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财经 >正文

雇佣模式已成历史,合伙人时代即将到来!海尔如何玩转合伙人机制

2018-06-16 07:13    

在雇佣制的管理机制之下,员工总会有一种给人打工的潜意识,企业唯有升级自己的管理体制,改变雇佣制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才能实现人才潜能的释放。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实体企业都开始尝试进行转型,合伙人制就是企业诸多转型中的选项之一。

合伙人制产生的时代背景。随着中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价值正逐渐超越资本的价值,企业一些关键岗位以及一些拥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希望也有机会能分享企业未来发展的红利。人的成本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企业转型升级时期,企业订单减少,成本大幅上升,合伙人制一方面可以控制企业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帮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有的甚至还可以帮企业融资。合伙人制可以让员工产生归属感,由原来的帮老板干变成帮自己干,驱动力完全不一样。

下面看一下海尔是怎么改制的:

2013年,海尔提倡进行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三化”改革。企业平台化就是总部不再是管控机构,而是一个平台化的资源配置与专业服务组织。并且提出管理无边界、去中心化,后端要实现模块化、专业化,前端强调个性化、创客化。第一,平台化企业与分布式管理。

海尔企业总部在向着资源运筹与人才整合的平台转型。企业不再强调集中式的中央管控,而是通过分权、授权体系,把权力下放到最了解市场和客户的地方去。第二,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

以用户为中心的人单合一模式在海尔已经推行好几年了,并且在不断完善中。所谓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就是运用会计核算体系去核算每个员工为公司所创造的价值,依据员工所创造的价值来进行企业价值的分享。这种模式使海尔内部形成了无数个小小的自主经营体,员工自我经营、自我驱动。第三,员工创客化。

海尔内部设立了专门的创业基金,并与专业投资公司合作,支持员工进行内部创业。员工只要有好主意、好点子,公司就可以给资金鼓励他组建队伍去创业,而且员工可持股。第四,倒逼理论与去中心化领导。

所谓“倒逼”,就是让消费者去成为变革的“信号弹”,让消费者倒逼员工转变观念、提升素质。而“去中心化”,就是企业不再强调“以某某某为核心”,员工只是任务执行者,现在是强调“人人都是CEO”,人人都成为自主经营体,员工也可以去做CEO做的事情。管理者则要从发号施令者转变为资源的提供者和员工的服务者。第五,利益共同体与超值分享。

海尔提出,企业与员工是利益共同体,共创价值,共享利益。员工只要超越了应为公司创造的价值,就可以分享超值的利益。

海尔变革的启示、启发平台与合伙人制度大势不可逆:作为一家极为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其借助互联网思维,将企业向平台化转变,将组织与激励向人单合一转变,将雇佣关系向生态圈的合伙创业者转变,这一变革对于一家几万人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海尔的变革也预示着在新的商业环境下,传统企业向平台化转变、向合伙制转变这一历史潮流的到来。

接受公司的组织失控与无序状态:

.在海尔的变革中,从领导分配任务到自己找“用户”,从公司发放薪酬到自己找“订单”从而得到酬劳,从被雇佣关系倒合伙创业关系,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海尔作为一个几万人的组织明确、流程严谨的制造业企业,逐步进入了混序甚至无序状态,组织进入失控状态,内部市场化、自由竞争,从同事变为了同行、从协作变成了竞合。每个人自己找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前端向市场去找、后端向前端去找。

用市场规则而非管理逻辑塑造企业:

类似海尔这样的大变革,过程一定会出现无序和失控的,很多员工会不适应,找不到人做决策和签批,不知道自己怎么获取订单,内部竞争和抢单等等情况都会出现。这种失控是将习惯了打卡上班领工资的员工转变为自主经营体的一个适应过程,正是在这种“乱象丛生”中会走出一批批真正适应市场、能抓住市场、有外部竞争力的团队和经营体,实现最终的转型和成功。

用管理逻辑、管理者的价值判断来管理企业,必然会遇到市场阻碍,将员工放入市场,用市场规则去重塑企业,才能实现竞争力的增长,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在合伙人制推行的过程中,同样的道理,必须减少“行政干预”,实现内部市场化,员工一定是自己找位置、自己找团队,自己找自己在大平台中的价值点,而非人力资源部主导、安排。从海尔来看,这样的双向选择,会使得那些对平台、对各个合伙人团队没有任何价值的工作不再有人为其支付酬劳,对平台和合伙人团队没有任何贡献的人员一定慢慢的找不到自己的岗位,慢慢实现企业的内部净化。

海尔变革小贴士:员工创客化的小微自主经营体

雷神科技是海尔内部员工的创业企业,创始人路凯林及其三名合伙人是海尔的员工,在海尔推行内部变革的时候成为海尔内部小微主,并成功创办了雷神科技。

像雷神这般的小微公司,海尔集团内部212个,实现比例为20%左右;而像雷神这般已获得风投亲睐的小微企业,在海尔内部毕竟还是少数。打造一家雷神,令人感到兴奋;而如何能在海尔内部诞生上百乃至上千个雷神,是张瑞敏现在要考虑的问题。

海尔的配送派单由过去的雇佣制转变为“车小微”,员工自己购买车辆,加盟海尔的物流配送系统,每天抢单、送货、安装、维修,收益按比例分成“我现在平均每天接单四到五个,加上车的成本的话,平均每个单子至少净赚60到70元。买车花了两万块,基本一个月之内把买车的投入都赚回来了。”海尔原服务中心的高如强成为海尔的“车小微”后如是说。

海尔的财务共享中心功能也进行了人单合一的改造,过去由业务部门提出申请后,财务部门按部就班地处理,而如今转变成了业务部门将需求发布到平台,财务部门同一岗位的人员可以像滴滴打车一样的进行“抢单”,及时办结,并获得自己的“单酬”。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