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人文 >正文

亲妈做了一件绝情事 竟逼得雍正帝扬言要去死

2018-06-18 21:38    

对于乌雅氏之死,高阳先生在《乾隆韵事》中曾有如下一段虚构:太后先是绝食,宫女们怕受雍正责罚,千方百计劝太后进食,心地善良的太后也不愿连累别人,遂开始喝点稀的,逐渐恢复体力,一天雍正去给太后请安,闲谈之中太后突然站了起来猛地朝柱子撞去……她死在雍正面前……

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对雍正生母之死感到疑惑呢?也就有了之后的雍正弑母的说法。可是这真的是历史真相吗。

网络配图

本来雍正做了皇帝,作为母亲的乌雅氏应当高兴才是。但雍正即位后,乌雅氏说自己不愿接受“天子以四海奉养圣母一人”,甚至要以死相殉,随康熙而去。乌雅氏的做法不仅绝情,更是添乱。雍正被她逼得没有办法,最后只能说“既然这样,你死我也死,省得我蒙受不孝之名,没脸去见天下臣民”。一个要以死相殉,另一个以死相逼,这对母子的关系也未免太滑稽了。

这位母亲还曾放话说,雍正即位,"实非梦之所期",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明摆着告诉众人说,他——自己的嫡亲儿子继承大统,就连我这个亲生母亲做梦都想不到,实际上就是不承认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对他践祚的挑战。在政治环境如此险恶的情况下,在那么多政敌对她自己亲生儿子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她这么说显然将会受人以柄,显然会把雍正往绝路上推,而她连想都没想,连怕都没怕,就这么说,这么做了,这么绝情,偏心得这么明显,若是我也不可能和她搞好关系,更何况好强好名如雍正者乎?

网络配图

此外雍正帝对他亲弟弟十四阿哥的连续打击有直接的关系,因为雍正帝刚当上皇帝的时候,胤还在青海做抚远大将军,没有回到北京,而当回来的时候,雍正帝却不允许他与生母见面,不仅如此,还削夺了他的兵权,将他明着调往东陵看守康熙景陵,实际则是看押起来,时时令人监视。将十四阿哥的家人也看押起来,并永远停发禄米。

看到这些,雍正帝生母很是担心自己小儿子的生命安全,因为她知道雍正帝为了巩固政权已经杀害了很多原康熙帝的心腹大臣,因此特召老十四来北京与她见面,或者说直接保护。

[!--empirenews.page--]

网络配图

可是雍正帝处处刁难,实在没有办法,也可以说在绝望中,雍正帝生母就死了,怎么死的,很可能就是自杀。

德妃生前,断然不肯接受“仁寿”皇太后的尊号,也不肯从自己原先居住的永和宫移居到太后应住的宁寿宫去,故她甫一咽气,雍正便将她的梓宫(即棺材)移到宁寿宫,停灵三天才放到帝后死后应停灵的地方——寿皇殿,曲折的透露出雍正心中的忿恨与不平,其中的三昧着实耐人寻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empirenews.page--]

武则天到了晚年,在立儿子还是立侄子为太子一事曾左右摇摆不定。侄子毕竟隔着辈份了,毕竟不如儿子亲,一旦选择了侄子辈,她武氏江山是传承下去了,但李氏命脉也彻底断了,自己的儿孙辈也必然难逃毒手,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侄子上位后,会对自己这位姑姑怎么对待呢?再加上朝中重臣都支持立儿子为太子,权衡利弊,经过慎重考虑后,武则天最后无奈地选择立儿子李显为太子。

网络配图

立李显为太子了,李唐江山传承下去肯定是没有问题了,问题是武家子弟该怎么办?如果按照“胜者为王败者寇”来推算,武家子弟将来在李显上台后,肯定是如霜打的茄子——蔫了。但武则天毕竟和武家子弟是一脉相连的,毕竟自己奋斗了一生建立的周武王朝也是属于武氏家族的荣誉,她自然不愿意自己千秋百岁之后,武家子弟就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如何保全武家子弟日后不受凌毒?如何让李家和武家化干戈为玉帛,和平相处下去?如何让武家子弟的富贵延续下去,让武家子孙兴旺发达?武则天煞费苦心,冥思苦想,很快以快如风、疾如电的态势,打出了一组天女散花般的“消魂三剑”。打了一个快、准、狠的组合拳,

第一招——横扫千军。俗话说枪竿子下出政权。的确,有了兵权在握,别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为此,武则天让武家子弟转型,把他们从油水足、职能轻、权大力的岗位上调整下来,让他们担任军政要职,无论中央朝廷,还是地方基层,武家子弟都掌握着重要岗位和重要地区的兵权。俗话说:害死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武则天的眼界的确高。总之,这一招横扫千军突出了一个“快”字,达到了快人一拍、先人一步的效果。

网络配图

第二招——旱地拔葱。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武则天知道,此时如果稳住了皇太子李显就等于稳住了整个李氏宗亲,为此,她决定“归化”皇太子李显。圣历二年(公元699年)腊月,武则天赐皇太子李显姓武氏。对此,皇太子李显很高兴,一朝被蛇,十年怕井绳,他曾经被武则天这条毒蛇咬过,此时尽管王来归来,但心时原余悸却不是这么容易消除的,武则天此时赐他姓武,他也成了名正言顺的武家子弟了,这样无疑给自己加了一道护身符,能不高兴么?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弟也高兴,连太子都姓武了,那么他们将是永远的皇亲国戚了。总之,这一招旱地拔葱突出了一个“准”字,达到了精准发力、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招——双剑合璧。为了让李家子弟和武家子弟进一步融合、融入、融化,武则天借鉴了江湖侠士之义仁,命自己的两个儿子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女儿太平公主等人,和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弟喝血酒、拜把子、发毒誓、结同盟。喝血酒、拜把子的目的以后李家和武家就是血浓于水、爱化于心的一家人了,发毒誓、结同盟的目的就是以后要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相互促进,永不相残,永不争斗,永志不忘。总之这一招双剑合璧突出了一个“狠”字,达到了千帆过尽、水到渠成的效果。

网络配图

就这样,武则天通过阴谋、阳谋、明争暗夺的谋,历经千辛万苦,解决了后继人的问题,化解了李武两家的矛盾和仇怨,终于达到了让李武两家和平共处的目的。

进而也使得武氏在武则天退位后仍能屹立不倒、权倾一时,直至韦后、安乐公主陨落后才宣告退出政治舞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颇为罕见的。

标签:雍正 情事 扬言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