岁至3岁孩子

帮助铺床、把玩具和儿童读物从地上捡起来、饭前把纸餐巾放到桌上、帮助准备宠物饲料、把袜子套在手上掸灰尘、帮妈妈拿扫帚、帮家长把衣服挂上衣架、浇花。

3岁至4岁孩子

擦灰尘、喂宠物、到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助妈妈铺床、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从超市买菜回来帮助家长把菜拎进家、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4岁至5岁孩子

擦桌子椅子、擦灰尘、独自铺床、吃完饭后把脏碗拿到水池边、妈妈做饭时在旁边帮忙、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浇花。

5岁至6岁孩子

照顾宠物、拖地板或者用吸尘器吸地毯、倒垃圾、叠衣服并把衣服放进衣柜、秋天时帮助父母扫落叶、整理房间、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把洗干净的餐具放回橱柜。

看完清单我们会惊呼,两三岁的孩子能做到这些吗?学龄后的孩子做这么多不会影响学业吗?

其实,孩子真的可以。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的那些孩子就是很好的举例。

两岁的小鱼儿参加军事训练营的“魔鬼训练”,胡可一直担心他不会照顾自己,不会好好吃饭。

事实上一个礼拜下来,不管是她暗中观察还是教官反馈回来的消息,小鱼儿都做的很棒。

特别是一个环节是过绳桥(具体什么名忘记了),小鱼儿是第一个大胆举手挑战的人,而且特别认真勇敢。

小小人儿潜力大,这些潜力需要环境的支持才能被激发。

薄技养身,与其让孩子将来做寄生虫,不如现在就教给他们独立的技能。

当孩子把自己当做“小大人”时,我们就该放手了。

两三岁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强烈,他们似懂非懂喜欢抢着做事,这是孩子行为发展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用生活本来的样子,去教会孩子如何生活,而不是大包大揽孩子的一切,把孩子隔离在日常生活外之后,然后再晦涩地告诉孩子这里如何,那里怎样。

从明天起,请把孩子的事情,都还给他吧。

标签:还给 孩子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