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 >汽车 >正文

销量下滑,电池优势不再,比亚迪的尴尬和失误

2018-06-20 18:08    

比亚迪近日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财报,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累计739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56%,略低于市场预期。而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91亿元,同比降低23.82%。营收增长停滞,净利润下滑,比亚迪似乎遇到了瓶颈。

对比亚迪来说,另一个不好的消息是,车用电池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宁德时代,近日计划开启IPO,进入上市程序。而宁德时代的估值已经达到了840亿元,一旦上市成功,可能会轻松超越比亚迪的880亿元市值,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巨头。而宁德时代这家公司成立了仅仅6年。

内有国家补贴政策退坡,导致比亚迪新能源车净利润下滑;外有行业巨头强势崛起,电池行业的领先优势不再。比亚迪是否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在电池车领域,比亚迪的领先优势还能持续多久呢?

表面看比亚迪的情况,似乎也没有那么糟糕。

今年前十个月,比亚迪新能源车累计销售82859辆,仍然位列行业第一。去年比亚迪全年销售了10.02万辆。算上最后两个月销量,至少和2016年持平,达到10万辆规模似乎问题不大。

虽然净利润同比下跌,比亚迪今年的净利润,仍然可以做到40个亿以上。

随着宋Max等新款车型上市,也会带动比亚迪传统汽车的增长。而且比亚迪最为人诟病的外观设计,在宋Max等新车上,已经有了很大提升。

比亚迪投入巨大精力在各地建设的云轨项目,投入使用后,从明年开始将给比亚迪带来巨大的收入和利润。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比亚迪新能源面临的忧患已经很明显:

今年前十个月,比亚迪新能源从5到10月成为当月冠军,有四个月的冠军被其他品牌抢走。其中主要原因是年初的补贴政策尚未明确,导致行业销售整体低迷。但和北汽新能源这些本土地头蛇类的公司不同,比亚迪更加“看天吃饭”,对政策的依赖性更高。2017年补贴政策退坡,但新能源车市场增长迅猛,而比亚迪的新能源车规模仍然维持在10万辆左右,没有随整体市场的巨大增长而享受到市场红利,就足以说明问题。

比亚迪新能源涵盖轿车、MPV、SUV三大类,产品覆盖最全,拥有秦、唐、秦EV、E5、E6等多款车型,但以北汽新能源、上汽荣威为代表的纯电、插电车型陆续上市,比亚迪的产品优势不再明显。典型如RX5的插电混动版车型,让比亚迪的同类车型压力巨大。而电池车技术并不能像日系油电混动车那样,保持技术垄断优势,未来这种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比亚迪从前在电池领域的垄断优势,这两年不断被瓦解。像宁德时代,长安、上汽、东风三大集团已经持有其股份,国内六大集团已占其三。抢占了品牌和渠道资源的同时,宁德时代计划在2020年前再融资300亿元,欲将公司的电池产能增加5倍,达到50GWh,规模成为全球第一。相比而言,比亚迪坐拥整车和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目前市值880亿元。而今年6月镇江德茂海润基金曾出资10亿元参股宁德时代,仅获1.18%持股。如此估算,宁德时代估值已经达到840亿。未来一旦IPO上市,宁德时代无疑将成为行业第一龙头。就目前宁德时代的电池出货量,已经超过了比亚迪。

为什么有整车、有电池的比亚迪,而且深耕新能源行业多年,其新能源的影响力,为何如今面临尴尬?

邦叔以为,比亚迪在战略上存在两大失误——

整车业务销售下滑,拖累新能源。2015年比亚迪仅增长0.33%,2016年增长8.68%。比亚迪的总盘子一直在40多万辆徘徊,没有较大幅度增长,使得比亚迪逐渐被对手甩在身后,从前和长安、吉利平起平坐,如今却只有对手的一半规模。今年情况更糟糕,前10月比亚迪销售仅31万辆,同比下滑近20%。新能源虽依旧坚挺,但对总盘子仍然无济于事。

造成整车业务放缓的原因,主要是车型老旧、外观设计过时,缺少明星车型。譬如去年的销量,只有F3、宋超过10万辆规模,元、秦、唐、速锐都在3-6万辆的规模。而F3又是比亚迪上市最久、最低端的车型之一,可见产品线之乏力。

过度押宝新能源,而忽视了传统业务的投入。反过来燃油汽车的下滑拖累了品牌发展(例如造型老旧给人留下不好印象、品牌影响力减弱、传播上更重电池车而轻传统汽车,受众只知新能源而不知其它),整体发展乏力,导致新能源车也未能获得应有的高增长,这是比亚迪的失误之一。

在电池领域,比亚迪希望能关起门来造电池,对其他厂商采购完全说NO,希望形成电池产业的技术垄断,占领产业上游。但事实证明这种战略完全失误,反而错过了扼杀竞争对手的最好时机。在国家政策鼓励和电池车大干快上的助力下,国内涌现出近百家电池制造企业,其中更是在车企扶持下,涌现出宁德时代这样的巨鳄。更不用说还有LG、三星等韩系企业纷纷国内建厂,远处还有松下等日系品牌虎视眈眈。

好在面对其他电池企业的跑马圈地,比亚迪也准备打开大门,将其电池外销,目前已经和几家乘用车企业达成实质协议。

对动力电池跑马圈地的行业趋势发生了错误的预判,丧失了先发优势,这是比亚迪的失误之二。

总的来说,纵观这数年发展,目前可能是比亚迪相对最为艰难的低潮期。

写在最后:比亚迪要破解如今的尴尬局面,其实答案还在车型上。这也是为什么宋Max被寄于如此高的期望之原因所在。这款出自前奥迪设计总监艾格的重量级车型,拯救了比亚迪的颜值,也许昭示着比亚迪传统汽车重回正轨的开始。同时,只有传统汽车热销,才能一衣带水,带动新能源车水涨船高。否则到明年,新能源车的优势恐怕也将不再。明年,比亚迪号称要迎来一个产品大年,新车+多款车型换代,比亚迪能否扭转颓势,为我们重新呈现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面貌?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

榜单

今日推荐