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大行皇帝的棺材掉入泥潭,这位权倾天下的宰相被罢免

2018-06-16 07:32    

公元1100年,南宋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哲宗皇帝驾崩了。哲宗无子,他的弟弟端王即位,这就是把花团锦簇一般的北宋玩亡了的那位宋徽宗。哲宗朝的宰相是章惇,而且是独相。新皇伊始,自然还是使用这帮老臣子辅佐,章惇一开始还是稳稳当当的做宰相。

当时有个规矩,那就是先帝去世之后,朝中的首相必须担任山陵使。所谓山陵使,就是为操办先帝一切丧礼而临时设立的职位。这个也很合人情,先帝最宠信你,现在文明开化了,不让你去殉葬,在先帝后事上操心费力是应该的吧。

章惇是独相,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山陵使。北宋皇族的墓葬都在河南省巩义市,哲宗的陵墓就是永泰陵。八月,他的灵柩从开封送往巩义。这时候,章惇就指挥着送葬的队伍一路前行。

也真是巧合,在途中突然遇到大雨,两旁冲刷下来的淤泥塞满了官道,让哲宗的灵车陷在其中之中,怎么也走不动了。章惇心急如焚,催促着侍卫们不要偷懒,千万不能出现意外。但是大雨滂沱,淤泥越积越多,水越来越深,弄了一天一晚都没让哲宗的灵车行走半步。

直到第二天,大雨停止,侍卫们赶紧清理了道路和灵车,才让灵柩继续上路。其实这件事说大不大,毕竟没有耽误皇帝下葬。章惇千方百计想要瞒住,消息还是传回了京师。

北宋的言官们虽然没有后来明朝同行那么出名,但也非常厉害。由于北宋政治氛围宽松,言官们怎么说也不会有杀身之祸,相反,搏一搏,单车还有可能变摩托。因此,各位言官口诛笔伐,开始猛烈抨击章惇大不敬。特别是左正言陈瓘请求罢免章惇,然后还要进一步处分他。

徽宗假模假样的拒绝了几次,但是又暗地鼓励大臣继续上表,连章惇自己都看不下去了,接连上了六份奏表,要求罢免自己。皇帝满意的说:我这么恩待章惇,也算做到了极致,就将他贬到越州去吧。

真正到了越州以后,事情就没完没了了,朝廷大臣们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一而再,再而三的上表,要往死里揍章惇。于是他一贬再贬,挂了个武昌军节度副使的虚职,扔在潭州安置。不过这些文官们还不放过他,一年之内,光谏官任伯雨就弹劾章惇八次之多,可谓按时准点。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首相,晚年不断搬家,不断迁徙,就在奔波中走完了一生。那么章惇,到底做了什么让皇帝和大臣如此惦记他呢?

其实章惇在位时期,做的好事不少,做的坏事也不少,可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他最大的功绩就是迫使了西夏臣服,要知道,当时西夏虽然国力不如辽、宋,但是也不是善茬,让宋朝历代皇帝头疼不已。章惇联合于阗并命章楶、王愍出兵西夏,两次战争将其打服,从此解除了对北宋的威胁。另一方面,章惇恢复了部分王安石的变法,干得还比王安石要好得多,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

但是事有两面,在他打服西夏,招降吐蕃的时候,强硬态度引得辽军南下,差点爆发了宋辽战争。他坚持新法,但是大肆排挤、打压旧党。宋朝的政治斗争比较温和,一般只把政敌贬谪。然而在他手上就有点坏了规矩,他不仅对政敌穷追猛打,连死人都不放过。章惇甚至提出,要将司马光等人开棺鞭尸,后来因为太多人反对而作罢,但罢黜了这些老臣很多恩赐。

好吧,虽然章惇战略眼光十分独到,政绩也不差,但得罪了大半个官场,下场自然不好。那么徽宗为什么也配合着群臣呢,是因为他一上台就是个昏君吗?

这个还真不是,端王的才华那是无人能及的,他是北宋这个文人国家中一等一的书法家、画家、鉴赏家,这种人的智商那是绝对的棒。要说昏庸,那也是后期怠于政事,年轻时的他英气勃发,比一般人要精明得多。

章惇的失误在于说错了一句话,得罪了这位天才皇帝。当初哲宗驾崩,向太后要选择继承人。我们前面就说了,哲宗无子,只能让他的兄弟、神宗的儿子来继承。选来选去,向太后提议让端王来当皇帝。章惇脱口而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就是这句话,毁了章惇一辈子。虽然他的眼光无比毒辣,认出了祸害北宋王朝的人,但是也就是因为口不择言,让徽宗皇帝惦记了一辈子,恨了一辈子。不仅如此,他居然还被写进了《奸臣传》。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